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深圳被评为设计之都所依托的条件
“这是一双筷子开始的展览会。
”
2018深圳设计周主题展导言,从一双筷子的案例谈起设计。
英语主题“Everything”? 错误! —Possibilities of Design”,中文“可以设计! 能做到吗? ”把问号留在最后,重申需要讨论的是边界和思考,而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设计的价值在哪里? 在展览会上,关于设计给现在带来的可能性讲述了15个故事。
“习惯、关怀、境遇、需求、冲突、生意、生产、结论、传承”9个关键词是相信“变化”的力量。
从一双筷子开始的展览会。
本文的照片全部由作者提供
实用和诗意,每一刻都是新的
深圳仅在设计周举办了第二届,就首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
与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设计相比,深圳的设计至今未能形成强大的标签。
但是,追赶“新生”是这个城市的规律,崇拜比抒情更有效率的实用。
没有负担,不相信失败。 因为持续的变化总是带来对成功的期待。
先锋和实验的态度,多体现在平面设计上。
在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漩涡下,深圳的工业设计更加趋向实用性和服务性。
大规模的产品出口,或与创客息息相关的科技热潮,这些“深圳设计”,大多被收入“零部件发明”。
像这次展览会上最年轻的红点奖获得者晏劲廷制作的“机巧螺旋”一样,旨在让挂画变得轻松。
虽然物件在变,但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的视野和洞察力,在高中生的年龄创作了完成度高的作品。
但在话题之外,晏劲廷承认制度内的课纲没有特别的设计课程。 “我有个同学,他已经能拍非常厉害的短片了。 我觉得受他的影响,自己也可以试试。
”
他再次表示,这来自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座城市赋予他的实验精神。
晏廷设计的“机巧螺旋”
同样,学生团队的“100%纯污水制冰站”来自台湾地区。
三人在毕业设计中组成了“污水收集队”,以“冰棒”的形式从水到冰之间,向观众讲述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这一将宏大的环境视角浓缩在日常具体场景中,看起来不太“实用”的设计更有深意。
观众参观“100%纯污水制冰厂”
从“禅”到“道”的观展路线,已经非常富有诗意。
主题展的视野中,存在着对本土的理解和发展到乌干达的问题。
但是,“道万象”那样的沉浸感很强,除了适合照相机的展品外,能冷静地观看解说视频的观众很少。
即使有编目索引,那些宽泛的术语也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太空的展厅也容易失去焦点。
如何在片面的客体中寻找因缘、故事、启迪; 设计的价值不仅被充分曝光,还需要代入感更强的探索吗?
从低头到抬起头的过程中,观众可能要对设计多思考几秒钟。
孩子们在莲花山公园沙盘模型前
反过来说,在以“儿童参与设计的可能性”为主题的展区,莲花山公园的沙盘模型不仅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参与,更让孩子们对建设友好城市的讨论,牵动着现场更直观的意见表达。
“我希望这里有更多的树。
”
“公园不仅要玩,还应该参加公共电影院和图书馆。
”
“虽然住在罗湖,但是我觉得福田的公园气氛更好。
”
来自志愿者的规划师与家长和孩子们持续对话,可以相互信任,产生共同的疑问,使用者的经验反而忠实于设计的可能性。
如何“谈设计”,成为了设计的话题
除主题展外,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的AGI China和粤港澳海湾区域设计展均聚焦平面设计,设计体验中心精选20多个设计美学品牌入驻,以“五感”出发,体验共鸣日常
不同象限的设计有自由的秩序,新的、美丽的、夸张的、奇妙的、意外的……如何表达设计也成为参与者的仪式。
AGI China的四位策划人从左到右分别是李永铨、蒋华、王序、韩家英
事实上,由星星点点的面条构筑的一系列美学风景,设计了浪漫的象征和更感性的诗意。
普通人的感情应该放在哪里? 除了消费以外,还有体验的方法吗?
