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蝴蝶飞不过沧海原文

这是半佛仙人第472篇的原创

1

两个月前,漂亮国家的选举笼罩在焦灼之中。 那时,我们关注着那些大洋彼岸的盛世,曾经超越了过年的红包。

毕竟这种魔法般的事,一辈子也见不到。

当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自己没有眼光。

我的一个广东同事坐在电脑前看选举新闻,突然笑了,我问他笑什么。

他说,看到川老师和拜老师的老人全力以赴抢滨州,他引起了奇怪的笑声。

我继续问。 他笑着不说话。

于是问了好几个人之后,有个女孩害羞地对我说。 在广东话里,滨州的谐音和男孩子的大宝物是一个意思。

我想象了河争夺大宝物的场景,但不知为何有点期待。

我很喜欢脱口秀,也喜欢这奇妙中有阴阳怪气。 毕竟我自己是个日常喜欢阴阳怪气的人。

所以我看很多脱口秀。 国内的、国外的、现在的、以前的。

脱口秀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了,从十几年前的小众线下表演,到现在的综艺爆鸡。

但是,在我看来,大多数脱口秀只不过是落语,没有洞察,也没有消除。

可以说具有脱口秀精神的,不做妖怪时的周立波是一半,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的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叫黄子华,这种形式叫栋笃笑。

许多圈内爱好者、重度发烧友、甚至职业人士中,有一种形式,或者说有人是国内脱口秀的真正领导者,称他为国内脱口秀的创始人。

黄子华这个人,不熟悉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 喜欢港剧的人可能知道他是香港演员,但在认识他的人和脱口秀重度粉丝眼里,他是“子华神”。

我作为脱口秀/阴阳怪气的重度爱好者,看谁都的脱口秀只会笑,没有别的感情。

但是,看到黄子华的脱口秀,我又佩服又遗憾。

他很佩服自己能把语言艺术发挥到这种程度,可惜广东话不好,没能最好地理解他段子里的精妙梗。

即使谐音。

2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黄子华的话,我想我是想当演员的脱口秀哲学家。

黄子华的出身当然还不错,但很难说他的童年也很好。

1960年,黄子华出身中产家庭,在香港红磡长大。

他小时候父母很早就离婚了,所以他对自己的父亲不太了解,只知道父亲和都市传说中的四大警部补是好朋友。

后来,妈妈和商人结婚了。

妈妈再婚结婚的那天,他问周围的人为什么自己不能去自己妈妈的婚礼。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结婚的对象不是他的父亲。

这是脱口秀。

由于异父兄弟姐妹众多,家庭关系复杂,他从小就要辗转于父母、奶奶、外婆几个人中间。

继父虽然财力雄厚,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温厚。 每当想起小时候的经历,黄子华总是开玩笑说公公对他最大的父爱就是不打他。

这样的童年不能说是颠沛流离,但很难说是幸福。

黄子华在童年环境的影响下,获得了超越同龄人的透明或寂寞。

在人生道路上的影响是他习惯于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依赖别人。 因为即使像家人一样接吻,他也无法依靠。

这种淡定武断的性格,伴随着黄子华的一生,以“自由”为人生信条。

少年时代的黄子华曾与同学偷过别人的船出海游玩,为此被判看守行为两年,留下案底,此后,他想以警职为生,但被拒于门外。

因为后来他去了加拿大的艾伯塔大学留学,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决定,“有用”,包括读过哲学这种对别人没有用的专业。

黄子华之间,正直的80年代,那是香港娱乐圈的黄金时代,《大侠霍元甲》 《上海滩》 《射雕英雄传》,无数经典港剧在此诞生,拥有周润发、米雪、刘松仁无线五虎将等港星。

大洋彼岸的黄子华他看到家乡成为世界的中心,看到精彩的电影、各种道路的明星聚集在这里,年轻的他第一次有了成为演员的梦想。 这是他一生中最坚定的追求,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读哲学的黄子华说,他对戏剧非常理想,“想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活出不同的人生”。

1984年,黄子华硕士毕业,返回香港。

他和无数前辈走了同样的路,参加了无线演艺培训班,但由于改革的中止,他不得不参加了无线当时唯一还在招生的编剧班,从编剧开始,一步步走上了梦想。

那一年,是周星驰从无线演艺培训班毕业,正式进军演艺圈的一年。

两位港式喜剧大师的人生道路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错位。

3

梦想可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但不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周星驰、周润发、吴镇宇、梁朝伟这些后起之星,是每一位香港演员的必由之路。 有些人闯过了那条路,成为了巨星,很多人在无数跑龙套的生活中,熄灭了自己的热情。

