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2019月10月自考真题财政学,2020年10月自考财政学真题

2022年10月上海财政学自考考试大纲在哪里看? 可在上海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正文中也可查看上海00060财政学自学考试教材大纲版本,并可下载财政学电子版考试大纲。 大纲审查知识点的学生要对照教材牢牢记住哦。 一般考试内容不超过大纲要求的审查范围。 具体内容见以下内容。

00060财政学自考考试大纲( 2012版) )。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单位大纲名称教材/推荐书名主编出版社版财政学000604财政学自学考试大纲财政学梅阳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1 .上表课程单位包括实践环节单位。

下载: 00060点击财政学自考大纲( 2012版)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财政学》是财税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财政税收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管理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了财政的概念、职能、财政受益人和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政府预算及其管理体制的内涵、财政政策等,并对财政运行及其在学习经济学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运用主要税种等。 《财政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主要课程,旨在通过对财政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财政税收方面的人才,为学习相关财经课程,更好地做好财经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让考生能够:

1 .正确理解财政的基本理论,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功能

2 .正确理解财政运行中的规律性,理解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3 .掌握现行规章制度中的基本规定,能够适用于现实工作;

4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领域政策的联系;

5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财经课程奠定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分

《财政学》是宏观经济课程,其先导课程主要是《经济学》等,学习《经济学》课程,初步掌握的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学习《财政学》课程,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它还为学习《中国税制》等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 《财政学》有与相关课程交叉的内容,而《财政学》的相关内容只是基础。 学习相关课程时,奠定《财政学》的基础有助于理解和学习。

四.课程重点和难点

《财政学》是宏观经理管理的课程,所以学习的时候从政府管理经济的角度学习,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基本理论。 本课程共分为十章内容,有理论、政策和实务,需要重点学习。 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侧重理论论述,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侧重实务方面,第九章、第十章多侧重政策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应注意认识、理解、应用等不同认知水平的知识的掌握。 第一章是本课程的开始,对本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充分理解第一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今后的各章。 以理论为焦点的第二章和第五章也很重要。 在实务介绍各章中,将涉及我国现行政策规定等,希望学员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及时了解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并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进行把握。 第三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的分析,第六章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计算,第七章国债各项指标以及还款方式和资金来源,第八章预算原则、收支划分方法等,考生都需要认真把握。 第九章是我国现行体制的内容,第十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合作问题也是本课程的重点问题。

审查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通过认识、理解、应用三个层面来规定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要求。 三种认知水平是递归关系,各认知水平意义如下。

() )要求考生能识别记忆本课程财政概念和财政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按照考核要求准确表达、选择、判断。

理解() :要求考生了解本课程中财政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相关财政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按照考核要求对财政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解释。

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财政问题,用掌握的财政税收理论分析和论证财税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判断。

课程内容和评价要求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力求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国家财政如何通过发挥自身功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了解我国传统计划财政与现代公共财政的区别理解财政的概念善于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三大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财政概念

1 .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有条件市场的缺陷包括竞争失败、外部效应、信息不足、交易成本和偏好的不合理。 天生的市场缺陷包括受益人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基于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物和私人物双重属性的称为混合物,也称为准公物或半公物。 物品按属性可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方式由四个要素组成。

3 .政府和公共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以自己特有的权力,以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旨在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和计划财政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管理机制不同。

4 .公平与效率权衡

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结果,社会成员都处于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 (一)贫困指数;

)2)基尼系数。

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能给国民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职能

1 .资源配置功能

资源配置功能是纠正财政客观存在的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功能内容: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协调产业部门资源配置,协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全社会资源配置。

如何实现资源配置功能:财政资源配置功能有两种作用方式。 一种是直接方式,另一种是间接方式。

2 .受益人分配职能

财政受益人分配职能是政府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受益人分配功能内容: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用税收、公共支出、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抑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受益人分配功能的实现途径:受益人分配功能的作用点主要有消费成本和支配性受益人两个。 3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功能的内容是调整社会总需求、平衡供求总量来调节社会供求结构的平衡。 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的实现途径: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自动稳定器”,一种是自觉调节功能。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财政概念

