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社会必修二电子书)
经济与社会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0731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62 页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200073164 ; 978-7-200-07316-4
本书特色
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皇皇两卷,其内容可谓”渊深海阔”,别说对于普通读者,就是对社会学有一定研究的人来说,也是较难理解的经典。此编译本以简明反映原著的主体内容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对原著做了必要的提炼及整合,同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编译者另外添加了相关的小标题,并在全书的关键处增加了多幅插图,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经典通读第2辑:经济与社会》的内涵。
内容简介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经济与社会》:分析中国社会,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绕不开韦伯的这部著作。《经济与社会》皇两卷,其内容可谓;渊深海阔;,别说对于普通读者,就是对社会学有一定研究的人来说,也是较难理解的经典。此编译本以简明反映原著的主体内容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对原著做了必要的提炼及整合,同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编译者另外添加了相关的小标题,并在全书的关键处增加了多幅插图,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本书的内涵。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揭破制度与社会经济行为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导读
**部分社会学范畴理论
**章 社会学基本概念
**节 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第二节 社会关系的类型
第二章 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基本范畴
**节 经济行为
第二节 市场经济原理
第三节 分工的诸种类型
第四节 合理的资本计算
第五节 货币制度
第六节 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统治的类型
**节 合法型统治
第二节 传统型统治
第三节 魅力型统治
第四节 混合统治类型
第五节 统治类型与现代统治
第四章 等级与阶级
第二部分经济与社会制度及权力
**章 经济与社会制度
第二章 共同体的经济关系
第三章 共同体化和社会化的类型。及其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章 种族的共同体
第五章 宗教社会学(宗教共同体化的类型)
**节 宗教组织的诞生
第二节 等级、阶级与宗教
第三节 拯救的途径以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四节 宗教伦理和俗世
第五节 文化宗教和尘世
第六章 市场社会化(未完稿)
第七章 法律社会学
**节 实体法领域的分化
第二节 主观权利阐明的形式
第三节 客观法的形式和性质
第四节 法律思想的类型和法律绅士
第五节 法的形式理性化与实质理性化,神权政治的法与世俗的法
第六节 公权法和世袭王公的成文法编纂
第七节 革命创立的法的形式特质,自然法及其类型
第八章 政治的共同体
**节 政治共同体的内涵和需求
第二节 与政治共同体相关的概念
第九章 统治社会学
**节 统治的结构形式和运作方式
第二节 官僚体制统治的本质、前提和发展
第三节 父权家长制和世袭制的统治
第四节 魅力型的统治及其改造
第五节 理性的国家强制机构和现代的政党和议会
节选
《经典通读第2辑:经济与社会》内容简介:《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经济与社会》:分析中国社会,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绕不开韦伯的这部著作。
相关资料
**部分 社会学范畴理论
**章 社会学基本概念
**节 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一、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社会学方法论基础
1.在这里,“意向”要么是实际存在的自觉不自觉的意向,要么是从理论和假设出发的行为者的主观动向。这种研究行为的经验科学包括社会学和历史学,与所有教条式的科学即法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相比较,区别在于后者想研究的是“真实”和“有用”的内容。
2.意向的行为如果同那种只是反射性的、非主观性的意向行为比较的话界线是模糊的。意向行为在心理过程的某些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在另一些情况下只有专家才能了解其存在;一些只可意会的行为,对不能亲身体验的人来说可能是无法理解的,但也可能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一个行为过程中可理解的部分和不可理解的部分往往互相混杂、交汇结合在一起。
3.一切阐释都力争具有明确性。明确性是指阐释具有理性的性质或者可以在感觉上重新体验。在行为中,可以用理智去理解的事物具有理性的明确性;可以重新体验的事物具有感觉的明确性。要想形成科学认识,就要研究和解释清楚行为的一切非理性的、受情绪控制的、影响行为意向的相互关系,就要把它们视为行为对合乎理性的进程的偏离,首先用经验明确它们应该是怎样的。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并不是完全受理性控制的。
4.对一切行为科学来说,要考虑到非意向过程和对象作为人们行为的原因或结果的情况,它们可能发挥促进作用,也可能构成阻碍因素。要判断一种行为属于意向性行为还是非意向性行为,标准并非在于行为本身是否具有生命或意识,而是由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决定。它可能是人行为的起因、结果,也可能构成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
5.理解可能是对一个既存行为的意向作直接观察的理解,也可能是深度阐释性的理解。
6.理解需要解释性地把握以下内容:在历史探究中,对个别具体行为的真正意向的把握;在社会学的大范围观察中,对一般或近似于实际意向的把握;对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纯粹类型,或可理解为理想类型的意向和意向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国民经济学的概念和法则是这种理想类型的事例,它仅在于说明在理想类型中,人们会以何种方式进一步付诸行为。
任何一种阐释都力争具有明确性。然而,在意向上哪怕是很明确的阐释本身,仍不能由于它的明确性,就宣称它在因果上是明确的。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因果的假设。这首先是因为隐蔽的动机或许才是行为的真正驱动力,而即使是主观
作者简介
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西方现代颇有影响的学者。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的著作主要涵盖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但他对经济学领域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经济与社会》、《儒教与道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
作者:韦伯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本类榜单:经济
所属丛书:
经典通读
分类: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