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当前国内金融形势分析,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导读:当前,世界经济抗疫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走势逐步正常化,GDP缺口将进一步填补

作者|李红燕“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主任”文章| 《中国金融》 2022年第3期

202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在接种疫苗进展积极、发达经济板块宽松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强劲增长,风险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迅速上升,美元指数震荡。

2021年下半年,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疫情再次蔓延,全球供应链出现严重瓶颈,主要发达经济区块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呈现“类膨胀”之势。

多家央行发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美国国债收益率区间波动,美股波动加大,美元小幅上涨。

展望2022年,世界经济将持续走向正常化,通胀回落但内生风险上升,欧美发达经济区块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金融市场将面临一定的调整风险。

2021年世界经济走势前后看好,呈现出“类放缓”的特征

世界性的流行在反复。

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主要经济社交距离政策下有所缓解,但随着经济复苏,疫情在3月、7月、11月再次爆发。

截至12月31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超过2.8亿人。

目前,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使全球新确诊病例大幅上升,预计短期内将进一步恶化。

2021年初,在接种疫苗积极进展和财政刺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但受疫情重演和供应链瓶颈的拖累,增速极限下降。

2021年第一季度,发达国家接种疫苗大规模扩张,经济普遍复苏,加上美国1.9万亿美元新救助和欧洲、日本财政救助的提振,各国经济强劲复苏。

进入二季度以来,前期经济重启和财政刺激提振效应逐渐消退,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疫情蔓延,芯片短缺、港口拥堵等供应链瓶颈和能源短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动能高位放缓。

美国新的非农就业从7月份的高点109万人下降到12月的20万人,创下年内最低增长率的12月份的实际销售环比增长率下降到-2.5%,连续2个月出现负增长。

欧元区综合PMI从7月份高点60.2降至12月份的53.4。

日本综合PMI月一度降至45.5,在疫情缓解和汽车产量上升的带动下回落至50荣枯线以上。

世界经济呈现出“类膨胀”的特征。

2021年上半年疫情导致供需失误,下半年供应链瓶颈、劳动力短缺、能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通货膨胀上升压力和持续时间超出市场预期。

美国的CPI连续8个月超过5%,12月上升到7.0%,为近40年来最高。

在能源价格高涨和供应不足的推动下,欧元区12月CPI上涨至5.0%,为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见图1 )。

发达经济区块货币政策逐步转变,财政政策保持宽松。

货币政策方面,2021年上半年发达经济区块央行保持宽松立场,下半年因通胀加剧陆续转为收紧。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宣布了购买债务削减计划的日本央行与欧美相比恢复缓慢,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但在收益率曲线的控制框架下,选择了削减资产购买规模。

2021年底,多家央行启动加息进程:英格兰银行加息15个基点至0.25%; 挪威央行和新西兰央行分别增资了0.5%和0.75%共50个基点。

在财政政策方面,美国于2021年3月公布了1.9万亿美元规模的救助计划,11月进一步通过了总额约1万亿美元(其中新增支出约为5500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年度新刺激规模超过了GDP的11%。

欧盟、日本也分别追加了相当于GDP 2.5 %和4%的财政刺激资金。

2021年,全球资本持续流入新兴市场。

世界经济总体稳步复苏,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总体保持宽松,财政救助和刺激政策退出步伐缓慢,资本持续流向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 EPFR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9日,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年流入332亿美元,股票基金累计流入1119亿美元(见图2 )。

根据与各国国际收支一致的国际金融协会( IIF )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兴市场债市每年流入3115亿美元,股市累计流入691亿美元。

世界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202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美国国债收益率、美股上涨、美元指数走势震荡。

6月以后,市场影响因素开始复杂化。 德尔塔毒株疫情蔓延,供应链持续紧张,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上升,货币政策转向。

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债收益率逐区间波动,美股波动上升,美元明显上涨。

市场持续评估疫情、通胀和政策前景,美国国债收益率呈m型走势。

2021年上半年,在经济复苏和再次通胀预期的推动下,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1.75%的年内高位。