知识:市场失灵、外部效应、公物、混合物、公平与效率、贫困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理解: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公共物品及其特征、财政现象共同特征、公平与效率内涵。

2 .财政作用

知识:财政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功能、经济稳定功能、自动稳定器、自觉调节功能。

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财政资源配置功能、财政收入分配功能的作用点和作用效果、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自动稳定器及其作用原理。

应用:针对现实财政问题,从财政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市场机制缺陷、公共物品及其特征、混合物品产生的原因、财政共同特征。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作用。 本章难点: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2)资源配置功能的必要性。

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明确财政支出范围,熟悉财政支出分类,了解财政支出总量以及财政支出效益和绩效评价的相关知识。 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熟悉支出效果的几种评价方法是本章的主要目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财政支出范围和分类

1 .财政支出范围

支出范围包括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费用、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费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费用和维护社会公平的费用。

2 .财政支出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按支出职能和用途分类。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

1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占用、使用财政资源的数量状态。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个。 一个是绝对量指标,另一个是相对量指标。

2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从漫长的历史时期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

3 .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理论解释包括:第一,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规律; 第二,微微科克与韦斯曼梯度渐进增长论; 第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财政规模扩大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

4 .中国财政支出规模

我国财政支出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呈“V”型波动轨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相对量仍呈连年上升态势。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果

1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特点

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计算效益范围不同; 衡量利润的标准不同,利润的表现形式不同。

2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 公共价格包括纯粹的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或者实行价格管制。

3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财政支出的产出和效益。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财政支出范围和分类

知识: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理解: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支出分类。

2 .财政支出规模。

知识记:财政支出规模。

理解:“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规律”、“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理论解释。

3 .财政支出效应

知识: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理解: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应用:理论阐述,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一)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支出分类。

)2)阐述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理论。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方法。

本章难点: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理论。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这些消费性支出的概念和内容,明确各项支出的变动趋势,找出控制方法; 了解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熟悉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财政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和使用重点,了解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的概念、特点、内容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采购性支出

1 .社会消费性支出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可以从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社会消费性支出两个方面来考察。

要提高行政管理支出效率和行政效率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 .政府投资性支出

政府投资的特点。 政府投资的作用。 政府投资必须有其决策标准。

基础设施投资的概念、特征和投资提供方式。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特征、必要性,以及改革的方向。

财政投资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转移性支出

1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筹资办法。

社会保障的管理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2 .财政补贴支出

财政补贴的性质和特点。

财政补贴的分类标准包括财政补贴的政策和目的、财政补贴的用途、财政补贴环节、财政补贴的最终受益者、补贴方式的不同等。

财政补贴具有两面性。 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采购性支出

知识记: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公共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政府投资、财政投融资、财政农业支出。

理解:教科文组织支出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定员定额管理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意义和主要内容、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政府投资的特点、作用和决策标准、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特点和必要性、财政农业投资重点。

应用:分析政府投资的特点和作用,分析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必要性。

2 .转移性支出

知识: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财政补贴。

理解:社会保障特征、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补贴性质和特点、财政补贴分类方式、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应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财政补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性质。 管理形式。 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意义。

)2)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

(三)政府投资的特点、作用和决策标准。

)4)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5)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特征及必要性。

(六)财政农业投资重点。

(七)社会保障制度内容、资金来源、筹资模式。

(8)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九)财政补贴的性质、特点、分类。 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影响。

本章难点:

(一)政府投资特点和决策标准。

)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筹资模式。

(3)财政补贴性质和社会经济影响。

第四章财政收入总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力求掌握财政含义、财政分类含义、依据、财政受益人的各种分类内容,合理确定财政受益人规模含义和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组织财政受益人结构、财政受益人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分类

