江苏自考教材章节目录:12573无线传感网技术
12573 无线传感网技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编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用教程》,余成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2年4月。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线传感网技术》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联网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掌握物联网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传感器技术、微电机技术、现代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计算机信息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管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物理层协议、MAC协议、路由协议、拓扑控制协议以及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5.4等通信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目标跟踪和时间同步等几大支撑技术,TinyOS实践开发技术等。因此,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工程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管理技术,着重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目标跟踪和时间同步等几大支撑技术,为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开发和应用中,深入利用关键技术,设计优质的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开发和工程实践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
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传感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传感网的关键技术,为以后物联网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课程设置的目标是鼓励考生:
1.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管理技术,着重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2.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时间同步和网络安全等几大支撑技术;
3.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开发和应用,掌握NesC语言和TinyOS操作系统,掌握TinyOS平台的实际操作。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无线传感网技术》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段)必修的专业课程,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据通信与网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本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无线传感网技术的体系结构以及通信协议,以及在工程应用中采取的典型技术方法,难点是理解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时间同步和网络安全的典型算法。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升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传感网的相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的表述和选择。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传感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技巧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传感网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相关传感网知识进行论证,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传感网技术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传感网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传感网知识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传感网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第一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短距离无线网络概述,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历程;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掌握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1.1 短距离无线网络概述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历程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1.4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短距离无线网络概述
识记: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特点;常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基本概念。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历程
识记:ALOHA协议;PRNET系统;Amateur分组无线网络。
