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92个大学专业类,506种大学专业

閔力元

高考成绩出炉,高三学生必须面对的是选择专业的难题。

由于高中和大学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差异,刚毕业的高三学生往往对大学的专业划分不够了解。

本文选取人文与社科六个专业,每一个专业都推荐入门书,书目选用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

希望能帮助读者对各自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有初步的感性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对该专业的兴趣。

国際政治:《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美】汉斯摩根索/著肯尼思汤姆森/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推薦人:阮辰陽

国际政治是许多大学开设的专业。

这本书不仅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也是整个国际政治学科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界定国际政治科学、建立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为出发点。

他指出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心前提——将国际政治活动归类为国家权力界定的利益,阐释权力的静态内涵和动态均衡。

对国际政治科学权力要素的强调看似冷酷无情,但这种强调可以将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国际政策分析更加清晰、可操作。 同时,本书对现实主义的各项假设进行了实质性论述,

现实主义六原则和外交九原则已被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奉为圭臬。

除了前半部分对国际政治科学的理论贡献外,作者后半部分侧重于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对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的案例和当前议题展开分析,

议题包括中东石油危机、核军备竞赛、国际政府、国际法、外交事务、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等。

通过对现实国际政治议题的探讨,使本专业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可以对国际关系的中观理论和现实主义之外的其他范式进行思考,是理解国际政治的最好入门书。

中国語文学:《中国文学传统》

朱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版

推薦者:閃力元

《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上“中国文学传统”课十几年的结晶。 作者认为,这本书的难度和深度高于大学语文,低于文学史,不仅是文学史的简明版,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通过文史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身份问题,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作者主体主要分为士大夫和平民两大类,论述其特点。

下篇将古代文学分为七大类,论述了各自的流变和特点。

由此,相辅相成,勾勒出“中国文学传统”的风貌。

论述的内容也不像文学史著作那样按顺序排列作品,而是选取各个流派知名度高、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进行具体论述。 例如,在谈论平民文学和白话小说时,

《西游记》、《水浒传》等,谈诗时举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例子,都是从大众熟悉的作品、作者谈起。

但同时,这本书并不局限于科普,而是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学术性和深度。 无论是前篇论述作者身份的部分,还是下篇各章的类型流程回顾、重要学术争论的梳理,还是别出心裁的论述角度,

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夫。

总的来说,对于不懂大学中文系的读者来说,读这本书一定是一种熟悉而陌生的阅读体验。

哲学:《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美】罗伯特所罗门,凯斯琳希金斯/著张卜天/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推薦者:閃力元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是复旦大学人文基础课《哲学导论》的教科书。

这本书与一般哲学教科书和哲学史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没有按时间顺序一一介绍历史上伟大哲学思想家们的思想,而是以一个个大问题为线索,连接不同时代哲学家的争鸣,而不是以作者为导向。

这些问题不仅是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很可能是我们普通人在人生中经常感到困惑的大问题

例如,我们能知道什么? 我们能相信什么? 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道德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正义? 人是自由的吗? 美是什么? 因此,这本书不是教条式的观点的罗列,而是启发我们的思考。

这对大学哲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大大考虑了初学者知识的局限性,大致做了深入浅出。

如文中散见的小卡片,介绍重要的哲学家、哲学概念等,有助于初学者理解相应的背景。

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涉及思想家们复杂观点的情况,也都了解得很清楚,即使是哲学性的对白,也不难读懂。

第三篇附录讨论了如何写哲学,对大学哲学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毕竟,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是基本能力,也是课堂上最常见的考核形式。

海/蕭氏、復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美】劳伦斯纽曼/萧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推薦者:張曼寧

我相信很多应届毕业生对社会学这个专业有点摸不着头脑。 社会学在研究什么呢? 我们怎么学社会学? 作为一名刚刚结束四年本科学习的社会学学生,我想分享一下对这门学科浅薄的经验认识

然后,向后辈推荐两本专业的入门书。

社会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同样是基础学科,但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世界。

其学科知识按分类学的思路可大致划为“理论”与“方法”两支,前者近似于人类社会思想史,发轫于哲学但更为切近生产生活,弱化了纯粹的逻辑推导,更倾向于直接运用哲学的理论成果,

探讨其与具体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后者即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取向一般分为定性、定量、混合三类,应当根据具体研究问题采取最适合的方法。

