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社会心理学 第10版

社会心理学 第10版图文详情

  • ISBN:978711559183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521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15591838 ; 978-7-115-59183-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学习者、教育者及研究者,也适合所有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阅读、参考。1.作者:埃略特.阿伦森当代社会心理学领军人物、“20世纪100位心理学家”之一、 美国心理学会仅此一位三项大奖获得者,近90岁高龄第10次修订。2.译者:侯玉波北京大学备受学生欢迎的社会心理学课程讲授者侯玉波领衔翻译。3.推荐人张建新、彭凯平作序力荐;中国心理学会历任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历任、现任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联袂推荐。4.涵盖社会心理学学科的13大基础研究领域和3大应用领域;哈弗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700多所大学所用教材;中国多所大学心理学课程参考读物。5.随书附赠《社会心理学核心概念手册》、16章译者音频导读、译者为本书提供的配套习题答案。6.新增“热门话题”版块,紧跟社会趋势;更新大量“试一试”练习版块,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新增“小调查”“思考题”版块,鼓励创新性阅读与批判性思考;新增“问题回顾”和“自测”版块,巩固核心知识。7.双色印刷,知识点更清晰,提升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专享一位包揽了三项大奖的社会心理学家埃略特·阿伦森为主要作者,阿伦森教授所获的三项大奖分别是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研究奖。与其他社会心理学著作相比,本书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叙述风格使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享受。
《社会心理学》第10版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诸如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自尊、人际吸引、亲密关系、 侵犯性、偏见等话题。此外,本书的*后三章强调了结合生活实践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每章开头的“小调查”与结尾的“思考题”首尾呼应,鼓励学习者进行创新性的阅读与批判性的思考。学习者 可以通过完成每个小节结尾的“问题回顾”,以及每章结尾的“自测”增强学习效果。此外,本书中的“试一试” 练习,有助于学习者将书中所学应用到生活中。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对社会心理学各个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 量更新,同时新增了“热门话题”版块,便于读者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学习者、教育者及研究者,也适合所有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阅读、参考。

目录

第 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001

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003

试一试 相互冲突的社会影响 004

社会心理学、哲学、科学与常识 004

社会心理学如何区别于与它*接近的学科 005

试一试 社会情境与行为 007

1.2 社会情境的力量 009

低估社会情境的力量 009

社会解读的重要性 011

热门话题 名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013

1.3 解读从何而来:人性的基本动机 014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的需求 015

社会认知取向:对准确性的需求 016

1.4 为什么学习社会心理学 018

总结 019

自测 021

第 2章 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023

2.1 社会心理学:一门实证科学 025

试一试 社会心理学测试:你的预期是什么 026

假说与理论的形成 027

2.2 实验设计 028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029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030

试一试 相关和因果:了解它们的差异 034

实验法:解释因果关系 035

热门话题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042

2.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044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044