领会: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自组织网络。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识记:传感器网络的特点;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4.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识记: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无线通信技术;
领会:时间同步;定位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层技术。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识记:环境监测;建筑物质量监控;其他方面的应用。
应用:军事应用;智能家居;医疗护理。
四、本章重点、难点
首先,了解短距离无线网络概述。其次,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历程。再次,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和关键技术。最后,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本章难点在于领会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节点的限制。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掌握物理体系结构,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熟悉网络的协议栈和通信体系结构。
二、课程内容
2.1 体系结构概述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体系结构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体系结构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
2.2.4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体系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体系结构概述
识记:无线传感网系统描述;传感节点能力;目标类型。
领会:多跳对等通信方式;传感网体系结构;观测节点身份。
2. 物理体系结构
识记:无线传感网系统架构;汇聚节点;管理节点。
领会:传感器节点功能模块。
3. 软件体系结构
识记:应用系统架构;软件体系层次。
领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
4. 网络协议栈及通信体系结构
领会: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层次及平台。
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各层次功能。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难点在于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各层次功能。
第三章 路由协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路由协议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并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了解常见路由协议综合性能。
二、课程内容
3.1 概述
3.2 路由协议分类
3.3 典型路由协议分析
3.3.1 平面路由协议
3.3.2 层次路由协议
3.3.3 协议综合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路由协议概述
识记:路由协议基本概念;路由协议固有特点。
领会:路由协议新的问题和挑战;路由协议设计要求。
2. 路由协议分类
识记:路由协议标准;路由协议类型。
领会:平面路由协议;层次路由协议;基于地址路由协议。
3. 平面路由协议分析
识记:Rumor协议;EAR协议;HREECN协议;SMECN协议;GEM协议。
领会:Flooding/Gossiping协议;DD路由协议;SPIN路由协议;SAR路由协议。
4. 层次路由协议分析
识记:层次结构基本概念;层级机制优点;层级机制优点缺点;PEGASI协议;TEEN协议;SOP协议。
领会:LEACH协议基本思想;GAF协议;GEAR协议;SPAN协议。
应用:LEACH协议簇头选择算法;改进型LEACH算法过程;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典型路由协议分类及主要思想,难点在于理解LEACH算法的过程和改进LEACH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MAC协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MAC协议研究现状和趋势,理解影响WSN的MAC协议因素;掌握MAC协议特点,掌握WSN的MAC协议设计策略;熟悉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了解MAC协议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
4.1 概述
4.1.1 研究现状和趋势
4.1.2 影响WSN的MAC协议因素
4.1.3 协议特点
4.1.4 WSN的MAC协议设计策略
4.2 WSN的MAC协议分类
4.3 MAC协议分析比较
4.3.1 MAC协议分析
4.3.2 MAC协议的比较
4.4 小结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MAC协议概述
识记:研究现状和趋势;MAC协议分类。
领会:影响WSN的MAC协议因素;MAC协议特点。
2. MAC协议分析比较
识记:C-TDMA协议;SMACS/EAR协议;LPL协议;LMAC协议。
领会:S-MAC协议;T-MAC协议;P-MAC协议;Z-MAC协议。
应用:典型MAC协议的特征比较;
3. MAC协议研究策略和发展趋势
识记:节能研究策略;跨层优化设计;应用特点和业务模式;能量有效性和其他性能指标的权衡;安全问题。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典型MAC协议分类及主要思想,难点在于理解IEEE802.11协议基础上的S-MAC协议,T-MAC协议TA时隙概念和P-MAC协议二进制字符串功能。
第五章 拓扑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拓扑控制概述,理解拓扑控制设计目标与研究现状;掌握典型拓扑模型与拓扑控制算法,理解典型拓扑算法之间的性能比较。
二、课程内容
5.1 概述
5.2 拓扑控制设计目标与研究现状
5.2.1 拓扑控制的设计目标
5.2.2 拓扑控制的研究现状
5.3 拓扑模型与拓扑控制算法
5.3.1 拓扑模型
5.3.2 拓扑控制算法
5.4 小结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拓扑控制概述
