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2021年4月美学自考考试题与答案,全国2014年4月高等自学考试美学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问题

(课程代码) 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鲍姆花园将美学定义为( a )感性学b )理性学c )逻辑学d )艺术学2 )黑格尔将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 d ) a .美的规律b .审美经验c .审美活动d .艺术3 .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b ) a .审美想象b .审美意识c )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 c ) a )创造意境世界;b )创造意象世界;c )创造意象世界;d )创造意象世界;6 )鲁迅的作品批判了落后的国民性。 这是艺术的( a )思想启迪功能b )政治宣传功能c )社会干预功能d )道德教育功能7 )艺术品结构的核心层面是( b ) a )意境超验层b )意象世界层c )物质实在层d .形式符号层8 )意象的培养艺术家) d ) a.a.b ) 存在的d .“虚无”的精神状态9 .艺术敏感主要是艺术家的( d ) a )表现力b )理解力c )判断力d )判断力d )理解力10 )知觉能力c )人类天生的善恶美丑分辨能力c ) a )视觉器官b )听觉器官c )内在感觉

”就审美经验而言,( c ) a .感知与想象的关系b )想象与感情的关系c )感情与理性的关系d )想象与理性的关系13 )审美活动是无功性与功利性的辩证统一。 因此,审美活动包括: ( a )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b )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c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d )形式因素和内容因素的统一14 )审美体验是整体性、集中性和) c ) a )抽象性b )概括性c .具体性d .间接性d .间接性15 ) b ) a .审美情趣b .人生境界c .审美风格d .天地境界16 )最初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审美形态是: ( a ) a .美丽的b .崇高的c .悲剧d .喜剧17 .荒诞的笑声( d ) a .对旧事物的讽刺b .对自己的自信( c ) a .康德b .黑格尔c .席勒d .叔本华19 (荀子所谓“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 d .矫伪b .私欲c .自然本质d .精神境界20 .美育的最高目的是) b 共10分( 21 )审美关系中主体客体的把握主要体现在( CDE ) a )逻辑思辨b )理性认识c )感性直观d )情感体验e )自由想象22 )灵感现象的主要特征是( ABCD ) a )精神高涨b )专注力c )情感兴奋d )想象类似联想。 和联想很像。 创造性的想象e。 创造性的想象24。 原始形态的审美意识[Abd]a。 具体的抽象性b。 无知中的真实性c。 直观性中的逻辑性d。 神秘性方面的创造性e。 幻想性中的科学性25。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依据主要是[ACE],而宗教是强制性的b .美育有趣,宗教是枯燥的c .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d .美育是中国的,宗教是西方的e .美育是普及的,但宗教是有界的三、名词解释问题(正题共4题,26、27题分别为3分,28、29题分别为4分,共14分) ) )。

( 1分)2)韩愈认为古文是用来宣传儒道的,不是缘分。

( 1分)3)载体强调了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

( 1分) 27 .化育)1)通过怡园陶冶主体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2分)2)化育是潜移默化的,非强制性的。

( 1分) 28 .优美)1)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与自然、自由与自在、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 2分)2)优美能唤起人轻松的美学愉悦,是人的存在完全和谐的状态。

( 2分) 29 .审美距离学说(1)是由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 1分)2)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以非功利态度对待事物。

( 3分)四、简答: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30 .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

(1)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生活动,以“感性”全面触及人生真实,打动人心。

( 3分)2)在审美活动中,人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其本质力量得到了实证,随着审美境界的获得和提高,人生境界也随之提高。

( 3点) 31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a )1)审美感受总是与情感活动交织在一起; ( 2分)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 2点)3)审美感一般以完全形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特征。

(两点) 32 .简析艺术的核心功能。

a(1)艺术的中心功能是审美。

(两点)2)意象、意象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为中心的艺术品的中心功能只能是审美的。

(两点)3)艺术的各种非审美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 2分) 33 .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 答(1)认为美育是一种人格教育,事实上混淆了美与温柔; ( 2分)2)审美基于个人精神自由,道德基于集体礼法伦常,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其结果必然以礼法伦常窒息个人精神自由。

( 2分)3)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事实上成为德育的手段而失去独立性。

(两点) 34 .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

a ) )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体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两点)2)悲剧审美冲突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冲突与超越。

(两点)3)悲剧情感体验是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刻体验。

( 2分)五、论述问题)本题共2题,每题13分,共26分) 35 .结合具体文艺创作实例,论述形象生产。

a(1)形象的产生是指艺术家心中的形象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现。

)形象的有无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将形象的塑造推向完整作品的完成。

)意象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语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变为“有”。

)形象从无到有,无物态化和物化的实际形式(即艺术品)是无法实现的。

)艺术形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

[评分参考]以上5分各2分,具体分析,适当加1-3分为13分。

36 .郑板桥论画云:“江馆清秋,朝见竹,烟光、日影、露之气,飘于疏枝密叶之间。

满腔热忱,富有绘画精神。

其实胸中的竹子,不是眼中的竹子”。

结合这句话论述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

a ) )1)审美对象并不直接等同于感性对象,而是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属性的对象的观照和体验之中。

)审美对象之所以具有非实体性,是因为审美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静观,而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

)3)审美对象与其所依附的客观事物相分离的过程,是外在事物由实向虚转化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在这种主客交融的双向互动中,必然使审美对象超越原有的客观,成为主客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

[评分参考](1)2)3)各3分,结合材料分析,适当加1-4分,得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