社会神经科学 045

2.4 社会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 046

总结 050

自测 052

第3章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055

3.1 自动化思维:低努力水平思维 058

作为日常理论家的人们:运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 058

运用哪一种图式:可提取性与启动 059

使我们的图式变成现实:自证预言 062

热门话题 你相信星座运势吗 063

3.2 自动化思维的类型 065

自动化目标追寻 065

关于身体和心理的自动化思维与比喻 066

心理策略与捷径:判断启发式 067

试一试 练习:推理小测验 071

3.3 社会认知的文化差异 073

图式的文化决定因素 073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074

3.4 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 076

控制性思维与自由意志 076

试一试 你可以预测你或你朋友的未来吗 078

在心理上改变历史:反事实推理 079

改进人类思维 080

试一试 你的推理能力如何 081

沃森案例反思 082

总结 084

自测 086

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089

4.1 非言语交流 091

试一试 把你的声音当作非言语线索来使用 092

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093

文化与非言语交流的途径 095

4.2 第 一印象:迅速形成而持久存在 097

热门话题 社交网络中的第 一印象 098

第 一印象产生的持久影响 100

4.3 因果归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02

归因过程的本质 103

共变模式: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103

基本归因错误: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 106

自利归因 109

偏差盲点 112

4.4 文化与社会知觉 114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114

基本归因错误中的文化差异 115

文化与其他归因偏差 116

总结 119

自测 121

第5章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 123

5.1 自我概念的起源与本质 125

文化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126

试一试 互依性与独立性量表 128

自我的功能 129

5.2 自我认知 130

通过内省认识自己 130

试一试 测量你的内在自我意识 132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 133

热门话题 在课堂上的成长心态 141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141

5.3 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 145

5.4 印象管理:世界是个大舞台 147

逢迎与自我妨碍 148

文化、印象管理与自我提升 149

总结 151

自测 153

第6章 认知失调与保护自尊的需要 155

6.1 认知失调理论:保护自尊 157

决策,决策,还是决策 159

努力的合理化 161

反态度辩护 163

试一试 善行的内部效果 166

抵御诱惑 168

伪善范式 169

认知失调的跨文化研究 171

6.2 认知失调理论的扩展与*新研究 172

自我肯定理论 172

试一试 价值肯定写作练习 174

亲密关系中的失调:自我评价维护理论 174

6.3 认知失调与自尊的总结 176

热门话题 政治与认知失调 177

克服失调 178

自恋与过度自尊 178

试一试 自恋水平测试 179

总结 182

自测 184

第7章态度与态度的改变:影响思维与情绪 187

7.1 态度的本质与根源 189

态度从何而来 190

试一试 态度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192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 193

7.2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195

预测自发行为 196

预测有意行为 196

热门话题 预测环保行为 198

7.3 态度是如何改变的 199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重新审视认知失调理论 200

说服性沟通与态度的改变 200

情绪与态度的改变 205

态度的改变与身体 208

7.4 广告的威力 209

广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10

阈下广告是一种精神控制吗 210

试一试 消费者的品牌态度 212

广告与文化 213

7.5 抵抗说服信息 215

态度的预防免疫 215

警惕植入式广告 215

抵抗同伴压力 216

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时:抗拒理论 217

总结 219

自测 221

第8章 从众与服从:影响行为 223

8.1 从众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原因 226

8.2 信息性社会影响:了解“正确”情况的

需要 227

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229

当信息性从众导致事与愿违的效果时 230

人们何时会顺应信息性社会影响 231

8.3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纳的需要 233

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的线段判断研究 234

回顾: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237

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 239

试一试 违规:揭开规范性社会影响的面纱 240

人们何时会顺应规范性社会影响 240

热门话题 社会规范与偏见 243

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 243

8.4 从众策略 245

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作用 245

利用规范改变行为:谨防“反向效应” 247

社会影响的其他策略 248

8.5 服从权威 251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 252

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55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56

服从的其他原因 256

过去与现在的服从研究 258

总结 261

自测 263

第9章 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 265

9.1 什么是团体 267

人们为什么加入团体 268

团体的组成与功能 268

热门话题 多样性研究与平权措施的争论 272

9.2 团体中的个体行为 273

社会促进:他人在场为我们增添活力 273

社会懈怠:他人在场使我们放松 275

社会懈怠的性别与文化差异:谁*有可能偷懒 277

去个体化:迷失在人群中 277

9.3 团体决策:多人的决策一定优于个人的决策吗 280

过程损失:团体互动抑制了良好的解决

办法 280

团体极化:走向极端 283

团体中的领导 284

9.4 冲突与合作 288

社会困境 289

试一试 囚徒困境 290

用威胁解决冲突 291

协商与讨价还价 293

总结 295

自测 297

第 10章 人际吸引:从第 一印象到亲密关系 299

10.1 产生吸引力的原因 301

住在隔壁的人:接近效应 302

相似性 303

互惠式的好感 305

外表吸引力 306

进化与择偶 311

10.2 在数字世界中建立联系 314

吸引力2.0:网络时代的择偶偏好 315

网上约会的前景与陷阱 316

10.3 爱情与亲密关系 318

定义爱情:陪伴与激情 318

试一试 激情之爱量表 319

文化与爱情 320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 321

爱情中的身体与大脑 323

10.4 评价关系:满意度与分手 325

关系满意度的理论 325

分手的过程与经历 329

总结 333

自测 335

第 11章 亲社会行为:人们为什么帮助他人 337

11.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人们为什么帮助他人 339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340

试一试 独裁者博弈 341

社会交换:助人的成本与收益 342

共情与利他主义:纯粹的助人动机 343

11.2 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为什么有些人更乐于助人 347

个体差异:利他人格 347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347

试一试 共情关注 348

亲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 349

宗教与亲社会行为 350

热门话题 跨越政治鸿沟的助人行为 351

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351

11.3 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因素: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帮助他人 353