1 .财政受益人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而筹集的所有资金的总和。 广义财政受益人是指各级政府支配的所有财源,狭义财政受益人是指政府预算受益人。

2 .财政受益人的分类

财政受益人分类的意义。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财政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分析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受益人分类的依据。 首先,不同性质和不同特征的财政收入者。 其次,依靠政府拥有的征收权力。 再次,经济将成为财政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 最后,财政收入者的筹集和使用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和权限的划分。

财政收入分类。 按财政受益人形式分类,可以将财政受益人分为税收受益人和非税收受益人两类。 按征收权力标准划分,可以将财政收入者分为强制性财政收入者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者两类。 按财政收入来源划分: (1)将财政收入者分为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收入者。 )2)将财政受益人分为来自不同部门的受益人。 按照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划分,可以将财政受益人分为中央收入、地方受益人和中央地方共享受益人。

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

1 .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受益人的规模是指政府能组织多少财政受益人。 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 )的比率是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2)受益人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市场价格变动。

2 .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受益人的所有制构成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

分析财政受益人的部门构成、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旨在说明各生产流通部门在提供财政受益人中的贡献度及其贡献度。

第三节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1 .发展经济人手,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则

2 .利益兼顾原则

3 .合理负担原则

4 .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财政受益人的含义和分类

知识记:财政受益人、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规费。

理解:财政受益人分类的意义、财政受益人分类的依据、财政收入分类的具体内容。

2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

知识记:财政受益人规模、财政受益人结构。

理解:合理确定财政受益人规模的意义、财政受益人规模的制约因素。

3 .组织财政收入原则

知识记:利益并重原则、合理负担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

理解: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应用:分析财政收入占GDP的意义,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一)财政收入含义、财政收入者分类。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意义。

(三)组织财政收入原则。

本章难点:

(1)财政收入规模制约因素。

)2)组织财政收入原则。

第五章税收原理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的概念和特征、要求把握税收要素的税收各类、税收负担转嫁和归宿概念、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税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靠国家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形式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制度要素

1 .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负有税法规定的直接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承担代扣代缴税款,并负有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机构。

2 .应纳税额

应税亦称税收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应税标的物,是应税依据。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来源。 税目是应纳税的具体项目或者应纳税的具体划分。

3 .税率

税率是税额和应纳税额的比率。 我国现行税率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

4 .征税基础

征税的基础,也称为税基,是指建立某种税收或税收制度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5 .附加、附加和减免

附加和加成是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减免是税法中对特定特殊情况减少或免除税负的规定。

第三税收分类

税收分类是指根据某种标志,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划分为一类,将不同税种划分为不同类型并加以区分。

1 .按应纳税额分列

将税种分为移动征税、所得征税、资源征税、财产征税和行为征税五种。

2 .按计税分类

将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 .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类

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 .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

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 .按能否税负转嫁分类

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第四节税负转嫁和归宿

1 .税负转嫁和归宿概念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售价、降低商品供应价格等方式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结果是把负担加在纳税人身上,这就是税负的归宿。

2 .税负转嫁方式

)转让,是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和劳务形式的经济交易时,将所缴纳的税款附加在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上,通过提价的方式将负担转嫁给购买者或者消费者。 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逆转,又称逆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买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转嫁给商品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方法。

)3)核销,即不向前、向后转嫁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式自行消化税收负担。

(4)税收资本化,即生产要素购买者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缴纳的税金,从购买价格中扣除,落后于生产要素销售者。

3 .税负转嫁的条件

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波动。 税负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供求弹性大小、税种差异、征税范围狭窄、税负转嫁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

第五节税税收公平与效率

1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纳税人的承受能力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纳税,收入少纳税。 公平原则可以从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2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 税收原则普遍提法: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经济增长原则、经济稳定原则和管理原则。

我国税收制度原则:法治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文明原则。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税收概念

