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药学研究生考试科目,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生考试科目
一.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药学部创建于1936年,成立初期称为国立上海医学院药学专修系,后更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药学部、国立上海医学院药学部、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部、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部。
2000年,原上海医科大学与原复旦大学合并,命名为复旦大学药学部。
药学部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各7个。
其中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和药物化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
药学部是全国首个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和工学博士(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授予点,国内率先开展“4 4册博”和“4 2册硕”一体化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考试科目
初试: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2
349药学综合
重试:
重试科目:
103002专业外语103003英语口语103011专业知识同等学力考试科目:
103013药学知识综合1103014药学知识综合2
三.二十一年招生人数
1 .本专业统招65名,拟招收推荐学生10名。
2.01-07定向共招收60人,其中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和联合培养项目拟招收10人。
3.08-14方向计划招收非全日制5人,不招收推荐学生。
4 .本专业学制为2.5年,其中07方向“42”的推荐学制为2年。
四.二十一年的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化学)
02 (日本制)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药剂学) )
03 )全日制)新药研究与开发(生药学)
04 (日本制造)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药物分析学) )。
05 (日本制造)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微生物和生化药学) )。
06 (日本制)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药理学) )
07 (日本制)临床药学I
08 )非全日制)新药研究与药物化学开发
09 )非全日制(新药研究与药剂学开发
10 )非全日制)新药研究与生药学开发
11 )非全日制)新药研究与药物分析学开发
12 )非全日制)新药研究与开发微生物与生化
13 )非全日制)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理学
14 )非全日制)临床药学
五.参考文献
《药剂学》 (临床药学专著),方晓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1版。
《药剂学》 (药学专业),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7版。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础有机化学》 (上,下卷),第三版,邢其毅等主编,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天蓝色主编《无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
姚文兵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张景海主编《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物理化学》 (第七版),李三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分析化学》 (第7版),主编: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医学研究生联盟”的大人们号多是晾衣架。
六.专业课复习经验
349药学综合办包括五大门类: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事法规,查阅大纲,完善相应参考书。
我从6月开始复习专业课。 一开始我确实迷路了,绕了一个弯路。 后来考虑到一对一的指导,直接跟着新祥旭的老师复习了。 老师有责任。
老师向我推荐了复习教材。 在学校买了二手教材。 基本上使用的是最新版的教材和练习本。
随后,老师免费为我提供了复旦349药学电子复习资料,包括历年真题、本科教学PPT、复习笔记、复习经验等。
专业课的资料真多,我还没学过,所以在一些网站上找相应的课程说明。 没有设置具体的课程名称。 我不记得全部了。
对着老师的说明看书真的很少工作。
7-8月,我复习了药化和药理,做了一套练习本。 药剂和药物都只读了一半。
此时,脑子里的知识点还很杂乱,所以在课堂下答疑时会向老师求助。
药化、药理适合齐学,尤其在谈论药物的作用机制、毒副反应时往往是相通的。
我一起学习了同样的药物的药化和药理章节。 相当于在同一知识点上学习了两次。 而且药理讲得很仔细,药化讲得很讲究,相辅相成。
9-10月,药剂和药物的大部分都没看到。 这个时候,我把重点放在了药剂、药物的分量上。 这两门课的教材都很厚,但内容比较简单,只是记住容易,不容易理解,需要随时向老师请教。 老师每次都很有耐心,让我加倍自信。
像药化、药理一样我只是做了习题。
11月至考前,我参考复习笔记(电子资料中的)复习教材,把电子版习题)、主要是药化、药分)、药剂、药理做了以前的错题,同时也做了历年真题,开始了第三轮专业课的复习。
我正对着大纲看电子资料中的专业课PPT。 缺失的知识点PPT中有很多,缺失的知识点老师也帮我们整理了。
复习过程中我自己也做了笔记,列举了不完全的思维导图。
我基本上在做真题。 使用了前辈的想法出版的真题和答案。
此外,还分析了考试知识点的出现频率,推测了每个选项出题者的想法,并在每个问题旁边加上了教材的出处、笔记和草稿的页码,便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