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食品微生物课程思政案例,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概述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科研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其中抗生素能很好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谈论抗生素的发现时,要引导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考试中的任何异常现象,不要轻易放弃自己认为失败的实验结果,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也许在失败的考试中会有重大的发现。 在解释抗生素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时,我们结合日常感冒输液等抗生素使用的实际案例,向学生说明抗生素滥用问题的严重性,向学生普及国家有关部门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教育目标

(一)课程目标

该知识点主要介绍抗生素的发现和定义、作用机制; 微生物的抗药性。 重点掌握抗生素的定义、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性。

(二)思政育人目标

1 .设计思路

谈抗生素发现时,以最早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为例,讲故事认真细心,善于提问的科研精神引进抗生素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引进,注重学生尊重科学,生命健康

2 .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养成认真、细心、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好习惯,让学生重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准确、科学地用药,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并

3 .育儿主题

尊重科学,认真细心,善于提问。

二.教育的实施过程

首先,关于抗生素,众所周知,从小每个人都使用(服用)过抗生素。 但是抗生素是什么呢? 引入抗生素的概念。

那么,抗生素是怎么发现的呢? 从英国科学家Fleming的故事开始吧。

1928年7月下旬,弗莱明把很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堆放起来,放在试验台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去度假。

9月3日,度假回来的弗莱明,刚走进实验室,前助手普利斯就顺路过来,问候弗莱明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弗莱明马上拿起最上层的第一块培养基准备说明,发现培养基边缘有被溶菌显示的悲惨白色,于是发现了青霉素,于1929年6月发表,是一篇获得诺奖的论文。

1929年弗莱明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但没有引起关注。 弗莱明指出青霉素有重要用途,但他自己不能发明纯化青霉素的技术,这种药十几年来一直没用过。

通过这个故事,引入了思政要素“细心、认真、善于提问”。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愈的时代,从此出现了抗生素新药寻找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

生物为什么能杀菌呢? 抗生素能杀死所有的细菌吗? 通过询问,引入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和抗菌谱的含义。 抗生素抗菌种类的范围称为抗菌谱。 宽的(如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窄的(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

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有4种: (1)抑制细胞壁合成;(2)破坏细胞膜通透性;(3)影响蛋白质合成;(4)干扰核酸复制。

众所周知,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自己体会。 我第一次用这个药效果显著,但后来用的话,效果不是很明显,就是没有效果。 这是什么原因? 引出微生物的耐药机制。 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细胞膜通透性变化产生耐药性细胞内药物作用的部位(靶位)变化救护途径形成)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进入细胞内的药物通过积极的外排系统排出细胞外。

滥用抗生素非常常见,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家人,都希望在生病的时候尽快好起来。 国家对滥用抗生素有严格的规定。 我该怎么办? 引进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制作的小册子。 最后,提出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建议。 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有病及时就医,不要乱用药物、滥用抗生素。

三.教育效果

(一)个案开展的意义和价值

抗生素众所周知,通过其知识点引入的两个思政因素,可以消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抗生素使用困惑,也可以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不会乱用、滥用抗生素学生们都认识到认真细心的重要性,不仅在科研、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好习惯,在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善加思考、善于提问,其中可能就有重大的科学发现。

(二)主要成效和特色

同学们不愿意在课堂上挤得满满的,喜欢听故事。 这些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睡觉和看手机的机会。 而这些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同学们可以从故事中的科学家身上发现闪光点,立志于科学家而学习,同时学生们也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想象和问题感兴趣。 滥用抗生素是提醒学生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如何正确指导自己和家人使用抗生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四.个案研究

《微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医疗、食品、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虽然容易引入思政因素,但通过此次课程的建设和运行,发现与容易引入且正确引入不同,与润物细无声的引入有更大的区别。 不要牵强附会。 为思政而思政的话,会让听者感到不自然。

生物学科课程思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如何有效挖掘本学科的思政因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教育学生认真、细心、思考、对科学的尊重等,但在归纳思政因素时总觉得不够高深,或者不能准确、高度概括。

抗生素这一知识点的讲授可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但缺乏对抗生素使用的国家级法律法规的介绍。

此外,还可以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融入课堂的思政理念。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分组学生后,采用分工合作、合作探索的方式深入讨论抗生素滥用、超级细菌等热点问题,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团结协作交流意识,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探索学科前沿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自信,规划适合自己兴趣的学习载体。 这才是“文静”地融入思政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