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优秀的管理学家

三七读书会,一年拆300本书,今天第247本,《从优秀到卓越》。

将本书正文分解为3600字,用7分钟阅读估计所需时间。

0、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吉姆柯林斯是著名的管理专家和畅销书作家,是影响中国管理的15人之一。

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优秀教育奖,曾在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任职。

他的系列管理学经典作品有: 《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选择卓越》、《再造卓越》、《选择卓越》。

点击下面的蓝字,可以看到同类的拆稿。

请阅读第226册,《追求卓越》 :管理经典,get社交货币。

第189册,《从优秀到卓越》 :卖出1000万部的管理学经典

1、解题《good to great》

英文名为《从“优秀”到卓越》,但不是《从“不过如此”到卓越》。 请开好; 其实是《基业长青》。

作者的成名作是《基业长青》,研究伟大的企业如何“延续伟大”,本书写于《基于长青》之后,是《财富》的前传,是优秀的企业

如何从众多“非此即彼”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看本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

2、严密的研究方法

为了找出影响的变量,作者对照研究了三组企业。

A组企业:进入卓越企业。

在1435年至1435年的30年间,在美国《飞轮效应》 500所就读的1435家企业中,作者团队找到了11家符合标准的公司。 就是这样实现了伟大的模板公司。

B组企业:“但并非如此”,从未有过卓越的企业。

找到了11家公司。 作为直接对照公司。

这样的公司与跨越前的A组模板公司非常相似,虽然在同一个行业,规模和业绩也很相似,但从未实现过从平凡到伟大的跨越。

C组企业:曾经表现卓越但未能保住的企业有6家。

这样的公司实现了暂时的跨越,但昙花一现,无法保持优势,很快又回到了这样的状态。

作为本书主角的A组企业需要30多年的历史。

而且,在最初的15年里,必须是平凡的,必须是这样的; 在接下来的15年里,它必须成为伟大和卓越的。

从A组的优秀企业到优秀企业,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是雅培、吉列。 列出其他几家企业

你可能未必能理解。 电器城公司、金伯利-克拉克公司、克罗格公司、纽科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皮特尼博斯公司、富国银行、沃尔格林公司、房利美公司……

是的,包括房利美公司。

本书写于2001年,是7年后本书的标杆之一,房利美公司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陷入泥潭。

所以我们也许可以说:

再严密的方法,也不一定总结出金科玉条。

的所有他人的总结,100%保持不变,不值得应用于自己。

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很多时候,不到后来,就不知道哪个是精华,哪个是糟粕。

形成自己的思维,符合自己的实际,更重要。

毕竟,我们都是定制版的。

当然,借鉴、学习、信任……咳嗽,继续寻找相信和质疑的平衡吧。

3、宏观一览

如下图所示,可以从平庸走到卓越的11家企业,具有以下共性

管理员是五级经理。

公司文化是前人的后事。

面对残酷的现实,同时不要失去信念。

刺猬的理念用一根筋简化了。

技术是加速器,但不是最核心的。

早期拼命移动飞轮。

接下来学习吧。

4、五级经理

作者将经理分为五个阶段,特点分别为:

一级经理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体现在身上的是个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级经理人,是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体现的最核心的精神是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级经理人,是能力超强,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努力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第四级经理人,是坚强有力的领导者。

他们追求卓越,还能结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五级经理人,是第四级经理人的升华。

最大的特征是,将个人谦逊的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

第5级经理人,最难得可贵的是:

极度谦虚的为人,和极度坚定的意志。

不追求个人荣誉,不大抛头露面。

把公司的成功,放在个人的成功之上,把团队的力量放在个人的权威之上。

而对照组的领导者会觉得自己很牛,但是自己一旦离开,组织就泄劲。

遇到功劳归别人,遇到问题反省自己。

顺,卓越企业的领导者,大多是内部提升的,而不是来自于空降、外招。

5,先人后事

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然后才决定将车开向哪里。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宁愿不做某些事。

事情再符合趋势,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还是会失败。

在人员决定上严格要求,有3个基本原则:

若仍不确定,则宁缺勿滥,保持观望态度。

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即刻行动,绝不手软。

将最杰出人才用于发展,扩大增量,而不是解决现有问题。

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看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是专门知识、背景或实际技能。

