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大学院校排名_甘肃省大学院校排名榜
甘肃十大名校
甘肃十大名校是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
1、兰州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32名)。
专业:核技术、草业科学、历史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
2、西北师范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116名)。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汉语国际教育、绘画、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
3、兰州交通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158名)。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
4、兰州理工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178名)。
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等。
5、甘肃农业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189名)。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
6、西北民族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223名)。
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蒙古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汉语言
7、兰州财经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309名)。
专业: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
8、甘肃政法大学(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334名)。
专业:法学、侦查学、管理、治安学、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劳动与保障等。
9、天水师范学院(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353名)。
专业:历史学、化学、体育教育。
10、陇东学院(全国本科学校排名第357名)。
专业:经济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
甘肃十大名校大学
以下是甘肃省比较知名、排名较为靠前的10所大学:
1、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西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3、兰州交通大学
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8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20%~30%)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30%~40%)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被评为C-类(排名60%~70%)学科。
4、兰州理工大学
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5、甘肃农业大学
现设有24个学院(教学部),61个本科专业,拥有动物医学等5个特色专业;1个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重点学科。
6、西北民族大学
学校现有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7个民委重点学科:少数民族经济、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7、兰州财经大学
学校现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2个甘肃省(特色)学科,有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主义理论、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等10个省级重点学科。
8、甘肃政法大学
有法学、侦查学、管理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
9、天水师范学院
学校现有史、生态学2个甘肃省特色培育学科群,有语言文学、史、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主义理论、教育学和数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
10、陇东学院
学校现有生物科学特色专业,正宁中湾林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小学教育、农学、生物科学、历史学、经济学、石油工程、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个省级特色专业。
甘肃大学排名一览表
甘肃省大学排名如下:
第一名: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副部级大学,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世界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第二名:兰州交通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8个,学校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人。
第三名:西北民族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校园总面积1776余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06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72个本科专业。
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师生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