但二、三季度随着德尔塔毒株疫情全球扩散,美国经济动能高位回落,美国债务收益率8月初跌至1.17%年内低点。

此后,通货膨胀率上升,美联储货币政策一度加速了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但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收益率再次下跌。

截至12月31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1.51%,比2020年末上升了60个百分点。

美股屡创新高,但波动加剧,新兴市场股、中概股和港股承压。

2021年上半年,美股估值被控制在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的水平,但强劲的收益增长使得股市持续上涨。

进入下半年,在疫情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共同作用下,美股波动性大幅上升。

在多次疫情的冲击下,新兴经济体股市普遍走弱。

中概股和港股受监管政策密集出台的影响大跌。

截至12月31日,美国并购基金; P500种指数较2021年初上涨26.9%至4766.18点,MSCI创业板指数较年初下跌4.6%,中概股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和港股同期分别下跌42.7%、14.0%。

美元升值,人民币小幅升值。

美国的增长和通货膨胀一般高于非美国发达经济区块,货币政策转向幅度更大,使美元汇率上升。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美元指数比年初上涨6.4%至95.7。

在中国出口保持高位、本币加入全球债券指数等利好因素推动下,人民币持续吸引跨境资金流入,岸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分别小幅上涨2.7%、2.3%至6.3561、6.3570

国际油价上涨,最近高位回落。

由OPEC各国和俄罗斯、墨西哥等主要产油国构成的维也纳联盟签订了相对克制的增产协定,经济重启后石油需求不断恢复,2021年国际油价上涨。

第四季度,寒冷天气和油替代发电提振了石油需求前景,推动油价一度突破80美元/桶。 之后,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需求有可能放缓,国际油价小幅下跌。

截至12月31日,WTI原油价格比2020年底上涨55%至75.21美元/桶。

2022年全球经济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抗疫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走势逐步正常化。

预计2022年主要国家居民和企业部门需求将保持强劲,经济正常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

另一方面,2022年全球经监督批准的疫苗产量达到231亿剂,接近2021年的3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球接种疫苗率和抗疫效果。

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研发也取得积极进展,为病毒患者治疗带来曙光,有助于降低重症率和减轻医疗系统负担。

随着世界经济对疫情适应能力的提高,预计疫情影响将减弱。

另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板块财政支持力度有所减弱,但居民部门超储充裕,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此外,旅游、餐饮等密切行业和汽车等供应受限行业仍有复苏空间,2022年全球需求仍将保持强劲,随着产能扩大和供应链恢复,GDP缺口有望进一步填补。

供应瓶颈的缓解会拉低通货膨胀的高位,但下跌速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和港口拥堵已出现一定改善迹象,预计供应瓶颈将在2022年缓解。

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也有望在冬季以后需求回落和供给扩大的再平衡下高位回调。

考虑到2021年通胀率较高,预计2022年下行,但下行速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瓶颈缓解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美国工资、房租都面临较大上涨压力,居民和企业部门短期通胀预期升至近年来高点,内生通胀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2022年发达经济区块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但财政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复苏。

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将于2021年11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12月缩减规模将从每月150亿美元翻一番至300亿美元,并预计2022年3月完全终止购债。

美联储上调了2022~2023年政策利率的中位预期,目前预计2022年、2023年将各加息3次。

同时,欧洲央行也将放慢购债速度,总购债量将降至2021年的一半左右。

由于日本经济复苏迟缓,通缩压力较大,其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

在财政政策方面,美国众议院于2021年11月通过了拜登总统提出的总额1.75万亿美元的“重建美好未来”法案( Build Back Better Act )。

由于民主党内少数稳健派参议员反对,法案涉及的资金规模比此前的3.5万亿美元明显减少。

尽管如此,该法案最终能否在参议院通过目前尚存变数。

欧元区2022年的财政支出由对居民和企业的救助转变为“欧盟复兴基金”( Next Generation EU )主导的公共投资,欧盟赤字率也由此下降了约1.6个百分点。

相对于欧美,日本的经济复苏缓慢。

为了改变落后的状态,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预计将于2021年11月推出新的财政刺激,将经济增长提高约1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