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科技小论文400字,中国的科技到底有多强

其实科技小论文400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中国的科技到底有多强,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科技小论文400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中国的科技到底有多强

对于中国的科技实力,很多人都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我们生活当中,普通百姓对于中国的科技实力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只知道中国这些年的科技实力增长很快。甚至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科技实力还远远低于日本。称日本的都是高精尖的技术,而中国的都是“山寨技术”,“假冒伪劣”的技术。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全球的科技实力排行中,只有美国算第一阶梯,而中英德日等几个国家属于第二阶梯。同时中国在第二阶梯中属于领头羊的位置,并且每年以超高速的增长向美国靠拢,现距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我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如下,看数据说话。

科技实力的判断主要有两个大方向:一基础研究二技术应用。

一基础研究水平的判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1自然指数2研究前沿3高引用研究者。

1自然指数

NatureIndex汇集了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68份顶级科研期刊的论文,反映了机构、国家及地区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排行榜以文章发表数量为主要指标,并对于作者贡献比例、不同学科分布进行了加权,最终得到WFC(Weightedfractionalcount)值进行排名。

中国排名第二(其中中科院贡献最大),仅次于美国。值注意的是前十国家里除了中国增长了13%外,其它国家均有所下降。

2研究前沿

中国科学院24日发布《2018研究前沿》报告和《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十个领域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的研究活跃程度,并指出中国在前沿领域的研究活跃程度已经稳居世界第二梯队。

在整体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得分排名依次为美国227.39、中国118.38、英国78.62、德国75.12等。在138个前沿当中,各国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分布如下:美国82个、中国32个、德国6个、英国4个、其它14个。

从排名前三的前沿数来看,美国有118个。中国、英国和德国在这个方面比较接近,分别有54个、44个和40个前沿排名前三。

3高引用研究者

2018年的高被引研究者,ClarivateAnalytics调查了2006至2016年十年期间发表和引用的论文,使用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确定引用排名的前1%。通过统计在21个大类中发表的高引用论文,来确定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基本可以认为是各领域的领导者。

在这6078人次中,主要工作单位位于美国的是最多的,有2639人次。第二位是英国,546人次。第三位是中国大陆,482人次。第四位是德国,356人次。第五位到第十位是: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法国、瑞士、西班牙。

二技术应用水平的判断可以靠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

中国的专利量在这几十年里增速很快。在2015年,中国专利授权量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了专利第一大国。其中中国授权专利数为36万件,美国为30万件。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要想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话,专利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华为在各企业中专利数量以3369件稳居第一。

以上,中国的科技实力综合来看是稳居第二的。虽然与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是随便取的)还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与第一阶梯(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与第二阶梯(英德日法)的差距越来越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科技水平一定会位居世界之巅,引领人类的科技发展。

上海科技大学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您好,用三个词来形容上海科技大学:年轻!研究型!高水平!京领新国际此前曾对上海科技大学进行深度研究,现与您分享。

对于很多成长于80年代后期的人来说,大学一直被视作是“象牙塔”,由于恢复高考的时间不长(1978年),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大学生真是少之又少,如果谁家出了个大学生,家长出门买菜的时候脸上仿佛都带着光。

如果说“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稀罕物的话,大学生活则显得更加神秘,人们一提起大学生,往往脑中浮现的是穿着白大褂手拿烧杯试管的科学家形象。而这种传统的印象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大面积的扩招所改变,很多人直到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大学生活主要是在获取知识,研究什么的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会涉及。这一普遍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直到上海科技大学的出现。

年轻!高水平!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2013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短短几年时间上海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5个学院的理工科大学。目前共有学生3221人,157个研究组。

之所以说这所大学扭转了人们对大学的传统认识,是因为这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说到规模,这所学校占地不足1000亩,不光是在全国的大学中,就算是在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上海最大高校面积4000余亩)学校的面积都算小的。除了占地规模以外,学校只设有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五个学院,于其他大学动不动就十几二十个学院相比,算是规模“比较小”的。但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学校虽没有什么大楼,但却是聚集了一大批(1000人)出色的教授和科研人员。

出色的研究生+一流的教授=奇妙的化学反应

学校实行常任教授制,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已选聘448位教授(特聘教授291位、常任教授到位155位,教学教授2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6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中央千人”24位、“外专千人”2位、“上海千人”14位、“青年千人”35位、“杰青”95位。大批的优秀教授极大的降低了学校的师生比,目前学校的师生比非常接近1:10,在全国的院校中位列前茅。

除了师生比出色以外,学校的本科生1198人、研究生由1098人,比例将近1:1,尤其是博士生所占比例非常高(400人)。一流的教授和研究生聚集于此,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校除了拥有一流的授课质量以外,还开展着大量的研究项目。截至2017年底,学校科研人员共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379篇,其中上科大为第一单位598篇,“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体三维结构”等高水平科研成果开始涌现。可以说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科研团队在光促进甲烷转化这一重要能源化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发展了一种廉价、高效的铈基催化剂和醇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体系。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以“Selectivefunctionalizationofmethane,ethane,andhigheralkanesbyceriumphotocatalysis”为题,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

注:该课题由上海科技大学左智伟课题组独立完成,四位作者全部来自上科大物质学院,平均年龄不到30。

本科生搞科研?

