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以及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材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评价

《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该课的学习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一、教学设计: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本课的难点为: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怎样让二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比较抽象,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克和千克”。由于日常生活中通常将“质量”称为“重量”,因此“质量”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避免理解上的困难,教材尽量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有多重”替代“质量”,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出“质量”的概念,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设计思路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我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知识的情趣。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观念。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发现重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我是大力士”,让一个同学尝试着分别背其他两位同学,并询问有什么感想?

通过刚才的游戏,使学生发现有些人的体重有轻重之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初步感知物体是有重量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昨天去逛超市买了一些东西,瞧,屏幕上这些物品,你能把你觉得相对较轻的物品和重的物品分开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个物品的分类,让学生对轻重有一定的概念,便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秤

以前我们知道物体有长短之分,可以用尺子测量。刚才,我们又知道了物体有轻重之分,也就是说每个物体有自己的重量,也叫做物体的质量。那么测量物体有多重,又该用什么工具呢?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各种秤)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称重工具,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步感知克与千克

(1)从生活中的物品提炼出质量单位克、千克。

(2)分别归纳两样比较轻的物体、两样比较重的物品质量单位的特点。

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来做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单位。

除了克与千克,生活当中也经常使用斤和公斤计量物品的质量,而千克和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重点学习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见的物体中提炼出克与千克,同时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字母表示,初步了解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3.感悟1克

(1)教学一个2分钱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约重1克的硬币,再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重量。

(3)估一估大约几颗黄豆重1克?。

(4)掂一掂约重1克黄豆。用天平验证。

(5)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1克的?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1克,并在生活中寻找1克的物品,使学生对1克的认识更丰满、更盈润。

4.感悟几克

(1)感受10克

想一想,1个2分硬币约重1克,那10个呢?老师给每组准备了10个2分硬币,小组里轮流掂一掂。

(2)感受50克

记住10克给你的感觉了吗?继续想,50个这样的硬币多重呢?(50克)可是老师没有50个2分硬币,但是老师也给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约重50克的果冻,小组内轮流掂一掂。

5.认识千克,探究克和千克的关系

(1)感受1小袋重500克的大米。

(2)两小袋大米是1000克,感受1000克。

(3)教师用弹簧秤称2小袋大米,显示1千克,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

(4)感受1千克。

(5)称约重1千克的苹果,再次感受1千克。

(6)把12袋(每袋约重1千克)苹果装回箱子里,借助一箱苹果感知12千克,12千克比1千克重得多。

(7)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重量比1千克重,什么物品重量比1千克轻?

6.介绍传奇人物——张秉贵

设计意图:计算是数学生活的一部分,适当的计算,能让数学学习更理性、深刻,通过引导学生计算500g+500g=1000g,而1000g=1kg,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细心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科学地使用称这个计量工具,用生活中的。物品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最后通过一个小问题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克与千克,让学生找出重的物品,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神奇的称重故事为学习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逐步提升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这里有重量分别是10g、20g、40g的三颗宝石,不同重量的宝石对应不同难关,收集所有的宝石可以跟老师换礼物。你们有信心收齐所有的宝石吗?

10g宝石: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20g宝石:庄老师的一天。

今天庄老师去超市,还买了很多东西。在零食区域买了一些每块约重3()的水果糖,在水果区挑了一个重约6()的西瓜。正当老师要离开的时候,发现鸡蛋有打折,老师拿起一个鸡蛋在手里掂一掂,大约50(),赶紧买了一些。离开超市后,老师经过药店称了一下体重,约重50(),身高约是160()。最后,老师搭了一辆约重1500()的出租车回家了。

40g宝石:是真是假?

一千克的铁比一千克的棉花重一些?

设计意图:收集宝石换礼物贴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不同的克数代表着不同的题目,克数越多题目越难,层次分明,由难到易。

分享有趣的小知识(课件出示)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

一只成年猫咪约3千克。

(四)总结反思,回顾课堂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填空总结)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陪爸爸妈妈购物一次,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行吗!

