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发展史小结,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史
抗生素是一种生物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对另一种生物造成破坏。 “antibiotic”(抗生素)一词来源于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 )的学生保罗韦尔曼( Paul Vuillemin )于1889年开始的“antibiosis”(抗生素)一词
时间把人们带到了几个世纪前。 连年战争伴随瘟疫,欧洲1/3的人口暴发于黑死病; 墨西哥半数人口因天花被夺去了生命。 在原本就有2000万印第安人的美国,白人登陆后,由于外来疾病的传入,人口锐减。
这可能就是世界。 它在给人类带来苦难和灾难的同时,升华了人类的精神和智慧。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疾病病因受到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开始发现多种病原菌。 但是,要杀死它们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人类开发的药物不仅要杀死病原菌,还必须应对,以免危害人体本身。 德国科学家首先进行了用化学合成物治疗病原菌的开拓性动物实验,最终发现杀锥虫,是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但对人体无害的“百浪多息”,即磺胺嘧啶的前身。
磺胺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其研发成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是人类首次能对抗病原菌的药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此,其发明者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是,不久,其中的许多缺点就变得明显了。 例如,链球菌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其他细菌无能为力。
几乎同时,英国科学家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发现了灰绿色的霉菌,但其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生长。 将该灰绿色霉菌点接种到肉汤培养液中,将生育期含有大量霉菌的培养液过滤到有葡萄球菌或其他病原细菌的培养基中。 于是,人们惊讶地发现细菌不再生长了。 科学家们一鼓作气,将这种液体稀释100倍、200倍、甚至800倍,也能杀死大多数细菌。 这个溶液是世界上第一个青霉素。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受到限制,直到二战爆发,青霉素才再次得到重视和开发。 它的出现成为许多细菌感染的“克星”。 如果把“百浪多息”的发明当成人类发现的第一剂能对抗病菌的药物,青霉素的问世逆转了人与细菌大战的形势。 因此,青霉素被誉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30年代,另一种开创抗生素新时代的药物——链霉素也问世。 美国科学家发现,土壤中的结核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消失。 这个发现使他们意识到能否将抑制结核菌的微生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研究人员经过不断努力,从1万多个土壤标本中,选出一株能消灭结核菌的霉菌,研制出新药——链霉素。 链霉素将成为首个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药物。
青霉素和链霉素是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的先锋,在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结核病等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人把青霉素、原子弹和雷达列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
在很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惊人,起到了“药到病”、“复活”的作用,拯救了无数生灵。 因此,抗生素不仅是临床各科医生最常用的药物,也是家庭必备药物。
新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由于它们的出现,许多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绝症。 20世纪70年代的医学科学家预言,人类将完全消灭有害病菌,从人类居住的地球上消失。
面对超级病菌,人类对它们并不完全无能为力。 医生们可以用更昂贵、作用更强的药制服它们; 制药公司也在陆续开发新的抗生素……看来,人类和微生物的这场“硬仗”还在继续。 但是,我们面对的微生物被认为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能量,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类目前所知的关于病原菌的一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但抗生素本身也可致人损害,尤其是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或给药时间过长,抗生素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有的甚至相当严重。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导致头晕、耳鸣、耳聋。 我国约2000万听力障碍者中,近80%的耳聋原因是抗生素使用不当——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能损伤肾脏; 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环丙沙星等喹吖啶酮类有轻度胃肠不良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多粘菌素b被证明能抑制免疫功能,减弱机体抵抗力。 许多抗生素也可能引起皮疹。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会死于过敏性休克。
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因体内菌群失调引起双重感染。
专家们的研究表明,我们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子、咽喉、阴道、结肠等部位大量存在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 这些细菌在宿主细胞中定居、生长和繁殖。 它们具有物质代谢、激素转化与合成、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和激素转化等作用; 还可以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增强免疫能力,并在体内产生一系列代谢物,构成抵御外来细菌入侵的生物屏障; 同时可以将部分致癌物转化为非致癌物。 可见这些细菌的存在对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菌被称为人体正常菌群。 通常,人们生活在这样巨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这些数量众多的细菌与人体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不仅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
但用抗生素治疗感染会杀死或抑制体内正常菌群。 根据抗菌谱的不同,抗生素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 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它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 与广谱抗生素不同,它是一类对两种或多种细菌均有活性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对多种肠道细菌均有效; 超广谱抗生素对泰能等多种细菌具有活性,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作用,还对厌氧菌有作用。 可见,抗生素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细菌面越大,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 因此,治疗感染性疾病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选择窄谱、针对性的抗生素。 这样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会抑制体内到处敏感的细菌,从而使耐药菌在体内繁殖生长,引起双重感染。 这种感染也称为“菌群失调症”。 也就是说,本来想用抗生素杀死病原菌,结果受到了更严重的细菌感染。 其中,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是双重感染的主要病因。 双重感染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发热、口腔霉菌感染。 这些耐药菌和特殊细菌的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抗生素使用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国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来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抗生素不良反应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一半。
此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还能抑制肠道内许多细菌,有些细菌具有与维生素b族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复合体缺乏,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治疗非常困难。 许多患者因买不起或买不起高效抗生素而被迫中断治疗,有些患者因高效抗生素失去了原有效力而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如果人们仍然继续滥用抗生素,特别是继续滥用“高级”抗生素,总有一天,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疫情肆虐而又无可奈何的悲惨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