在上海科技大学,学生从本科阶段即可开展科研。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导师制,学生在入学时都已第一志愿入学且没有调剂,保证了前期学术基础、兴趣、志向一致。在招生上,学校正视教师配置的缺口,并不盲目扩招,对火热的专业也不盲目追逐。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质量,也利于带领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以大一学生为例,学生在进入学校一个学期后就可以加入研究课题组,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做试验。与很多大学不一样的是,除了日常的上课、写作业外,学生还需要在实验室中与各种实验仪器和数据打交道。

重视科研的直接好处就是,相较于其他院校,本科毕业生都具备了必要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而这恰恰就是诸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海外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恰恰又是中国学生普遍不足的。截至2018年,上海科技大学的首届199名本科生中,有近38%的学生都前往海外攻读研究生,全部毕业生的26%都进入了世界前100的大学。

日常教学国际化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论什么专业,每位本科生必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独特的必修课还有“设计思维:应用创新”“经济学导论”等。不仅如此,在人文社科领域,上科大还有“中华文明通论”“世界文明通论”“科技文明通论”等必修课及“文明经典导读”课程群。很多自然科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设计,采用英文教学、同步使用原版经典教材,英文PPT、英文作业、英文试卷在上科大是司空见惯的常态。截至2018年6月,66%的自然科学基础课和72%的专业课都采用部分(PPT+作业+考试)或全英文教学。2016-2017学年,在288门本科课程中,基于研究的教学模式的课程为182门,占比63.2%。

除了在校内推行国际化的本研教育,上科大还积极与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合作,构建国际化的学习网络。目前,上科大已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在学生培养和教师培训方面开展合作,给同学们提供包括“3+1”国际交流项目和暑期短期课程项目在内的、充足的、高质量的国际学习交流机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

上海科技大学,是上海高校中的后起之秀。首先来说,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是比较好的大学,上海人对上海科技大学的认可度,相当于本地的211大学。近几年在上海的高考招生中,上海科技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与华东理工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几乎相同,这就充分说明了上海本地人比较看好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也是小而精的大学。2013年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这所学校规模不大,专业以理工科为主,现在只有5个学院: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和创意与艺术学院。学校共有在校生共3221人,其中本科生1433人,硕士研究生1212人,博士研究生576人。学校2018年招收本科生422人,研究生560人。后续招生规模可能会继续扩大,但感觉不会大规模扩张。

2019招生只在下面的17个省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天津、湖北、陕西、湖南、甘肃。共招生约400人,也是个稀缺资源,在提前批录取。可惜上海科技大学在我吉林省不招生。

学科的教师队伍很牛,我国的两院院士有35位,英美院士共有17位,杰青共有97位。

首届本科毕业生184名中,约37%选择前往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去向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莱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南加州大学、埃默里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约36%的毕业生选择在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约27%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工作单位包括通用电气、诺华、AMD、和辉光电、上海证券、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上面都是官方公布的就业数字。如果官方公布的数字没问题,从就业质量来看,很多的985工程大学也达不到这样的就业质量,并不比上海的985大学就业质量差。

上海科技大学是背靠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同时有的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人才、资金吸引力极哟,未来还将会有更在的发展。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高考志愿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怎么样

在我眼里电子科大的口碑估计是全中国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大学之一了。

一方面,成电是985最不出名的学校之一,甚至是最受争议的985学校,这个都没有之一。任谁都没有想到两电一油:老革命和嫡长子都没评上,一个56年院系大调整的时候只花了一年不到时间就拼凑起来的学校竟然成了985。。。WTF!

很多家长或者同学一听到电子科大的名字,第一反应就是:“哦,你说的是西安那个?”“不是?那就是杭州的?或者桂林的?”“难不成是个职业技术学院?”这真的不是夸张,成电到外面招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西电,我们在成都,你看我们的英文校名: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看到了没?是CHINA。。。”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另一方面,在电子领域,不管是谁都不会小视电子科大。看了之前很多的答案都说什么毕业了只能进华为、BAT这种二流企业,压根进不了谷歌、微软、facebook等国际企业。。。我看了就呵呵了,一个每年有60%的毕业生都去读研的学校,你跟我谈就业?绝大多数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他们的第一选择基本都是考研(你去看看我们学校的考研氛围就知道了。。。绝对不夸张!)再说,现在出来的名牌大学(全国前20)毕业生又有多少能进上述企业的?你跟一个全国排名43的学校说这些?

记得有一年的开学典礼,学校的校长直接说了这么一句话:“电子科大出来的可能当不了企业家,当国家领导人的概率也很小,但你去国内电子领域的企业去看看,到底有多少我们的工程师?”学校的风气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特点。“求实求真,大气大为”这种思想培养出来的人统一的特点就是:基本功没得说,专业素质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对一流。。。

这种特点换句话说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能力。。。

呵呵!

现在学校的名声如此,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1.据河畔上的史前贴云,21世纪初的时候,也就是汪劲松前一任(或者前两任,记不得了)校长很水。华科还有浙大都是在那个时候合并的,然后迅速崛起的。那时候,成电没有把握住机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人才断层。80-90年代带领成电叱咤风云的那些老科学家们大多都退休或者去世了,而新一代的也没

起来,2000年来,我们学校就出了一个院士——现任校长李言荣。导致成电一下就沉沦了。

2.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成电承担的大部分科研项目都跟军方的有很大关系。我知道的我们学院就承担的有军方的红外传感器,还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然后,我们老师说,歼20的隐形图层也是我们学校跟成都军区合作的。。。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OK,关于科技小论文400字和中国的科技到底有多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