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如何引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很多朋友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和为何现在的小学生都那么难管教,如何引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上一年级怎样培养好习惯
我是一名小学校长,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上一年级了,家长就要开始为孩子的成长更加操心了。孩子的种种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培养好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首先,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发号施令的领导者
这一点在现代的家长中似乎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身份地位是平等的,这就让交流变得和谐与平稳,也让孩子乐于接受。家长是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家长不是高高在上的人,亲子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
其次,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对于孩子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老人孩子之间的关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不要有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这种思想。作为家庭的一员,怎么会把家庭的事情置之度外呢!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孩子做一个充满爱的人。有爱就是最好的习惯。
再次,发挥榜样的力量
家长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也要带头去示范。为什么很多的家长抱怨孩子非常愿意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究其原因,就是老师说到做到,而家长时常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和自己。你说是不是?在让孩子不玩手机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做到别有事没事抱着手机,家长要求孩子起床叠被子,就要自己先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切记这一点。
最后,及时表扬鼓励,多拥抱少批评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党日也不例外啊!当孩子做的好,坚持时间很长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摸摸小脑袋夸奖几句,向别的家长夸奖自己的孩子,向孩子反馈一下孩子在家的良好表现,这会极大的激发孩子继续好习惯的兴趣和动力。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家长也要持之以恒的去坚持,去激励孩子与好习惯一起同行。
总之,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受用的本领。值得每一个家长细心的学习和精心的培养。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为了家长,也为了社会。
我是@板凳校长,如果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个关注。谢谢。
如何培养5岁孩子养成好习惯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一些心得分享,我家孩子今年一年级,刚从幼儿园过度过来,个人觉得需要在幼儿园阶段培养的有以下几点方面,可以着手,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参考下。
1,懂得分享,明白分享的好处
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好东西,他们的内心中一定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此时家长不可以压迫孩子进行分享,要让他们明白分享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分享之后的乐趣,当内心得到满足的孩子,他们一定愿意尝试做出改变,家长的适当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懂得分享的人,人际关系都不会太差,他们懂得将自己珍贵的东西和别人分享,在别人的心中会成为真正交心的人,长久积累下来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最佳资源,不管未来道路上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有无数的同行者。
2,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
一旦发现孩子在成长中出现自私自利行为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漠视孩子的行为,要及时的指出可能产生的错误和影响,引导孩子走向分享的道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可取的,只有这样孩子分享的意识才会逐渐培养起来。
分享,这个词语在成人的世界中经常听到,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中最基本的状态,但是要想让孩子将他们最喜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是一件让他们非常为难的事情,不管孩子的内心如何拒绝,分享都是无法回避的好品德,在孩子小时候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3,感恩的品德
懂得分享的人,内心大多都是非常温暖和善良的,他们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在第一时间是伸出援助之手,当得到别人回馈的时候也会将滴水之恩铭记在心中,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这种感恩的性格,也让他们成为给生活中坚强的人。