6,直面残酷的现实,同时绝不失去信念。

明确地知道会有很多困难,不盲目乐观,却依然坚信能成功。

为了直面残酷的现实,一定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大气候:

多提出些问题,少要求些答案。

提问题,是最好的全面理解事实的方法。

要对话、要争执,激烈地争论,从而无限逼近事实。

作彻底的事后分析,不要相互指责。

坦诚地对事复盘,人、事分开。

建立“红旗”机制,意思是谁都叫停,无论自己是什么职位。

7,刺猬理念,一根筋地简化。

那些卓越的公司,都是刺猬理念。

比如A组企业沃尔格林公司,就是要成为最便利的药店,这样方便客户购买。

密度达到方圆1英里内聚集了9个药店。

在本书中,这些卓越公司的核心财务理念都是“单位某某利润”,比如单位雇员所获利润、单位顾客光顾利润。

在餐饮企业,经常使用的是“坪效”,也就是每平方米的销售额或者利润。

在过程指标上,此前京东追求的下单到商品送达的时间差,也算是一个刺猬理念。

实现跨越的公司,不是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刺猬理念的,一般需要4年时间,才获得刺猬理念。

8,训练有素,在框架下自由,热烈争论而不暴政。

训练有素的文化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需要人们遵守一贯制度,但另一方面,它给人们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

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

他们聘用严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

可以理解为公司的总文化,有着很强的指向效果,所有行为都不偏离该总文化,而具体行为上,形散神不散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9,技术是加速器,但不是最核心的。

实现跨越的组织,并不单一地技术导向,会避免对技术的盲目狂热和追赶潮流的做法。

对于任何技术,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技术是否直接服务于你的刺猬理念。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需要率先使用这种技术。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可以把相似的技术加以比较,或者干脆忽略它。

卓越的公司在转变初期,并不率先使用技术,然而一旦它们领悟到某技术是服务于自己的刺猬理念,就成为技术应用的强引领者。

技术本身,不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根源。

10,早期拼命推动飞轮。

飞轮效应:事情开始时必须付出更大努力的现象。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

飞轮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飞轮效应表明万事开头难,但持续的努力可以积聚巨大的力量,一旦事情平稳发展后,就可以比较省力。

卓越公司凭借耐心,和有条不紊的训练,在早期推飞轮时,无论多难、效果多么不明显,都一直全力推着,直到飞轮快速旋转。

这个理论后来被形容在亚马逊身上,很贴切:亚马逊很多年都亏损,但是贝佐斯一直在推动着自己的飞轮,到后来,一旦盈利,就势不可挡。

作者柯林斯觉得意犹未尽,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从优秀到卓越》 。

11,刺猬与狐狸

本段文字,原本在咱们这篇拆书稿的第7条,为了不让肚子太大,看起来失调,特意挪到了文末。

如果这本《刺猬与狐狸》 的正文部分,没有给咱们三七书友带来多少边际收益的话,那飞轮效应、刺猬与狐狸,作为两个轻松的概念,希望大家有印象。

衣赛亚伯林在他著名的小品文0755-79000 中,把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类型。

他依据的是古希腊的一则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

狐狸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袭击时间。

狐狸行动迅速,皮毛光滑,脚步飞快,阴险狡猾,看上去准是赢家。

而刺猬则毫不起眼。

狐狸有很多计谋,想要捕获刺猬,而在最后一刻,刺猬总是立刻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

狐狸正向它的猎物扑过去,看见了刺猬的防御工事,只好停止了进攻。

撤回森林后,狐狸开始策划新一轮的进攻。

刺猬和狐狸之间的这种战斗每天都以某种形式发生,但是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刺猬总是屡战屡胜。

伯林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启发,把人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型:狐狸和刺猬。

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做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但是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

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

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最后一招:缩起身子,把刺向外,一招鲜,走遍天下。

12,最后

本书原本是管理经典,写的是企业的发展。

但是在咱们个人身上呢,哪些理念也可以适用呢?

本拆书稿的第3条到第10条,哪一条您最认可?

欢迎在留言区,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