识记:拓扑控制的重要性;拓扑控制的发展和研究方向;静态、动态节点概念;可控部署、不可控部署概念。
2. 拓扑控制设计目标与研究现状
领会:拓扑控制要考虑的设计目标和相关概念;功率控制型拓扑研究方向;睡眠调度型拓扑研究方向。
3. 拓扑模型
识记:单位圆图;准规则单位圆图。
领会:Gabriel图;相关邻近图;最小生成树;SAR路由协议。
4. 拓扑控制算法
识记:概率分析法;计算几何法;采用支配集的层次型网络。
领会:基于引导信号的功率控制;Ad hoc网络设计算法;CLUSTERPOW。
应用:采用簇结构的层次性结构算法;启发类算法STEM/ASCENT;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典型拓扑控制算法分类及主要思想,难点在于理解拓扑模型和LEACH类算法的设计过程和优缺点。
第六章 WSN定位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WSN定位技术概述,理解定位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掌握典型测距方法,掌握常用的定位计算方法;理解典型WSN定位系统和算法,了解定位算法设计的注意问题。
二、课程内容
6.1 定位技术简介
6.1.1 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
6.1.2 定位算法的分类
6.2 测距方法
6.2.1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法
6.2.2 到达时间法
6.2.3 到达时间差法
6.2.4 到达角法
6.3 常用的定位计算方法
6.3.1 三边定位与求解
6.3.2 三角定位与求解
6.3.3 极大似然估计法
6.4 典型WSN定位系统和算法
6.4.1 Active Badge定位系统
6.4.2 Active Office
6.4.3 Cricket定位系统
6.4.4 APIT
6.4.5 AHLos
6.4.6 SPA相对定位
6.4.7 APS
6.5 定位算法设计的注意问题
6.5.1 典型定位系统和算法比较
6.5.2 定位算法设计的注意问题
6.6 小结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定位技术简介
识记:WSN定位意义;WSN定位基本概念;WSN定位评价指标。
领会:WSN定位的基本术语;测距类与非测距类;基于锚节点和非基于锚节点;递增式和并发式;集中式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2. 测距方法
识记:到达角法
领会: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法;到达时间法;到达时间差法。
应用:TOA与TDOA的比较。
3. 常用的定位计算方法
识记:三角定位与求解。
领会:三边定位法与求解;极大似然估计法。
应用:结合TOA/TDOA/RSSI,利用常用定位方法求解目标坐标。
4. 典型WSN定位系统和算法
识记:Active Badge定位系统;Active Office;SPA相对定位。
领会:APIT近似三角形内点测试法;DV-HOP定位算法;DV-distance定位算法。
应用:AHLos类多边定位算法的应用;DV-HOP定位算法应用。
5. 定位算法设计的注意问题
领会:典型定位系统和算法比较。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典型WSN定位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分类,以及常用测距方法和典型定位系统和算法,难点在于掌握测距类TOA、TDOA和RSSI方法的过程和应用。
第七章 时间同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时间同步概述,理解消息传递过程分解;掌握典型时间同步算法,理解典型时间同步算法的比较分析。
二、课程内容
7.1 时间同步概述
7.1.1 消息传递过程分解
7.1.2 算法设计的影响因素
7.1.3 算法的性能指标
7.2 时间同步算法
7.2.1 经典时间同步算法
7.2.2 基于前同步思想的同步算法
7.2.3 基于后同步思想的时间同步协议
7.3 算法比较分析
7.4 小结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时间同步概述
识记:时间同步意义和作用;算法设计的影响因素。
领会:消息传递过程分解;算法的性能指标。
2. 时间同步算法
识记:Tiny-Sync算法;Mini-Sync算法;LTS算法;FTSP算法。
领会:RBS算法;TPSN算法;DMTS算法;后同步思想。
应用:TPSN、RBS和DMTS算法优缺点与适用环境。
3. 研究趋势
领会:WSN时间同步算法未来研究方向。
4. 拓扑控制算法
识记:概率分析法;计算几何法;采用支配集的层次型网络。
领会:基于引导信号的功率控制;Ad hoc网络设计算法;CLUSTERPOW。
应用:采用簇结构的层次性结构算法;启发类算法STEM/ASCENT;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典型拓扑控制算法分类及主要思想,难点在于理解拓扑模型和LEACH类算法的设计过程和优缺点。
第八章 安全技术(不作考核要求)
第九章 协议标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IEEE 802.15.4标准概述,掌握IEEE 802.15.4网络协议栈,掌握ZigBee协议标准;理解ZigBee技术优势,理解ZigBee协议的消息格式及帧格式。
二、课程内容
9.1 标准概述与网络简介
9.1.1 IEEE 802.15.4标准概述
9.1.2 IEEE 802.15.4网络简介
9.2 IEEE 802.15.4协议
9.2.1 工业无线通信协议
9.2.2 IEEE 802.15.4网络协议栈
9.3 ZigBee协议标准
9.3.1 ZigBee是什么
9.3.2 ZigBee标准概要
9.3.3 ZigBee技术优势
9.3.4 ZigBee协议栈
9.3.5 ZigBee协议的消息格式及帧格式
9.3.6 ZigBee网络拓扑
9.4小结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标准概述与网络简介
识记:IEEE 802.15.4标准概述;IEEE 802.15.4拓扑结构;IEEE 802.15.4拓扑形成过程。
2. IEEE 802.15.4协议
识记:IEEE802.11标准;IEEE802.15.1标准;IEEE802.15.4标准。
领会:IEEE802.15.4a中采用的关键技术;IEEE 802.15.4网络协议栈。
3. ZigBee协议标准
识记:ZigBee标准概要:ZigBee技术优势;ZigBee消息格式及帧格式。
领会:ZigBee协议栈;ZigBee网络拓扑。
应用:ZigBee与其他无线网络标准的比较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标准,难点在于理解IEEE 802.15.4网络协议栈的物理层、MAC子层。
第十章 ZigBee硬件平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CC2430/CC2431芯片主要特点和功能结构,理解无线CC2430之8051的CPU,理解CC2410/CC2431主要外部设备;掌握IEEE 802.15.4调制方式;了解CC2430/CC243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技术,熟悉CC2431无线定位引擎介绍。