4,家长以身作则
另外,就是家长作则,要想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分享,家长日常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当身边人有所求的时候,尽量的伸出援助之手,当然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妨耐心的讲解给孩子,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分享,会给别人带来便利,也会受到感激,在父母言行的影响之下,一定也会逐渐的愿意将好事情和东西分享给身边人。
为何现在的小学生都那么难管教,如何引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问题提的好!这里其实说的是人,什么是人?人有欲望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也就是人性。能好管吗?听话,不听话,平什么啊!这里就有听话的条件,那就是愿意,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我们提到孩子教育,总是提到品质,习惯,兴趣。提到言传身教,创造教育环境,这里说的是理论道理,而这些在实际操作时,又显得无力,是理论问题吗?不是的,而是对理论的理解不透彻,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法造成的。看看人与万事万物是什么关系,在这里人得到什么?是不是知识呢?是不是得到道理规律呢?这个道理就产生情感,这个情感就产生行为,这个行为重复就成为习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根据人性,从认知事物,从事物认知道理,从道理获取情感,有情感支配行为,也就是兴趣,由兴趣完成习惯。看看我们的教育,那个环节出问题了呢?答案就在里面……
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教育方法
子女教育成功,不见得父母要有高深的学问,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培养是个关键,比如果阅读思考的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习惯、还有正视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乐于交流的习惯等,还有就是读书、学习兴趣的养成。
在早期教育尤其重要的是:孩子到什么年龄段,就想办法输灌什么样的知识,引导负担相应年龄的责任,培养自立、自强的性格,知难而上的勇气。因为无论你有天大的能耐,孩子终究要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独自去面对学习、生活、爱情、友谊和工作,你不可能一一全面去关照,就得培养孩子去独立面对一切。培养和约束只是扶上马、送一程,最终必然也必须放手。
我的二哥二嫂都是初中毕业,侄女刚刚对世界产生好奇,二嫂就拿着幼儿图书一篇篇讲给她听。三岁时,侄女就能有模有样地给大人一字不差复述图书故事,而且讲完每一页最后一个字,会准确地翻到下一页继续复述。外人都以为他认字。四岁时,就开始看画识字,虽然没有上幼儿园,五岁就可以认全识字卡片上每一个字。到了六岁,便顺利入学。二嫂开始每天监督她写一篇小楷。上一年级下半年,三年级老师就经常拿着她写的工工整整的语文作业本,来教育自己班上写不好字的孩子。
侄女开始上初中时,权衡了所在乡镇中学的教学情况,二哥便托人把侄女送县里的重点初中上学,由于县里学校离家远,又没有宿舍,就和五个同样情况的小女生住在班主任家。那年侄女刚刚十二岁、从未离家的她,刚开学时一到午休和晚上放学,就偷偷给她妈妈和她奶奶打电话,一打电话,电话两边就都哭个不停,不到一个星期给她充的一百元话费就打没了,二嫂和奶奶就找二哥,想把侄女接回镇里上初中,二哥趁着周六赶到县城,与侄女长谈了一次,侄女再往家里打电话渐渐就不哭了。
其实不仅仅是初次在外求学的不适应,最主要的是县里的初中英语是接着小学英语进度来的,而侄女小学课程根本没有英语这一门,与县城从小学三年就开设英语课程,整整差了四年的进度。侄女刚上初中,根本就听不懂英语课、看不懂初一英语教材,搁谁谁都抓狂。好在侄女不服输,初中同期英语不懂的就靠背诵,同学背英语单词都嘴里振振有词,侄女不敢发音,因为根本就没学过英语基本发音,就靠毅力把一个个单词、一个个词组生生印在脑子里,侄女初中同学后来常调侃她学英语是瞪大眼睛的闭口禅。后来侄女说她学的是哑巴英语,会写不会读。寒假侄女除完成假期作业外,主要也是攻英语一门,把爷爷从教育局弄来的小学英语三到六年的八本教材从头开始自学,这样她的英语成绩也从一开始月考的一二十分,到期末的及格,逐渐一点点赶了上来,一路考上上了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侄女超强的毅力和自学能力,让她在课余可以偶尔读一读课外书,高二作文竞赛还拿了个全省二等奖(和他哥哥获得二等奖有点巧合,但我不能把真的写成假的)。高考前,二哥打电话给侄女,准备陪侄女高考。侄女说:“我都独立在外六年了,你和妈妈都忙,用不着专门来陪我高考,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我应付得了!”这样三天,别的同学都是家长二三个陪着送到考场门口,又眼巴巴等到孩子出来,嘘寒问暖、送水、扇扇子、找饭店犒劳。侄女就像平时上学放学一样度过了影响她一生的三天。
侄女大学上的是重点院校,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从大一就开始兼职做家教,二哥每月打进卡里的1500元生活费都被她存了起来(他不让二哥打生活费,二哥坚持打),这样一直到硕士毕业,侄女卡里共有存款7万多元。给二哥二嫂,他们不要。侄女就说:“算是我对你们养猪事业的投资,给利息就行。”
侄女就业也没用家里操心,自己应聘到一个私立大学做讲师,所教的本校教材其中三章还是她编写的。学生对她的评价我看过一条是这样写的:“一个身体内藏着小宇宙的洪荒少女!”
侄女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赶上母校招聘辅导员,侄女报了名,凭着两年多的教学和工作经验,以及个人修养,一路过关斩将,到了最后竞聘个人陈述,侄女过硬的临场素质和精心准备,愣是把一个竞聘陈述变成了一场脱口秀,将整个应聘现场的气氛都带动了起来,无论是评委老师还是旁听的都被逗得笑口常开、点头赞叹。
之后侄女顺利被母校录用成为了某院系辅导员,现在三十岁,已经成为了院系团委书记,享受副处级待遇。
侄女没进过幼儿园,小学也没上过兴趣班、补习班。她母亲也不是全职家庭主妇,就是从小培养阅读、学习兴趣,上学就监督写好每一个字,上初中她爸爸没有因为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让她退却。而是鼓励她去克服。
好了,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和为何现在的小学生都那么难管教,如何引导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