六、板书设计

1数据收集整理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除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3图形的运动(一)对称平移旋转解决问题4表内除法(二)用7、8、9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混合运算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6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小小设计师7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解决问题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解决问题9数学广角──推理10总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案

教材简析: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新接触的内容,掌握这个知识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的学习方法掌握平移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几何知识作铺垫。

对象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也不会有意识地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教学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的观察,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移”和“旋转”的卡片,学生实验用的方格纸,小房子纸片,学生画图用的练习纸。房子移动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来跟我们一起上课,你看他们多关心我们呀!那上课之前我们应该向他们干吗呀?那现在听老师的口令:向后转,问好。

生:老师好!

2、师:多么热情的问候啊。那刚才你们都做了那些运动呢?

生:向后转……

师:其实,人的生命就在于运动,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也都在运动,只是运动的方式不同,下面请大家欣赏几个物体运动时的画面,大家边看边思考: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同时呢,大家一起模仿物体运动时的样子,准备好你们的小手!

3、教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学生用手模仿。

4、师:非常好,从刚才同学们运动的小手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学习的激情。

提问:它们的运动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那请同学们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将它们分类。先互相说说。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5、请学生说分类的结果,并说说分类的理由,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把缆车、电梯、窗户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运动的,而飞机的螺旋桨、风车是旋转的。

生:我们把转动的东西分为一类……

师:大家跟这位同学一样吗?(一样)你们观察真仔细!那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同时也送给你自己。

6、教师小结:像刚才这些直直的、平平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出示卡片“平移”);而像飞机的螺旋桨、风车、旋转椅这样转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出示卡片“旋转”)。

7、读课题: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能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7、师:听说大家的模仿能力都很强,那你们能分别示范一个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吗?可以借助其他事物。

(请孩子们静静地想一想物体平移的时候是怎么动的,旋转的时候又是怎么动的。)

8、想好的同学站起来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学生出来展示时,其他学生观察归纳平移的特征:物体平移后,它自己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没有改变的。

学生示范平移运动。

提问:物体平移后,它的方向和大小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9、再示范旋转的运动。

师:那物体旋转时,又有什么特点?

生:围着一个点在转动……

10、师:你们真会学习,那下面来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的,哪些是旋转的?你们有信心吗?(做练习十的第三题)

师: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希望你们用语言和手势很快的告诉老师。小手准备好了吗?

11、真不错,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是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举例说说。

生:火车、上升时的火箭、左右移动的门……是平移现象,方向盘、水龙头……是旋转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位朋友,红蚂蚁和黑蚂蚁,它们也在运动。请看大屏幕。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视频课件,师:它们在房子的一前一后搬房子。)

(2)请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生:……

师:为什么数红(黑)蚂蚁走的格数?

师:真会动脑筋,也就是找出它的对应点。

师:那老师又有疑问了:房子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呢?你怎么想的?

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①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

②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

③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

④回顾数方格的方法,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5)小结:由于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中每个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所以要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

【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的过程中,它的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知道物体平移了几格,可以抓住特征点,数一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三、实践体验,巩固提高。

1、课本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1)师:仔细观察,说说是哪只船?你是怎样找的

生:平移的方向。

生:找一个对应点,数移动的格数。

……

(2)师:其它两只为什么不是?

生:一个是移动的方向和距离都错,另一个是移动的距离错。

小结:我们在对物体平移时要注意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而距离就要通过对应点来确定。

2、(课本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画出小梯形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一学生出来投影展评。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画在这个位置?

生:向上,找到一个点,

生:数方格找到其他对应点。再把每个点按原来的样子连接起来。

3、画出小梯形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一学生出来投影展评。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画在这个位置?

生:……

学生独立动手画一画,投影评价。

小结:我们要画出平移后的物体时,先确定好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把每个点按原来的样子连接起来。

4、(课本第44页练习十的第4题。)下面那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图上颜色。

(1)师:那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2)师: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小鱼重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让学生感知平移的过程。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五、自我评价,总结内化。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倾听中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

教师整节课的总结:确实,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例如美术家,利用平移和旋转画出了美丽的图案;舞蹈家,利用平移和旋转跳出了优美的舞蹈;工程师,利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奇迹。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教材分析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