知识记:税收的形式特征。

2 .税收要素

知识记:纳税人、负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税、税目、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应税基础、附加与附加、起征点与免税额。

适用:采用税率表进行税额计算,比较分析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3 .税收分类

知识记:商品征税、所得税、资源税、从价税和从量税、价内税和价外税、直接税和间接税。

4 .税负转嫁和归宿

知识记:税负转嫁、税负归宿、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理解:税负转嫁的条件。

应用:税负转嫁的方式和条件分析。

5 .税收公平和效率

知识: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理解: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内容。

应用: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分析。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1)税收的概念及形式特征。

)2)税收制度的组成部分。 税的分类。

)3)税负转嫁和归宿。 税负转嫁方式。 税负转嫁的条件。

(4)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本章难点:

(1)税收的形式特征。

)2)税负转嫁的条件。

第六章税制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制度的构成及其发展。 掌握商品征税的特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主要内容、所得税的特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内容、国际税收的概念。 税收管辖权。 如何消除双重征税,国际避税和避税,以及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构成与发展

1 .税收制度的构成

税收制度的构成有两种不同类型:单一税收制度和复合税收制度。 复合税制可以分为单一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两种并列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和多税并重的复合税制。

2 .税制发展

随着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发展,主体税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税收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二节商品课税

1 .商品征税的特点

商品征税特点:征税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流动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征税简便。

2 .商品征税的主要税种

增值税是对商品价值中的增值税征收的一种税种,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对一件商品在多次征收中避免重复征税。 其优点如下

(1)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问题。

)2)采取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的道道计征方式。

)3)能够应对经济结构的各种变化,有利于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四)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增值税可以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

我国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 对出口商品(特定商品除外)实行零税率。 另外,现行税法规定了2%、3%、4%、6%等不同的征收率。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税。 我国现行消费税设有14个税目,消费税税率有两种形式; 一个是比例税率,一个是定额税率。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服务或者转让无形资产、销售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销售额征收的商品和使用税。 营业税实行分行业比例税率,主要有3%、5%、5%~20%三个阶段。

第三节所得税

我国征收的所得税主要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两种。

1 .所得税的特点

征税普遍,税负公平,税负难转嫁,计税方法复杂,征管困难。

2 .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收入,法定税率为20%。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人雇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在中国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士(包括无国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个人所得税按收入项目分别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第四节其他征税

1 .资源课税

资源课税是指对自然资源征收的一种税收。 资源税可以分为一般资源税和差别资源税两种类型,资源税的功能主要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合理调节资源差别接受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增加财政接受度等。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资源课税的税种有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

2 .财产课税

财产课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收。

财产课税的作用如下:

)1)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

)2)妥善调节财产所有者受益人,控制财富集中。

(三)加强国家财产监督和管理,提高财产使用效益,特别是合理节约使用土地、房屋。

)4)征收遗产税,有利于促进继承人积极工作、自强不息,防止游手好闲的奢侈腐败。 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财产课税的税种有:房地产税、契税、车船税等。

3 .行为课税

对特定行为征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征税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加强管理。 我国目前征收的行为税种类有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第五节税税收支出

1 .税收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税收支出是政府的间接支出,是财政补助性支出。

从税收支出所起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护理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刺激性税收支出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对特定征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2 .税收支出的形式

免除、退税、退税、优惠税率、滞纳税、损益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3 .税收支出的预算管理

世界各国采取的做法各不相同,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 也就是说,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和控制,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建设,暂时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第六节国际税收

1 .国际税收概览

国际税收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政府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对跨国纳税人分别征税而形成的税收关系中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 .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税收管辖权可以分为受益人的来源地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

3 .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和减除

国际重复征税具有征税主体非同一性、纳税主体同一性、纳税客体同一性、征税期限同一性、税种同一性或相似性五个特征。 通常所说的国际重复征税是具有上述五个特征的经济现象。

