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购买一条简历?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大家好,关于1元购买一条简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谁在倒卖我的简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份和一例的区别
有区别一份是有数量。比如一份文件,一份水果。一例广泛运用它包括数量还包括事物或者病案,所以一例它更广泛运用。比如病种有一例,行事案件有多少例,有一例某某物件被盗。这些都可以用一例来表示。一份局限些。这是区别。
简历只写一页真的可以吗简历该怎么写
“简历要在一页纸以内”大概是职场流传最广泛的谬论之一。我之前做过7年的猎头,推荐给招聘单位的简历从来没有在一页纸以内的,这只能针对某些经历简单的学生或只有一份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职场人士的篇幅可以控制在4页之内。
简历应该怎么写?是个庞大的话题。大家可以关注【职业咨询顾问陈凯】的专栏【15秒内获得面试的简历如何写?】。
有什么比较好的投简历的网站或者app
谢邀。投简历嘛,能解决工作的就是好的。
老牌北智联,南无忧。
智联招聘:主要针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中高端人才,普通白领,各类综合人才为主。前身是做猎头起家的专业性更强一些,系统较完善。界面简洁易懂操作起来方便,想找的东西也容易找到,服务到位基本免费。职位划分有一些缺陷,部分职业划分可能需要微调下,比如新媒体运营。且排除某些公司的功能有些鸡肋了,只能排除3家,而且是当前页面。换成看一条Pass一条或者左划有意,右划收入无意向,且可以随时再放出可能会方便很多。走题了。不过挺好用的。
前程无忧51job:主要针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中高端人才,市场占有率很高。功能比智联完善些。质量也好一些,简洁明了,虚假信息少。收费问题,一直都觉得前程无忧可能很穷,查看简历被哪个企业看了都要收费。而且好像找不到客服。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
58同城:现在算的上全面了。以前主要针对蓝领招聘,后来和同为做蓝领招聘的赶集网合并,又收购了中华英才网,英才网是国内最早、最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之一,主要做中高端,前身为ChinaHr,在2007~2010年左右很活跃,后因常年和Monster纠缠不清,人员变动,产品方向错误等等原因导致没落。据说现在是58的大时代然而并没有太多感触。
猎聘网:主要针对高端人才。推荐工作经验丰富,职位高端大气的人使用。采用集求职者、企业和猎头三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说起来很高端但是水分也很大。
boss直聘: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平台,打着换工作就是换Boss的slogan,跳过投递等各种环节,直接对话。支持在线上传和邮箱上传微简历和附件简历。但是聊天不像QQ,WX可以弹出,往往错过信息。而且“李文星”案还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虽然BOSS直聘改进了审核机制。
拉勾:更偏向互联网,电商人才。
魔方面面:面向年轻求职者。前身是魔方招聘。创新直接预约然后去面试的模式,节省时间。
脉脉:打通职场人脉。不仅仅是个人脉拓展的软件,也是一款可以招聘求职的软件。上面部分工作没有审核,存在一些假职业。
还是那句话:让你找到好工作的就是好网站。
顺便如果要投简历的话注意几方面事项吧:
1)投递前请注意企业名称,上面搜一下风评,尤其是带有健康,教育,信息字眼的企业,注意有可能是隐藏的保健品推销公司,培训公司或中介。
2)注意文案,是否有可能有隐藏电话销售,觉得有坑的地方请提前确认下。
3)电话邀请注意查看电话号码,注意是否显示X人标记为骚扰电话。
4)查看面试地址和企业在官网的地址是否一致;
5)面试时提前在网上将公司信息了解完整;
6)需要提前交保险金之类的都是违法行为,需谨防。
以及,划重点!
不要觉得可怕,看中了就去争取。很多时候,一家公司在网上都可以直接查到联系方式。你可以主动去沟通,去展示。惨败也可以成长。
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如果说谁在倒卖他人简历的话,我看只有网络招聘平台和掌握着他人简历及资信档案的相关部门单位,唯有他们才具备这个条件和机会,否则,他人的个人简历或个人资讯隐私是不会被倒卖泄露的。我只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一是案例频发已成不争事实,据央视报道,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向一位卖家支付7元,便得到了一份求职者发布在智联招聘上的简历。其实不只是智联招聘,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很容易地大量下载这些类似简历”。事实上,类似问题早已不是第一次曝光。此前就多有媒体报道,比如移动通讯用户、银行客户、房售客户等等诸多个人资讯屡被莫名其妙的泄漏现象,而且,据悉类似网上信息泄漏都已见怪不怪了,并且根据已经侦破的案例表明,都是由于相关内鬼进行不法交易造成的,况且像这种倒卖简历、销售个人资讯的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地下黑市产业链。如此严重的隐私泄露事件,不得不让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网络招聘平台和相关行业部门;
二是从网络招聘平台的服务程序上看,主要是匹配招聘企业和求职人员,构成求职者上传的简历被批量下载,从而产生了将其流向黑市交易的时空机会,而主要泄露源头正是平台上的企业账户。一些不法人员伪造资质注册企业账户,发布虚假招聘需求,然后批量搜罗求职者的简历进行地下交易。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求职简历信息,不同于人们注册APP和手机上户及银行开户时填写的一般信息,它不仅包含了姓名、电话等基础信息,还包括工作历史甚至薪酬待遇等系列更私密的信息,敏感程度更高,一旦发生泄露,后果实难估量。
三是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这些网络招聘平台并没有建立起和数据存储规模相对等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反而给隐私泄露大开方便之门。求职者的简历被泄露贩卖,直接原因,还是平台的前置关卡形同虚设,给了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尽管几家平台在最新回应中都重点提到,对不法企业侵害求职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将严厉清查封禁。但平台自身更应首先当好企业资质的“审核把关人”才对。因为网络招聘平台作为网络运营服务商,应是人员简历信息的第一入口,对信息安全负有首要的主体责任。从体量来看,这几家平台都可谓是简历信息存储的“巨物”了,比如智联招聘就声称拥有1.8亿用户。可这些平台将用户规模当作一种重要的企业优势,意图突出其在匹配招聘企业和求职者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意味着隐私数据泄露的危险系数更高,平台更应该严格标准,加强审核,始终将伪造资质、套取简历的企业抵挡在平台之外;
再是几家平台虽然目前已作道歉,并在采取相关补救动作。不过,这种靠媒体曝光推动解决的被动治理方式,绝非信息安全的理想状态,保障隐私安全非得靠源头杜绝。源头杜绝既离不开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也离不开平台自身的高度自律。尤其是这几家平台此前好像都存有相应的“黑倒历史”,故而,个人觉得光有道歉是不够的,同时,平台还应修复公信,拿出更多诚意来叩问平台主体责任,倒逼平台自律,促使严格审核把关,将治理重心渗透到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比如到底是谁在伪造企业资质倒卖简历,大量的简历信息最终被谁买走了?针对类似问题,平台应主动配合相关部门顺藤摸瓜追查到底,直至揪出不法分子。唯有如此,才能震慑犯罪,确保广大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信息或客户资讯不致成为黑市倒卖者们的围猎对象。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