作为面向港口的另一个主展馆,海上世界文化中心选择以“主宾国”的概念引进意大利主题展。
馆长Ole Bouman是荷兰建筑杂志《Volume》的主编,关注着建筑作为文化媒体存在的理由。
在该杂志“超越或毁灭”的座右铭指引下,这种前卫的眼光也潜入了深圳的赛道。
“设计互联”自2016年正式对外开放运营,除意大利主题展外,参展的Java馆藏精华展“设计价值”、数字体验展“数字之维”等常设展也纳入深圳设计周宣传。
在国际化语境下,观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世界的设计思考者。
这次的主题“从微观到宏观”也引用了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埃内斯托内森罗杰斯的话,从——汤匙到城市。 日常生活是最值得重视的视点,也应该是理解设计的最好方法。
“设计互联”展馆入口
除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与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中心外,“深圳设计周”有多达13个场馆共同参与,来自25个国家地区、超过1000名设计师参展或参会,作品超过2500件,承办机构多达54家,
空前的参与度让“深圳设计周”这件事变得“无所不在”。
这种联动看起来热闹,但也会分散对主题的聚焦。
媒体的宣泄来自各类“观展指南”,亮点即高潮。
同时衍生出来的论坛、圆桌会议,谁拥有对话的能力?除了吸收,城市输出了什么?
呼应着一种奇想和热望,在创造力空前旺盛的时代里,科技是谁的?未来在哪里?以“未来城市”为主题的MINDPARK创意大会作为外围展出现,而对创意人而言,能学到什么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找到什么。
灵感、资源、人脉、平台,以触点为激发,在这一点上,MINDPARK似乎给予了设计另一种属性,或者说是“谈论设计”的属性——社交。
展览现场
谁的“设计之都”?
“设计之都”的评选来自创立于2004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评定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共有7大主题,分别是设计之都、文学之都、音乐之都、民间艺术之都、电影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
深圳是中国首个入选“设计之都”的城市,也是第一个入选的发展中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时的评语中写道︰“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有着很短却充满活力的历史,人口构成年轻,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巩固的地位。
它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部门,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和在线互动设计,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方案的包装设计,均享有特别的声誉”。
随后,北京、上海以及2017年入选的武汉,都获得此称号。
与此同时,成立于的1957年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从2008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世界设计之都”,迄今有五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该称号。
2016年,台北以“Adaptive City 不断提升的城市”作为核心诉求申请成功,以“设计思考”作为城市改造与规划的重要工具。
如果说前者是一个由城市组成的创意网络,则后者更像一种象征创意等级的城市代表。
无论如何,这些头衔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战略、产业发展、城市形象、人才培育等多种社会变化,使得设计这件事与一个城市的资产与话题相捆绑。
排队进场的人群
在今年的“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件作品参与评选,其中深圳参赛者的作品数量最多,为305件。
从知识产权角度看,截止2017年10月,深圳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7.8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约占国内申请的一半。
最终获得金奖的是一辆光环-微电折叠车Halo City,奖金高达20万美元。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直击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以“城市移动+交通串联”为产品概念,走过了众筹研发的阶段,并在2017年获得德国红点概念设计至尊奖,
正以5000元人民币上下的均价在网络销售。
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追逐用户快速更新的使用需求,这是中国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
Halo City概念图
2015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益》 报告称,深圳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使之成为效率驱动型的创新重镇,利用制造生态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制造产品,
并迅速触及更大的供货商网络,以及将产品迅速运往全球市场。
据统计,深圳现有不同种类的文化创意园区50多家,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43.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0%。
当以“设计之名”成为城市建设的口号时,风格与流行做着一个同样的梦。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认为:“一座美丽城市的建成不是天才设计师的功劳,相反,一座城市最终的样子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的大量欲望相互冲突的结果……设计可以引导人们的欲望,使城市沿着好的方向发展。
它并非某种教条,而是帮助人们提高察觉事物特别之处的能力。
”
“设计的可?能!”现场展示
深圳特区的建设已走过近四十年。
在这个以规划著称的城市里谈论设计,时效性显得既太长又太短,迭代更新的速度超越想象,而能沉淀下来的设计基因则仍未浮现。
深圳设计周开幕后的第一个周末,观众绕着庞大的场馆有序排队,玻璃幕墙上映射出热闹的人影,为这个场所加温。
在上一年的新闻里,主办方用“他们以为这是排喜茶吧”来戏称这一场活动引来的目光。
今年的队伍里,依然有随机加入的“路人”,他们试图理解“设计”这个词,理解到底在这个偌大的空间发生了什么事。
位于福田中心区的主展馆附近,就是深圳的少年宫、图书馆、音乐厅和市民广场。
这个聚拢着深圳政治、经济、文化多个维度的心脏地带,并不缺乏新鲜事。
“设计之都”这件事更多地在彰显一种行动的魄力,上千万流动人口在这个城市生活,流动意味着新的变化、新的经验、新的刺激以及新的愿望,想要设计一个城市时,最好先从一双筷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