国际重复征税是一种消极的经济现象,往往对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处理国际间的重复征税问题,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一些方式和方法,主要有低税法、扣除法、免税法和扣除法。 免抵税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减免的部分所得税给予同样的扣除待遇,不再按照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

4 .国际避税和逃税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和漏洞,以不违法的手段减轻或消除国际税负的行为。 国际反避税包括完善税法、加强税务管理、加强国际多边合作等。

5 .国际税收协定

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

(一)国际税收协定体现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

)2)国际税收协定给予本国居民和公民履行跨国纳税义务的安全保障。 (三)国际税收协定本身是适应国际经济技术交流需要的。 国际税收协定模板。 目前国际上最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联合国的《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税收制度的构成和发展

知识: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理解:税制的发展。

2 .商品征税

知识记:商品征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了解商品征税的特点、增值税的好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主要内容。

适用: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税额。

3 .所得税

认识: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的特点、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税率、计算方法。

适用: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4 .其他征税

知识记: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了解资源税、财产税的意义和作用。

适用: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计算税收税额。

5 .税收支出

注意:税收支出、护理税支出、刺激税支出、税收减免、税收抵免、优惠税率、滞纳税、损益相抵、加速折旧。

理解:税收支出分类,税收支出预算控制。

6 .国际税收

知识:国际税收、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税收协定。

理解:税收管辖权和确定原则、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税办法、国际避税和反避税、国际税收协定的种类、作用和模板。

应用:分析国际重复征税及其产生的原因。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1)税收制度的构成。

)2)商品征税特点。 增值税的特征和类型、计算方法、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3)所得税特征及主要税种。 (4)资源税及其主要税种。 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税种。 )5)税收支出及其形式。 (六)国际税收。 消除重复征税的方法。 本章难点: (1)税收制度的构成。 )2)增值税的特点和核算。 (3)国际税收概念,扣除重复征税的方法、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国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国债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结构。 掌握国债的规模、负担和限度。 掌握国债发行机构、销售机构、国债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国债利率、国债还本付息方式、偿债资金来源、国债市场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国债的概念和分类

1 .国债概念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国债是公债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都叫国家公债。

2 .国债特征

有偿、自愿、灵活。

3 .国债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4 .国债分类

分类国债,以国债发行的区域为准,以偿还期限为准,以债券是否流通为准,以利率状况为准,以借款方法的不同为准,以国债的计量单位为准,以发行的凭证为准等。

5 .国债机制

国债结构是一国各种性质的债务组合与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债务主体结构、国债持有人结构或债务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

第二节国债规模

1 .国债规模的含义

国债的规模有三个含义。 一是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 二是当年新发行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必须偿还的债务总额。 国债规模存在两个问题: (1)国债负担。

)2)国债限额。

2 .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可以从作为认购者的债权人负担、作为政府的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几个方面来分析。

3 .国债限额和衡量指标

国债绝对规模指标主要包括: 历年累计债务总规模、当年发行国债总额、当年到期应偿还债务总额。

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国债依存度、财政偿还率、国债负担率、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国民经济偿还负债率。

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任务、认购者承受能力、政府偿债能力、国债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

第三节发行国债

1 .国债发行和销售机构

国债的发行机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财政部门。 销售机构主要是金融机构、邮政储蓄系统、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国债局。

2 .国债发行价格

国债发行价格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其票面价值。 通常有平价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

3 .国债发行方式

公开招募法、受托法、出售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

4 .国债利率

国债的高低主要参照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等因素决定。

利率的计算方法也影响国债的利率水平。

偿还期限长的国债,利率必须定得很高; 偿还期限短的国债可以把利率设定得很低。 第四节偿还国债

第四节偿还国债

1 .国债偿还方式

分期还款法、抽签回合还款法、到期一次性还款法、市场购销还款法、新替代旧还款法。

2 .国债利息支付方式

国债的利息支付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按期付款方式,另一种是按期付款方式。 3 .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

