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题材的电影排名
七. 《生死狙击》,射手:鲍勃施瓦格马克沃尔堡2007年的这部《生死狙击》在故事性方面还不错,是一部合格的动作片,但狙击场面拍得有点差强人意。
不能说部署在雪山上的敌人狙击手们不知道镜面反射会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这可以解释为业务熟练度低,那么主角作为专业狙击手,自己的狙击镜如果不伪装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
另外,从这么远的距离开枪打对方的枪有点困难。 在那种距离下,目镜里的枪只有一根牙签那么大,不能拍电影里的高清晰度特写。 更何况,在风向如此复杂的山顶上。
顺便说一下,狙击手扔下罪犯手里的枪确实有实际情况,但那是城市,而且警察狙击手距离目标不到100米。 射手的名字叫迈克尔普兰。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找到。
六. 《双子杀手》,射手:亨利布罗根利安的电影总是注重细节。 这个《双子杀手》也不例外。 电影的开始是主角亨利布洛根的远距离狙击桥。
从现场道具的使用也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 射手使用的枪械是狙击电影中的明星。 雷明顿700PSS接脚行动式步枪,又是单人狙击任务,射手使用测距仪、风速计,甚至运算专用笔记本。
这款笔记本被军方狙击手称为“D.O.P.E”,是他们长期训练后养成的习惯,便于记录过去实战中的数据,在未来的任务中寻找参照系数。
射手睡姿稳固,副手抵肩增加稳定性,便于使用“双目观察”方式感知周围环境变化。
补充一句,“双眼观察”和“单眼观察”哪个更好目前还没有定论,这只是取决于射手的个人习惯。
该任务只发射了一枚,使用的是6.5毫米口径的克里多莫尔弹。 该弹初速快,适用于空旷区域横穿风大的任务场景。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 亨利布洛根在准备中把那颗子弹藏在离自己胸部很近的位置。 由于当时环境较低,射手尽量避免热胀冷缩对弹头的影响,降低射击精度。
服装、道具、演员的表演都很完美,但这个任务本身有点太魔幻了,射手的目标在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这是狙击手最坏的目标环境,也要考虑射穿列车玻璃造成的角度偏差
这一枪击中的除了运气,似乎无法再好地解释了,所以这一幕在笔者心中的排名并不高。
我不是说完全不能,但是要这么做的话变量太大了。 更何况,还有可能误伤车内的其他乘客和自己的同伴。
五、《锅盖头》、射手:安东尼沃福德,观察者:亚特兰蒂斯这部电影比较奇特,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不太一样。 安东尼和艾伦这两个海军陆战队侦察兵在战争结束前一枪也没发射。
就连他们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狙击任务之一也中途被上级打断,取而代之的是在现代战争中进行了更有效的空袭。
正在加载视频.
影片中展示的射手与观察者的对话非常专业,准确地向我们展示了海军陆战队侦察小组是如何在热点上执行任务的。
由于室内环境是通过窗户射击,射手选择坐姿也十分合理,射手的手指上沾满了黑油,说明他们在清理自己的枪。
但是,观察者报告的目标距离为900码,从瞄准仪上看到的目标不那么清晰,更小,更模糊。
还有其他小伤口。 从前面的场景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组后面的门没有关上,但被赶来的林肯少校一脚踢开了。
老实说,不事先无线电通报就闯入狙击队阵地真的可以吗? 要知道,狙击小组在执行这样的任务时很可能会在周围部署诡雷,直接入侵也很可能会被观察者反击。
所以《锅盖头》这部电影相当好,但我觉得在细节的表现上还有点不够火。
四. 《拆弹部队》、射手JT桑恩、观察者:威廉詹姆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美伊战争期间陆军爆炸物处理小组的故事,虽然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狙击手,但影片对狙击场面的表现非常真实。
所以在笔者心中占有很高的位置。
电影第52爆炸物处理小组在巴格达郊外与几个私营军事承包商一起遭到伊拉克狙击手的伏击,在我方狙击手阵亡的情况下,拆弹部队的两名美军士兵暂时充当了射手和观察者。
演那位“个人承包商”的其实是拉尔夫费因斯,《伏地魔》的扮演者,他在电影中调整巴雷特时因过度抬高身体被对方射杀。
虽然J.T和威廉两人的表现堪称典范,不少军事频道评论电影中观察者与射手的对话不太专业,但关键是人本来就不是专业狙击手