二、课程内容
10.1 ZigBee无线SoC片上系统CC2430/CC2431概述
10.2 CC2430/CC2431芯片主要特点
10.3 CC2430/CC2431芯片功能结构
10.4 SoC无线CC2430之8051的CPU介绍
10.4.1 简介
10.4.2 存储器
10.4.3 特殊功能寄存器
10.5 CC2410/CC2431主要外部设备
10.5.1 I/O端口
10.5.2 DMA控制器
10.6 无线模块
10.6.1 IEEE 802.15.4调制方式
10.6.2 接收模式
10.6.3 发送测试模式
10.7 CC2430/CC243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技术
10.7.1 清除信道评估CCA
10.7.2 无线直接频谱技术DSSS
10.7.3 载波侦听多点接入/避免冲撞CSMA/CA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CC2430/CC2431概述
识记:芯片发展过程;芯片主要特点;芯片功能结构。
2. CC2430/CC2431芯片计算模块
识记:CC2430芯片CPU概要;CC2430芯片存储器;CC2430/CC2431芯片I/O端口;CC2430/CC2431芯片DMA。
领会:CC2430芯片特殊功能寄存器。
3. CC2430/CC2431芯片无线模块
识记:无线模块主要参数;接收模块;发送测试模块;清除信道评 CCA。
领会:IEEE802.15.4调制方式;无线直接频谱技术DSSS;载波侦听多点接入/避免冲撞CSMA/CA。
应用:CSMA/CA算法过程及应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CC2430/CC2431芯片计算模块和无线模块,难点在于理解CC2430芯片特殊功能寄存器和CSMA/CA算法。
第十一章 CC2430开发环境IAR(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二章 开发实践—环境监测(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三章 开发技术—JENNIC(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四章 软件平台(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五章 基于ZigBee协议栈进行开发(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六章 NesC语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nesC语言概述、组成、基本特点、编译技术和程序开发平台,理解接口、组件、模块和配件的基本概念,掌握nesC语言程序结构;掌握常用nesC示例代码。
二、课程内容
16.1 nesC语言简介
16.1.1 nesC语言概述
16.1.2 nesC语言组成
16.1.3 nesC语言基本特点
16.1.4 nesC编译技术
16.1.5 nesC程序开发平台
16.2 语法与术语
16.2.1变化
16.2.2语法
16.2.3术语
16.3 接口
16.4 组件
16.4.1 组件概述
16.4.2 组件语法与说明
16.4.3 模块及其组成
16.4.4 配件及其组成
16.4.5 属性声明
16.5模块
16.5.1 说明
16.5.2 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
16.5.3 任务
16.5.4 原子陈述
16.6结构
16.6.1 包含组件
16.6.2 配线
16.6.3 隐含连接
16.6.4 配线语义
16.8应用程序
16.7.1 装载C文件X
16.7.2 装载组件K
16.7.3 载入接口类型I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nesC语言简介
识记:nesC语言概述;nesC语言组成;nesC语言基本特点;nesC编译技术;nesC程序开发平台。
2. nesC语法及结构件
识记:nesC关键字;nesC术语。
领会:接口的概念和功能;组件语法与说明;模块的概念和功能;配件的概念和功能。
应用:nesC函数调用与任务推送的应用。
3. nesC程序结构
识记:包含组件;配线规则;隐含连接;配线语义。
领会:TinyOS应用程序结构。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nesC语法及结构件,难点在于理解nesC程序结构中的配线规则、配线语义等。
第十七章 TinyOS操作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TinyOS简介,了解TinyOS框架结构与特点,理解TinyOS组件基本概念;了解TinyOS的系统模型;掌握TinyOS通信模型;理解TinyOS事件驱动机制、调度策略,TinyOS任务调度机制;掌握TinyOS应用示例Blink、数据收集应用程序。
二、课程内容
17.1 TinyOS 简介
17.2 TinyOS 框架结构与特点
17.2.1 总体结构
17.2.2 基于组件的程序模型
17.2.3 组件化分层架构
17.2.4 操作系统特点概述
17.3 TinyOS组件
17.3.1 组件说明与实现
17.3.2 并发模型
17.3.3 TinyOS组件模型
17.3.4 应用示例——组件组合与无线通信
17.4 TinyOS的系统模型
17.4.1 TinyOS的系统模型
17.4.2 TinyOS IDE设计与实现机制
17.5 TinyOS通信模型
17.5.1 主动消息概述
17.5.2 基于主动消息的通信模型
17.5.3 主动消息的设计与实现
17.5.4 主动通信的缓存管理机制
17.5.5 主动消息的显式确认消息机制
17.6 TinyOS事件驱动机制、调度策略
17.6.1 事件驱动机制
17.6.2 调度策略
17.6.3 TinyOS并发模型与执行模块
17.6.4 用事件驱动方式从传感器读取数据
17.7 TinyOS任务调度机制
17.7.1 调度机制概述
17.7.2 中断处理
17.7.3 任务队列
17.7.4 调度策略与能量管理机制
17.7.5 TinyOS调度模型的特点
17.7.6 TinyOS的调度机制不足
17.7.7 示例——用于处理应用数据的任务
17.10 TinyOS应用示例
17.10.1 应用程序示例: Blink
17.10.2 应用程序示例: 数据收集应用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TinyOS基础
识记:TinyOS定义;TinyOS发展过程;TinyOS特点;TinyOS框架结构。
领会:TinyOS中轻量级线程实现;主动消息机制;硬件抽象层;并发模型;TinyOS组件类型。
应用:组件组合与无线通信
2. TinyOS模型
识记:TinyOS的系统模型;主动消息的设计与实现;主动通信的缓存管理机制;主动消息的显式确认消息机制。
领会:基于Active Message的TinyOS通信类型。
3. TinyOS策略
识记:事件驱动机制;调度策略;并发模型与执行模块;TinyOS任务调度概述;中断处理;任务队列。
领会:调度模型的特点;调度机制不足。
应用:用事件驱动方式从传感器读取数据。
4. TinyOS应用示例
