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诗怎么押韵)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儿童诗,诗怎么押韵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怎么押韵
题解
诗是韵文,押韵是韵文最基本的要求。
韵腹和韵尾相同的的字,作韵句末字,叫做押韵。
诗作体裁不同,押韵要求也不同
诗的体裁不同,押韵规则要求也不同。
古体诗押韵自由,仄韵、出韵(包括换韵、借韵、邻韵通押)、撞韵、挤韵都是古体诗常见现象,唐诗中这样的诗例不胜枚举!
自由诗押韵更自由,除古体诗所允许的押韵自由之外,还有连韵、凑韵、同韵等。
格律诗押韵有严格的规则要求,不支持古体诗和自由诗的押韵自由。
合韵:格律诗韵句末字,必须是同韵部的平声字。
出韵:同一首格律诗中,使用不在同一韵部的韵字押韵。
借韵:同一首诗的某一韵句,借用其他韵部的韵字押韵,是不拘押韵规则的古体诗常见现象。用在格律诗中,实质是出韵。
邻韵:同一首诗中,使用邻近两个韵部的韵字押韵。这是古体诗中的常见现象之一。例如“邻韵通押”,毕竟押韵的韵字不在同一韵部,若用于格律诗,其实质也是出韵,请见后面详尽的图文探讨。
换韵:同一首诗中,换用不同韵部的韵字押韵,是古体诗中常见现象之一,例如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撞韵:非韵句末字出现与韵句末字同韵的仄声字(使用活韵者不在此例)。
挤韵:诗句中出现与韵句末字同韵的汉字。
连韵:相邻两个韵句的末字,是同音字。
凑韵:韵句末是与句意无关的韵字。
同韵:同一首诗中,使用同一个的汉字押韵。
哑韵:开口度不大,读音不响亮的韵字。
活韵:开口度较大,读音响亮的韵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上红字体表示格律诗押韵的“交通红灯”,绿字体表示“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三岁小孩都耳熟能详!
韵书、韵部、韵表及古今韵
古代没有拼音,就用就反切方法来给汉字注音。反切就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及声调”的注音方法,例如:水-式(声)轨(韵和调)切。《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相当于现在的字典。后世《唐韵》、《广韵》,都以《切韵》为蓝本。
同韵同调的字集中为一个类别,就叫韵部。同一韵部的汉字集中在一起,就是韵表。不同韵部的韵表集中汇编在一起组成韵书。韵书是按相应时代当时的“官话”声、韵、调为“钦定”的平仄二元化押韵标准,例如《平水韵》。
“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为近体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古今使用的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平水韵”在元代的100年间,并没有人再对其划分出什么“平水邻韵”;清代也只是将《切韵》(广韵)的反切注音,以“平水韵”的分部为序,编成了《佩文韵府》,使其更加固定了“平水韵”韵部。哪来的“平水韵”还有再分邻韵的规定呢?后人总是在为唐人的某些诗韵字不在同一韵部打圆场:什么“孤雁入群”、“孤雁出群”,“孤雁格”、“轱轳体”、“进退格”等等,统统是为不能自圆其说的格律诗“借韵”、“邻韵通押”等违规出韵找个漂亮的词藻作借口!
平水韵中,有许多不在同一韵部的韵字,在今韵中属于同一韵部。而新韵中许多同一韵部的字,在古韵中是划归在不同韵部的。同一首诗中,不能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押韵标准。因此,使用平水韵中不同韵部的韵字押韵(邻韵通押)的唐诗,其实就是不拘平仄押韵规则的古体诗(古绝、古风)。
“出群格”与“入群格”实质都是用不同韵部的字押韵
上述截图文字显示,既然,最早提出“孤雁出群”是在明代;那么,唐诗“孤雁出群”之说及其论据成立吗?因此,“出群格”、“入群格”纯属后人为格律诗出韵杜撰的漂亮借口而已,格律诗并非支持什么“邻韵通押”!
格律诗创作审美学术探讨,当实事求是,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用集成了格律诗平仄押韵集体研究成果的高科技优质计算机智能客观量化检测结果,无疑较个人人工主观检测全面、迅速、客观、公正、可信。“孤雁格”客观检测显示结果截图佐证如下。
“出群格”一:《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唐代)
犬吠水声中,(一东)
桃花带露浓。(二冬)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二冬)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二冬)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二冬)
“出群格”二:《题西林壁》·苏轼(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二冬)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东)
“入群格”:故行宫·元稹(唐代)
寥落故行宫(一东),
宫花寂寞红(一东)。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二冬)。
可见,不同韵部的字,用在同一首韵句末,实质上就是出韵(不押韵),是格律诗押韵的“交通红灯”,“借韵”、“通押”强词夺理,“申诉无效”!
仄韵诗
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韵句末字都是仄声字。仄韵诗押韵的仄声字虽同一韵部,但所用韵字不是平声字,不在律绝之例,属于古体诗体裁之一的古绝或古风。
仄声押韵,也是格律诗押韵的“交通红灯”。闯了红灯,反而以“格律诗”居功自傲,值得打着“革新”旗号推而广之吗?
撞韵、挤韵与活韵化解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例检测分析如下。
“后”与“秋”,“岸”与“还”都有“撞韵”之嫌;句中“山”与韵句末字“山”有“挤韵”之嫌。但用了活韵,能将撞韵和挤韵化解,因而不在撞韵和挤韵之例。
主旨
澄清格律诗押韵的误区。
结束语
本文实事求是,探讨严谨,义务干货分享普及格律诗押韵常识。长时间对着荧屏久坐打字不易,容易导致视力损伤,酿成“三高”,得不偿失。如果觉得有所帮助,请动动手指赐评、转发,收藏,以资鼓励!