设立偿债基金,依靠财政盈余,通过预算列支,借新债。

第五节国债市场

国债市场按构成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 .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为发行新债券提供销售场所。

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分为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大类。

2 .国债市场功能

)1)实现国债平稳发行和清偿。

)2)合理有效地调节社会资金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益。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国债的概念和分类

知识记:国债。

理解:国债特征、国债功能、国债分类、国债机制。

2 .国债规模

知识记:国债规模、国债依存度、财政偿还率、国债负担率。

理解:国债负担、国债限度及其衡量指标、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应用:利用数据计算国债相对规模的各项指标。

3 .发行国债

识记:国债发行价格、公募法、价格拍卖、受托法、支付发行法、出售法、强制摊派法。

理解:国债销售机构,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

4 .偿还国债

知识记:分期偿还法、抽签回合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市场购销偿还法、新替代旧偿还法、债务基金。

理解:偿还国债和支付利息的方式,还债的资金来源。

应用:根据资料计算国债偿还额,分析偿还资金来源。

5 .国债市场

知识记:国债市场。

理解:国债市场的功能。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1)国债概念及其特征、国债功能、国债分类、国债结构。 )2)国债负担、国债限度及其衡量指标。

)3)国债的发行机构、销售机构、发行价格、发行方式。

)4)国债利率、国债偿还方式及其资金来源。

)5)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本章难点:

(一)国债发行方式。

)2)国债偿还方式及其资金来源。

第八章政府预算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府预算的内涵、特征,掌握政府预算类型要求了解现代政府预算的产生、政府预算的期限和构成;掌握政府预算编制原则、部门预算原则、政府预算收支测算方法;掌握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掌握政府预算收支执行内容、政府预算预算预算安排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要

1 .政府预算概念

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收支计划的政府预算具有以下含义。

(1)政府预算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

)2)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3)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财力的分配过程。

(4)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政府预算的产生

(1)现代政府预算的产生。

)2)我国政府预算的产生。

3 .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一)法律性。

)2)可预测性。

)3)集中性。

)4)综合性。

)5)公开性。

4 .政府预算的期限和组成

(一)政府预算期限。 预算期间是指根据预算计划组织收支实际经验的时间。

)2)政府预算构成:

按政府预算环节划分,可分为预算编制、预算审议批准、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审议批准。

根据政府预算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公共预算和资本预算。

按政府预算等级划分,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第二节政府预算的类型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基数预算和零度基点预算人的预算和投入产出预算平衡预算和差额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

第三节政府预算编制管理

1 .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一)政府预算编制原则。

)2)政府预算编制的部门设置。

(三)政府预算编制手续。

2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这是财政部门测算各项预算收支的两个步骤,即匡算和具体测算。

预测我国政府预算收支指标的基本方法。

3 .编制部门预算

)1)部门预算的含义。

)2)部门预算原则。

)3)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包括部门受益人预算内容和部门支出预算内容。

4 .总预算的编制

第四节政府预算执行的管理

1 .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和职责

政府预算的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组织体系由国家行政领导机关、职能部门和各类专门机构组成,体系由国家政权级、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2 .政府预算收支的执行

(1)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2)组织执行预算受益人。

(三)组织预算支出的执行。

三.预算执行中的调整

预算调整的概念。 预算调整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政府决算的管理

政府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 其表现形式为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1 .政府决算准备

包括财政部编制发布决算编制说明,进行年末整理,进行年末决算,编制发行决算表。

2 .政府决算编制方法

我国决算的编制流程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在搞好年终清理和决算的基础上,根据决算编制方法的规定和决算表的内容,自下而上进行编制、审核和汇总,最后由财政部将中央决算和地方财政总决算汇总为政府决算。

3 .政府决算审核批准

)1)结算审核内容。 包括政策性审查、技术性审查、预算管理审查。

)2)决算方案的批准。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 .政府预算概论

知识记:政府预算的内涵、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理解:政府预算的产生、政府预算的期限和构成。