环境:乡村与城市 353

居住流动性 354

旁观者数量:旁观者效应 354

网络空间中的责任分散 359

媒体的影响:视频游戏与音乐歌词 359

11.4 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360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360

增加志愿服务 362

总结 364

自测 366

第 12章 侵犯:人们为什么伤害他人 369

12.1 侵犯性是天生的、习得的还是

可选择的 371

进化视角 372

文化与侵犯性 374

性别与侵犯性 376

侵犯行为的习得 378

一些生理因素的影响 379

12.2 社会情境与侵犯性 382

挫折与侵犯性 382

挑衅与报复 383

试一试 辱骂与侵犯 384

武器作为侵犯线索 384

要素整合:性侵犯的例子 385

12.3 暴力与媒体 387

媒体暴力效应研究 388

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 390

12.4 如何减少侵犯行为 392

惩罚能减少侵犯行为吗 392

我们能通过纵容愤怒来释放它吗 393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愤怒 394

试一试 控制你的愤怒 395

热门话题 “重新安置”: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

倒闭 397

打破拒绝–愤怒的循环 398

总结 401

自测 405

第 13章 偏见:成因、后果与消除 407

13.1 定义偏见 409

认知成分:刻板印象 410

试一试 刻板印象和侵犯性 413

情感成分:情绪 413

试一试 识别你的偏见 414

行为成分:歧视 415

13.2 觉察看不见的偏见 419

识别被压抑的偏见的方法 419

识别内隐偏见的方法 420

13.3 偏见对受害者的影响 422

自证预言 422

社会认同威胁 423

13.4 偏见的成因 426

从众的压力:规范性准则 426

热门话题 职业体育中的常见歧视 427

社会认同理论:“我们”对“他们” 428

现实冲突理论 431

13.5 减少偏见 433

接触假说 434

合作与互倚:拼图教室 436

试一试 拼图式学习小组 438

总结 441

自测 444

第 14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的、幸福的未来 447

14.1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450

利用实验法 451

社会心理救援 453

14.2 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453

传递与改变社会规范 453

试一试 通过描述性规范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 455

消耗追踪 456

引入适当竞争 456

诱导伪善 457

消除小障碍,实现大改变 458

14.3 幸福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460

什么使人幸福 460

试一试 将研究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462

人们知道让自己感到幸福的是什么吗 462

总结 464

自测 466

第 15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469

15.1 压力与人类健康 471

复原力 472

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 473

试一试 大学生活压力量表 474

知觉压力与健康 475

控制感:知觉控制的重要性 477

15.2 应对压力 481

压力应对的性别差异 481

社会支持:从他人处获得帮助 482

试一试 社会支持 482

重塑:在创伤事件中寻找意义 484

15.3 预防:促进更健康的行为 485

总结 488

自测 490

第 16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三: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493

16.1 目击者证词 496

为何目击者经常指认错误 496

判断目击者是否犯错 500

试一试 目击者证词的准确性 502

关于恢复性记忆的争论 503

16.2 陪审团:团体判决过程 505

审判过程中陪审员对信息的处理 506

认罪:它们总像看起来的那样吗 507

陪审室内的商议 508

总结 510

自测 512

术语表 515

参考文献 523

全书图片版权说明 523

关于教学课件 523

动态勘误表 523

作者简介

作者埃略特.阿伦森当代社会心理学领军人物,深耕社会心理学研究与教学70余年;美国心理学会130余年历史上仅此一位包揽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杰出研究奖这三大奖项的人;被评为“20世纪100位心理学家”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特邀访问教授;他在职业生涯中出版了22本书,屡获殊荣。蒂莫西.D. 威尔逊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密歇根大学博士,教授社会心理学导论课程30余年;两次入选实验社会心理学学会执行委员会。获得“美国大学杰出教学奖” “弗吉尼亚大学杰出科学研究奖” “威廉·詹姆斯研究员奖”等奖项。塞缪尔.R. 萨默斯塔夫茨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密歇根大学博士。获得诸多教学奖项,包括“勒曼–纽鲍尔杰出教学和指导奖”“杰拉尔德·吉尔年度教授奖”等。译者侯玉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其讲授的社会心理学课程是北京大学备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香港青年协会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 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包括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网络心理学; 先后主持 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 3 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承担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国际合作研究 3 项;在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编写的《社会心理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北京市优秀教材、北京大学优秀教材。

作者:[美]埃略特·阿伦森(Elliot A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