领会: Blink配置;Blink模块;编译Blink应用程序;SenseLightToLog程序。
应用:Blink程序代码修改与调试。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在于掌握TinyOS基础介绍、TinyOS模型和TinyOS策略,难点在于理解TinyOS应用示例。
第十八章 TinyOS示例(不作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都可以找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用教程》,余成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2年4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6学分(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段)的要求,以及本课程的特点,考生在进行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课程的联系,以便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针对考试大纲列出的关键问题认真复习,以便进一步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考指导
1.如何学习。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考生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考生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如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考生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用彩笔来标注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此外,还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与文章。
2.如何考试。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如何处理紧张情绪。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合理分配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避免考生在自学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社会助学者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考生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3.社会助学者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对考生提出的问题,社会助学者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4.社会助学者应努力引导考生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联系起来,将基本知识转化为识记工作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考生的综合素质。
5.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帮助考生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切勿孤立地抓重点,将考生引向猜题和押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为150分钟。对本课程考试过程中除携带必要的答题用的签字笔和橡皮外,严禁携带其他与考试无关的工具。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已特别强调这个问题,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TinyOS是一种 ( )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 C.应用软件 D.硬件平台
参考答案: A
二、填空题
一般将网络生命期定义为直到死亡节点的百分比低于某个阈值时的 。
参考答案:持续时间
三、名词解释
到达角度AOA
参考答案:是指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相对于自身轴线的角度。
四、简答题
简述S-MAC协议减少能耗的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周期性侦听和休眠;消息分割和突发传输;避免接收不必要消息。
五、论述题
试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具备的特点。
参考答案: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可靠性差、节点数量规模大且随机布放、无线模块的通信距离有限,对定位算法和定位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自组织性: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随机分布,不能依靠全局的基础设施协助定位。
(2)健壮性:传感器节点的硬件配置低、能量少、可靠性差、测量距离时会产生误差,算法必须具有良好的容错性。
(3)能量高效:尽可能地减少算法的复杂性,减少节点间的通信开销,以尽量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4)分布式计算:每个节点尽量计算自身位置,不能将所有信息传送到某个节点进行集中计算。
六、程序分析题
根据如下程序代码,详细说明该配置的功能。
Configuration IntToRfm
{
Provides{
Interface IntOutput;
Interface StdControl;
}
}
Implementation
{
Components IntToRfm,GenericComm as Comm;
IntOutput=IntToRfmM;
StdControl=IntToRfmM;
IntToRfmM.Send->Comm.SendMsg[AM_INTMSG];
IntToRfmM.SubControl->Comm;
}
参考答案:该组件提供了两个接口:IntOutput和StdControl。该配置声明使用了GenericComm组件,但给它取了个本地名称Comm。IntToRfm提供的IntOutput接口“等同于”IntToRfmM中的实现。IntToRfmM的send接口与Comm提供的SendMsg接口导通起来,采用参数化接口的另外一种使用方式,最后将IntToRfmM.StdControl接口与GenericComm.StdControl接口导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