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申遗成功(24节气歌进入课本的时间)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24节气申遗成功,以及24节气歌进入课本的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24节气歌进入课本的时间
中国义务教育课本书是不一样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不一样,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省份24节气歌进入课本的时间都不一致。
在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以方便人们的耕种劳作。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魁宝,就算没有列入教科书也同样本世人口口相传,人人得知。目前二十四节气歌现在在新课标版二年级的语文里面。
参考资料:
“得知节气申遗成功,我除了作为中国人本能的高兴之外,还特别欣慰。因为今年9月份,我参与执笔的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首次收录了二十四节气。”2016年12月5日,从本报上获悉“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7岁的成都大学退休老师冯一下激动致电本报记者,分享激动的心情。
怎么看待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二十四节气”能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可以看做是现代人对古人智慧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那么接下来会继续申请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节,重阳节,元宵节,情人节,中元节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都应该申遗。否则有可能被周围不要脸的无赖之国抢先申报了!
24节气中国的五大发明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法(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在国际气象界,它们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文章分享结束,24节气申遗成功和24节气歌进入课本的时间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