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难 金融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难

导读:今天自考教材学长给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难 金融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难的相关问题,一起带同学们来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疑问

公和考研哪个难

就考试本身和报考人群的情况简单分析一下:

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难 应届生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难

一、考试内容和难度

考公和考研的考试内容和难度都较为复杂,但具体难度要视具体学科和职位而定。

考公一般需要应聘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常识和能力,考试内容涉及非常广泛,需要比较全面的备考准备。

考研则涉及具体的学科知识,对于本科生来说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复习,考试题目难度也比较大,需要考生有较强的学科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报考人群

考公和考研的报考人数和群体也存在一定的异。

考公是各个年龄层和群体都会报考的职位考试。据统计,每年的公,报考总人数可达数百万人。其中,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考研则是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的必须途径,在一段时间内的报考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目前每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超过了250万人。

综上所述,考公和考研这两个考试的内容和难度各有不同,而且涵盖的人群也有所不同。要判断哪一个更难,则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具体看每个考生的个人情况和专业背景,以及所报考的职位和学科及相关竞争情况。

考研难还是考公务员难?

我觉得考研比较难。不过考研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但总体上来说,考研确实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成绩的考试。

以下是考研难度的几个方面:

1.竞争激烈:考研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竞争压力相对较大。根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350万人,与往年相比增长了20%左右,竞争非常激烈。

2.知识量大:考研的课程覆盖面广,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尤其是某些专业,知识点更加繁多,考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3.知识难度高:考研所考察的知识难度要比本科阶段的知识难度高很多,需要考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例如,考研的数学、英语等科目,难度普遍比本科阶段的课程难度要高。

4.时间压力大:考研时间比较紧张,复习周期通常只有3-4个月。对于不少考生而言,需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知识学习和应试技巧训练。

综上所述,考研确实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考试。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和恒心,通过考研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公务员和研究生哪个难考?

个人认为研究生更难考。

首先来看公务员,公考一共只有两个科目:行测与申论(部分特殊岗位会加试专业科目),其中行测均为选择题,题量在125-135之间,考察内容深度浅但范围广,需要大家有广泛的涉猎。申论均为主观题,主要考察大家对材料的理解、归纳概括等,包含有写作大题。行测与申论满分均为100。

再来看考研,考研的两个固定科目为英语与,然后再根据专业不同考察数学和专业课,如有的专业为:英语++数学+专业课,有的专业为:英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一般均考四科两天,也有少部分专业课考一科。总分共500分,内容相对较窄但考察的很深。

二者录取数据

两者的试题考察内容、考察方向和题型都不同,直接比较两者试题的难度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从报录比上分析一下,两者的上岸难度。

首先来看公务员,2019年国考公务员共有9657个职位,共招录14537人。截止到10月31日报名结束,共计有127万人过审,平均竞争比为87.5:1,竞争比为4040:1。意味着平均有88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有4040人竞争一个岗位。

再来看考研,2019年考研人数已经达到了290万,比2018年激增52万人,并且随着大学教育的全面推广,考研人数势必还会继续增加。

不过虽然报考人数多,但考研提供的硕士位置也不少,通过统计各高校的硕士招募简章,2019年共计招收72万左右的硕士生,平均竞争比为4:1。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于两者的上岸难度心里已经有了概念。

但整体而言,考研和考公务员二者各有难度,考研的难点在于英语上面,不少考研没过的同学都是折在英语这科上面,100分的卷子五六十分就能录取,可很多同学却只能得三四十分,可见英语的难度有多大,答英语题时完全就是看不懂瞎蒙的状态。专业课、等科目都还算简单,都能拿到及格成绩,所以想考研首先得突破英语这科。

考研和考公务员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对于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说,有很多重点高校都是可以保研的,考上概率更大。

考研和考公务员需要由个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出发,如果更想为服务,建议报考公务员。如果想进行深造或者进行更好的工作或研究,建议报考公务员。

压力巨大

无论是考研和考公务员,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两三年,身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很大,人就会疲累。考研带来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一场孤军奋斗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战线越长,压力越大,人也会很疲累。

但是很多二三本的学生,将考研变成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很多二本学校的学生,真的是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准备两年的学生不在少数。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公务员和考研哪个更难?