影片只是向观众展示了普通士兵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如何求生、杀敌。
美军射手使用巴雷特M82A1M米,使用. 50大口径弹药,有效射程约为1800米,因此该枪支也可以用于反器材。 这是《生死狙击》的开场,鲍勃布里斯沃格打直升机时也使用的这把枪。
虽然威力巨大,但影片写实地反映了这种武器“娇气”的特点,10枚标准弹匣特别容易入壳。
三. 《美国狙击手》射手:克里斯凯尔《美国狙击手》的主角是现实中海豹突击队的传奇射手克里斯凯尔,讲述他在伊拉克战争中对抗敌人狙击手穆斯塔法的故事。
电影最后克里斯向对方开枪时,双方相距一英里多。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慢动作表现了子弹飞过这个距离有多长。 现实中,这个距离的射击不仅是风向和重力,
甚至有必要考虑地球自转的偏向力。
所以那句话,虽然不是不可能,但现实中这种射击太考验运气成分了,不具有普遍性。
这部作品的评价很高,各方面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但在笔者心中却比后两部电影稍逊一筹。
二、《拯救大兵瑞恩》,射手:丹尼尔杰克逊是很多人看这部电影长大的,笔者也不例外。
影片的狙击场面是两位射手的对决,德军狙击手显然是专家,他用手拿粗布的98K伪装枪身,与钟楼背景有更好的融合度,战术运用也符合历史事实。 首先击伤敌军,
然后,打击前来救援的人,寻找实现战果最大化的机会。
这本身并不道德,战场上使用任何手段消灭更多敌人本来是军人的天职,但这种战术太残酷了,狙击手被俘很少能活下来。
一被文迪塞尔击中,陆军游骑兵狙击手丹尼尔杰克逊就已经根据声音的迟缓判断出敌人的大致距离,并迅速寻找反制的角度。 在重型武器不足的情况下,对付敌人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我方狙击手。
通过声音判断敌方射手距离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狙击技术,在已知敌方弹初速的情况下,由于超音速炮弹和声音的传播速度之间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落点和枪声的时间差来判断对方的大致距离。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枪表现得太戏剧性了,子弹通过整个瞄准器射向敌人的眼睛。 这不是不可能,前提条件太多了。
在当时的场景中,丹尼尔的位置是自下而上的仰卧,考虑到重力,弹道和自上而下的德军射手肯定不同。
其实,这座桥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越南战场上美军王牌狙击手卡洛斯哈特科克镇压北越狙击手时,双发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 卡洛斯只不过提前了1-2秒钟就开枪了。
子弹就是穿过瞄准镜打死了对手。
关键是这起事件中,双方射手的相距并不远,而且基本上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一、 《兵临城下》 ,射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兵临城下》 一直是笔者眼里狙击电影的巅峰,主角瓦西里的原型来自苏联红军的传奇射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尤其是在影片开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连续狙杀五名德国军官和士兵的桥段堪称经典。
瓦西里当时使用的是苏制莫辛-纳甘步枪,5发容量的内置弹舱,刚好击倒了5个敌人。
首先是利用炮声掩护击杀高价值目标,那个正在洗澡的德军高级军官;随后是正在边上的副官;这个时候他并没有立即解决眼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
而是继续攻击远处一名正在点烟的军官;然后再把眼前危险增大的士兵干掉;最后从容地用站姿击杀最后一名军官,仔细看他站姿射击的时候还有一个缠绕背带的动作,目的是让它紧紧缠绕在自己的支撑臂上增加枪械的稳定性。
这一系列射击动作并不是远距离的高难度射击,但是目标选择完美无缺,以此反映出射手强大的心理素质,所以笔者心中的排名第一的狙击手电影就是这部《兵临城下》 。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这个排名,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给我留言,感谢阅读!
#原创##战争电影##狙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