2 .政府预算类型

知识记:政府预算的类型。

3 .编制政府预算

知识:政府预算编制原则和程序、部门预算原则。

理解: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总预算的编制和审核批准。

应用:分析部门预算原则。

4 .政府预算的执行

知识记: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和职责、预算下达原则、政府采购基本原则、政府预算局部调整的形式。

(了解我国国家金库的基本职责、我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预算收款人的缴纳方式和归集管理、预算支出的筹资方式、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应用:分析预算调整。

5 .政府决算

理解:编制政府决算的准备工作、政府决算的编制方法及审查批准。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要点:

(1)政府预算的内涵、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政府预算的期限和构成、政府预算的类型。

)2)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3)部门预算原则,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4)总预算的编制和审核批准、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和职责。

)5)我国国家金库的基本职责,我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6)预算受益人的缴纳方式和归集管理、预算拨款原则、预算支出的交付方式。 (7)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范围、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8)政府预算局部调整的形式。

)9)编制政府决算的准备工作。

本章难点:

)1)部门预算原则和基本内容。

)2)预算审查批准。

(三)调整政府预算。

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和内容,掌握要求了解收支划分类型的分税制内涵,了解我国分税制内容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内涵和必要性,了解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模式和一般方法,了解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政府间收支分类的制度安排

1 .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原则

西方国家普遍遵守的原则,一是明确行政责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构建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

)2)公平与效率的

原则;

(3)与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原则。

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内涵。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核心的地位。

(2)我国政府收支划分的类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间收支划分曾采用过以下几种方法:统收统支、收人分类分成、总额分成、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办法、分税制。

第二节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1.分税制概述

分税制主要包括分税、分权、分管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2.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第三节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特点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政府间转移支付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有三种: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无条件的转移支付和分类转移支付。

3.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及一般方法

(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根据政府间的关系可把政府间转移支付分为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混合转移支付三种模式。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各国所采用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财政收人能力均等化模式、支出均衡模式、收支均衡模式、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模式。

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

识记: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领会:我国政府收支划分的类型。

应用: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

2.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识记: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识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和一般方法、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领会: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应用:分析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1)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2)我国政府收支划分的类型。

(3)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本章难点:

(1)确定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原则。

(2)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十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的概念,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与分类,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掌握财政政策的内容与分类,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类型,财政与银行的密切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及使用的环境,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的概念

2.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及分类

财政赤字的分类:硬赤字和软赤字、主动赤字和被动赤字、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周期性赤字和充分就业赤字。

3.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增收减支、动用结余、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

第二节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内容与分类

按财政收人、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活动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财政信用政策、补贴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国有资产政策、国家预算政策等等。

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按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政策。

按财政政策的目标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政府通过控制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的目标。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政府预算、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公债等。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同政府财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构成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相互配合应用重要依据。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2)透明度不同。

(3)时滞性不同。

(4)可控性不同。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一般认为是两类四种: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3)“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4)“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4.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识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硬赤字、软赤字、预算赤字、决算赤字。

领会: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应用:分析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2.财政政策

识记: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领会:财政政策分类、财政政策工具。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识记: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领会: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财政与银行之间的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应用:依据理论对现实财政政策进行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其配合方式。

四、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1)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2)财政赤字及其弥补方式。

(3)财政政策的内容、分类。财政政策的工具。(4)货币政策的概念、工具、类型。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配合方式。本章难点:

(1)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及配合方式。

以上“2022年10月上海自考00060财政学考试大纲下载(2012版)”由全国教材服务网收集整理,如财政学大纲调整、变动,以上海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上海自学考试大纲是考试复习的必备资料,同学们熟读教材之前,最好先将上海考试大纲对应的考点标注在书上,再开始进行学习,这样复习目标明确,复习效率更高。关于自考大纲的更多内容,同学们可关注“上海自考大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