考公务员相较于考研究生更为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竞争激烈:每年公务员招录数量有限,而报名人数往往十分庞大,竞争非常激烈。例如,某些职位的招录比例甚至不到千分之一,能够通过考试和面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数非常有限。

考试难度大:公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理论、公共管理、法律法规、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考试难度也相对较高。不仅要对政策法规有深刻理解,还需要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

面试考察全面:公务员招录考试不笔试,还包括面试等环节,而面试部分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除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力等。

长时间备考:相对于考研,考公务员的备考时间可能更长,通常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准备,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和面对挫折。

综上所述,考公务员相较于考研究生更为困难。尽管考研究生也有一定的难度和竞争,但相比之下,考公务员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需要更长时间的备考和精神准备。

考研难还是考公务员难

第一、研究生考试和公的内容截然不同,研究生考试的内容更倾向于知识本身,考察的是存储知识和输出知识的能力;而公内容则更倾向于技术层面,考察的是思维能力。对于前者,我们把知识体系如果相对全面得掌握了,到时候按题型输出相应知识内容就能解决考试的问题;而后者则对硬性的知识考察较少,而更讲究答题的技巧和思维能力,比如行测中的题型,除了常识判断以外,其他如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等并不是需要考生按常规操作去解题的,而都有一定的答题技巧,都有一种通过思维转换或思维跳跃而快速解题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并不是靠复习多少就可以掌握的。

第二、公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增加了考中的难度。很多公务员岗位都是只招一个人的,所以后考上的肯定是第一名啊,第一名也只能有一个人,而绝大多数人一生中的所有考试都加起来,也没考过第一名。而研究生考试就不是非第一不可,从这个角度讲,能考上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目前总体上看,考公务员要难于考研。因为考公务员意味着进入体制内,捧上了所谓的“金饭碗”;所以,有些工作岗位达到数千人争夺一个岗位,可谓惊人。而上了研究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好工作,如果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还要参加考试;当然有些好的专业,考研难度了很大,但可能还远未达到上千人争夺一个名额。

从考试内容来看

考研究生的话,只要学生不是和自己的本科专业偏离太远,还有的学生不改专业,这样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是有一大部分可以用上的,只要自己大学期间好好学习了,再加上系统的复习等,研究生的难度相对不是那么大,而如果考公务员的话,考试的内容完全是要从头开始学习和复习的,如果想在公中脱颖而出,的选择就是不断的记忆,不断的刷题等等。

本人觉得还是考公务员难。

应届生的苦恼——考研还是考公务员?

公务员和考研哪个难

一定程度上来说,公更难,毕竟公务员更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研究生考试过线就有机会,而多数公务员岗位只有第一才能赢得胜利!

一、二者性质不同。考研究生是学业上的继续深造,考公务员是由学校到的转变。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就业,这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二、二者的主体不同。研究生理论上毕业两年还可以考,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毕业两年基本上也不会再去考研究生了。

公则不同,公规定本科35岁之前都可以考,这就决定了公的主体必然掺杂了大量的往届生,甚至会出现二十出头的应届毕业生与年近不惑的大叔大妈同场竞技的情形。公务员更为庞大的备考生源决定了它的难度更大。

三、二者的复习方式不同。研究生考试更多的是本专业的继续深造,即使加上高数、英语、等公共科目,其复习范围总归也是有限的。公则是囊括了全学科的各种考点,几乎就是对百科全书式人才的选拔。

公仅仅没有确切的复习大纲这一点就不是研究生考试所能比的,这种考试和复习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研究生考试难以望其项背。

四、招录的不同。研究生的招生是由全国范围内上千家院校统一汇总的,每个院校每个专业动辄十几、几十个名额。

公务员单个岗位绝大多数都是单录一个,这就决定了研究生的招录是过了分数线就有机会,而公务员的考试只能寄希望于在考试中力拔头筹。在公的大多数岗位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对于面临毕业的广大高校学生来说,考研也好,考公务员也罢,都是基于自身情况所做的现实抉择。是选择考研继续自己的学业,还是考取公务员走向、走向工作岗位,这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兴趣,一方面要基于自己客观情况做出判断。

对于每个考生个体,争论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哪个更难很难得到正确结论。但是,从考生整体和二者的特点来看,公明显要难于考研。

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