由此,我希望针对这两个大方向为大家推荐两本书。

理论方面我推荐于海老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 ,这本书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西方社会思想史》 的课程教材,书中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晚期的西方社会理论,

展现了各种曾经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重要的社会学说。

于海老师不吝在对理论的介绍中掺入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比如论及莫斯的交换理论的时候,他不无遗憾地写道:“最终回到行为主义立场的现代交换理论能从莫斯的工作中获得多少真正的启发是颇可怀疑的。

”书中这样的主观性内容存在但不显冗杂,既帮助读者把理论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框架下进行理解,也不至于到强加意愿的程度。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帮助初学者了解社会学理论基本脉络的好书,建议泛读,并以此为纲,对感兴趣的具体理论进一步寻找原始资料进行精读。

方法方面我推荐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 。

这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社会研究方法A》 和《社会调查方法》 的参考书之一,十分经典,有的时候学生写论文也会回到这本书去检索方法论的科学性依据。

它思路清晰,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谈起,论及方案设计,再到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内容详细,语句通顺,堪称“保姆教材”,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研究所有主要的研究方法,作为入门教材绰绰有余,

但若要想精进某种方法,还是要读相关论文,并加强实践训练。

历史: 《治史三书》

严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6年6月版

推荐人:PinYan

本书作者严耕望老师是治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的大家,其论著以史料考据精到、论证严谨慎密著称。

本书分为三部分,在兼论其个人学术经历的同时,主要讨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裁等问题。

在书中提出的众多治学原则中,笔者挑出两点略谈。

其一是“慎作概括性的结论”。

历史爱好者们纵论古今、臧否人物是痛快的,但那些高论往往构基于模糊的阅读印象而缺乏具体的史料支撑,结论愈宏大、愈概括,也就愈摇摇欲坠。

因此,培养下判断、提观点时的审慎与严谨态度,追求言而有据、论而有凭,是本科史学训练的目标之一。

严老师在书中每提到一观点,往往便引用数种史料进行论证,不发一空言,这便是治史者严谨性的体现。

其二是“不要忽略反面证据”。

历史的书写与构造往往掺杂着各类动机,仅仅通过截取与筛选史实就可以描画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真实的历史在此刻则面目模糊。

史学家们慎思明辨,关注问题的正反两面,尝试复原与保存历史的真实,不仅是追求科研的真理与客观,也是践行着他们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合格的本科历史学术训练,与其说是通过撒胡椒面式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具体的史实与史论知识,倒不如说是培养学生基于材料的分析与写作能力,使学生既可有所依傍地踏入社会,

亦可进一步进行专门方向的学术深造。

培养这种能力要“用心读书”,这是严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治学门径,也是通向思想启蒙与解放的必经之路。

新闻传播: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著邓建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版

推荐人:李彤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由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作者在本书中以跨学科的人文视角,旁征博引哲学、宗教、文学、技术等领域知识,阐释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

相比讲述传播学理论的其他书籍,本书别出心裁,反其道而行之,与其说作者在探讨传播的理论与捷径,不如说他在探讨传播的难题与鸿沟。

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出“不可交流性”的概念,随后围绕着“传播的对话观”与“传播的撒播观”两种观念,自苏格拉底与《斐德罗篇》 以及耶稣之爱开始探讨,到生灵与死灵的交流,

再到20世纪图灵测试所引发的人机关系之争。

随着人类对于实现交流的不断试探和传播技术的演变,人们对于彼此之间难以交流的困境认识也愈发深刻。

阅读此书,传播的历史画卷会在眼前一幅幅展开,新奇而充满魅力,书中提到了很多大家诸如奥古斯丁、洛克、黑格尔、马克思、克尔恺郭尔、库利等人的传播理论,

也提到了米兰昆德拉的《不朽》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等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传播现象,既富理论探讨又不失趣味,留下了很多日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空间。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传播的难题,无非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传播与交流注定是一场没有保证的冒险,但所有人都应该不断求索,去寻求彼此的交流与关爱,去尝试跨越不可交流的鸿沟。

推荐它作为入门书籍,是因为它把传播学推向了更高的台阶与视阈,同时赋予了“传播”一种超出学科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今的新闻传播业面临着大变局,想要在大学学习传播学,需要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相信本书会带来很多启发与机会。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