现在的人还需要诗歌吗
愚人认为:在现今物欲横流金钱第一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真心喜欢诗赋歌词的人确实不太多啦!但只要真有中华文华功底真心尊崇中华优秀文华的人还是很喜欢朗朗上口的诗赋歌词的!也只会占人群的十分之一吧。
关于花的诗歌有哪些
关于花的诗有许多,我先选自己喜欢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这是王安石所写的一首借喻梅花,表达自己心情的小诗。
先从诗的字面上分析:
在墙角不引人注目,不为人知的地方,有几枝梅花孤单在那里。这几枝梅花不惧天冷正寒,依然可绽放花开。远远的望去,就知道不是雪花而是梅花,因为梅花淡淡的清香,正轻轻的飘来。
单从诗的字面上分析,这首小句就写的流畅自然,虽有些沉重,但把墙角上数枝梅花,迎寒仍花正开,洁白如雪,清香自来的景色,写的生动有诗情画意,是一首咏梅的好诗。
再从王安石的这首《梅花》的喻意来分析:
王安石是宋代的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官拜为相时,推行新政,主张改革,但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最后连皇帝也不再信任了他,被罢官。
王安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借梅花暗喻自己的心志的《梅花》小诗。
他在诗中,借在墙角的梅花,暗喻自己被朝庭抛弃,不再为人过问知道,他像天正凉寒的梅花一样,虽受打击迫害,仍保持本色,坚持自己的思想。
王安石认为自己如梅花一样,远望看去就知不是雪花是梅花,暗喻自己,虽被罢官,但仍然是有性格可以有作为的人。王安石认为自己是清高自有香气的梅花一样,坚持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推行的新政改革,是对国家有好处的作法。
一年四季皆有花,有花就好诗来。
春天的花来的诗有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夏天花来的诗有张炎的《疏影.咏荷叶》。
写秋天花来的有黄巢的《题菊花》。
写冬天花来的当然有王安石的《梅花》。
谢提问者和阅读者啦。
有没有好的儿童诗推荐
我是小柒,我来回答。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浸润,会自生许多灵气,更是将来做个有学问的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很重要。要想给孩子读诗,我推荐这二本书。
第一本《孩子们的诗》
适合5—8岁的孩子。这本书全部内容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自己写的诗,虽然他们或许并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但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
书配有精美、丰富多彩的插画,每幅图都美的各有各的范儿,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产生想要读书的兴趣,最关键是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审美观,内容更是言浅易懂,很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喜欢上读诗。如:摇太阳/杨立辉九岁
黄昏
夕阳西沉
挂到了树杈上
小伙伴们猛地冲上去
抢着小树拼命的摇
树叶纷纷的落下
怎么就不见太阳掉下来呢
抬头一看
原来太阳跑到另一棵树的树杈上去了
看!孩子们的心多么单纯、多么美好,一幅夕阳西下,暮霭沉沉,两个孩子仰头抱着树在摇,叶子潇潇洒洒,还有一个孩子若有所思,当孩子在读书时,同时也是带动孩子在认真思考,有了遐想空间。再如:爷爷生气了/张乔若7岁
为什么把爷爷的头发全都画成竖起来的呢
因为爷爷老爱生气
那为什么还要在头上画一把剪刀呢
因为宝宝想把爷爷的坏脾气剪掉
文字简短,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爷爷爱生气,生气时头发竖起来了,只要剪掉爷爷竖着的头发,爷爷高兴起来,配图有趣,引起孩子思考,如果是画自己的爷爷会怎么画呢?会不会也是竖起来的头发呢?
第二本《给孩子读诗》
适合9—12岁的孩子。这本书的内容精选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读的诗,涉及内容广泛,有古诗词(占比例多)、有现代诗歌、有诸多国外作者写的,有些翻译了,有些纯英语,即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又可以品读西方文化的异域风情,感受中西文化差异不同,如果英语基础好的话,可以感受一下诗歌用英语读出来别有风味。
如果说上一本书是孩子天真童趣的写照,那这本书就是孩子懵懂的淡淡思绪,颜色鲜明的配图,更形象的以图释义,孩子在阅读时很容易带入景中。如:床上的大陆/【英国】罗伯特.史迪文森:
当我生病躺在床上,
靠着两只枕头遐想,
所有玩具陪在我身旁,
度过整天悠闲的时光。
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
我看着锡兵列队行走,
配着各色肩章和纽扣,
各自穿过床单的山沟。
有时我的舰队航行在海上,
对抗着棉被掀起的巨浪;
有时我让树木到处生长,
再盖起座座漂亮的楼房。
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巨人,
坐在枕头山岗的最高处,
静静俯视我的平原和峡谷,
还有整个床上的大陆。
一个枕头、一张床、一床被子、一块床单,却是包罗万象的世界:锡兵、山沟、舰队、巨浪、树木、楼房、平原、峡谷,孩子的想象真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生病了,却依然那么乐观,当孩子读着美妙的韵律,同时也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坚强、勇敢。
再如:《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看着配图是否隐隐约约看到诗人所写的画面呢?巍巍高山,远处浮云,近处松树,幼稚童子,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更容易帮助孩子记住诗的内容。
总结
想让孩子读诗,要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不能只是枯燥乏味的文字,要图文并茂,先让孩子产生兴趣,从易到难,寻寻渐进,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读书更是要坚持不懈,荀子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从适合孩子读的书做起。
关于儿童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