最后从镜头前完全消失了。

正因为很多人都死了,活下来的人更闪耀。

但对黄子华来说,情况更糟了,因为他连跑龙珠的机会都没有。

从无线编剧学校毕业后,黄子华曾在香港剧团实习,做过商业电台的DJ,从事过代课老师、出入口经理、电台、临时演员、数据采集、电视台助教、电台节目主持等演艺事业

但唯独没正经做过演员。

当那些跑龙套在跑龙套的时候,他在复印资料。

当跑龙套拿到有台词的角色的时候,他在帮同事点外卖。

当跑龙套成为一个三线配角的时候,他在电台和听众谈心。

当跑龙套终于跑成了主角开始担正的时候,他又跑了回去复印资料。

六年时间,黄子华跑遍了整个香港娱乐圈,却唯独没有跑进去。

哪怕是个龙套。

六年时间,黄子华从迷茫,到抑郁,到绝望。

他曾一度想到自杀,每当他复印的时候,都忍不住想:复印跟演戏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什么时候才能演戏?是不是我一辈子就这样了?

他曾在极端抑郁下有过自杀的念头。

最后击溃他的是电视台经理的一句话:

“你死心吧,你真的不适合做演员。

你不够帅,某个角度还算得上丑!”

这一番话让黄子华彻底丧失了希望,他想做完这段时间就放弃演戏,老老实实转行卖楼做金融去赚钱。

但,六年时间怎么能说算就算。

在这六年间,有朋友说他怀才不遇,有领导说他天生没有演戏的才能,到底有没有才,他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他要一个不需要导演允许,不需要公司答应的机会,他要自己一个人站在台上,向自己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怀才不遇。

在彻底放弃前,他要做最后一次挣扎。

于是,黄子华花了9个月时间,写了一个剧本,并自掏腰包花了数万元积蓄在香港文化中心租了300人的厅办一场表演,这场表演是由他自己过去六年在娱乐圈边缘挣扎的故事写成。

这场表演,是黄子华绝望之时,对命运最后的还礼。

要离开了,临别之际,他笑着对命运说,你折磨了我六年,我还你一拳,就一拳,不过分吧?

命运默然低头,准许了这一拳,抬头一看,这小子开挂。

4

1990年,周星驰主演的《龙在天涯》 在香港上映,一代无厘头大师登上舞台,与此同时,一场名为《娱乐圈血肉史》 的脱口秀在香港一个小剧场开幕,

迎来另一位搞笑大师——栋笃笑始祖黄子华。

表演当天,30岁的黄子华穿着黑白相间的衬衫一个人站在台上,讲了90分钟,将过去六年间在娱乐圈最外层经历过的所有心酸往事用吐槽的口吻,像吐苦水一样倾斜到台下的300个观众耳中。

当时还没有吐槽的说法,脱口秀在国内甚至在香港这样的文化中心都还尚处于无人知晓的空白状况。

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就被这种新奇的表现形式和猎奇、搞笑但又极端接地气的内容所吸引,90分钟的表演中,笑声一直没有停歇过。

当别人问他这种表演是什么的时候,他说这叫“栋笃笑”。

这是“脱口秀”在国内的第一个译名。

1990年8月30日开演的《娱乐圈血肉史》 ,引发了爆炸性的效果。

在观众热烈请求下,于同年10月,在伊利沙伯体育馆加开3场,场次越加越多,观众也越来越多。

从这天开始,栋笃笑席卷了整个粤语文化圈。

黄子华对娱乐圈的告别礼,反而成为了这个娱乐圈边缘人物正式进入娱乐圈的第一步。

2010年11月2日, 《娱乐圈血肉史2》 全球巡演首演定在了香港,而演出地点是红磡体育馆,一座被人称为每个歌手一生都想在这里开一次演唱会的传奇体育馆。

这是黄子华,也是脱口秀这种艺术形式第一次登上红馆。

这一次黄子华连开八场,场场爆满。

《娱乐圈血肉史1》 到《娱乐圈血肉史2》 ;

从300人到一万两千人;

从文化中心到红馆;

从娱乐圈边缘人到栋笃笑巨星;

这段路,黄子华走了20年。

1990年,黄子华在绝望之际用对命运反戈一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那大门后面是什么,当时的他并不清楚。

5

栋笃笑,严格来说跟美国的原生脱口秀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美式脱口秀在内容上以“冒犯”为主,而黄子华的“栋笃笑”调侃的对象从一开始就是他自己,而不会对他人有过多的冒犯,内容上更接近于国内的单口相声,但在形式上栋笃笑更有大量和观众的互动,临场反应,

这又和脱口秀的形式十分相似。

栋笃笑在香港崛起后,迅速风行,影响了整个粤语文化圈,黄子华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成功,除了内容上的优势外,也依托于“粤语”这门语言和自身的高度契合以及自身对粤语文化圈的高度理解,

因此的他演出基本闲置在香港、广东、两广地区,他说过“粤语,是我的空气”。

这当然让他和观众更加接近。

但另一个角度,也导致了栋笃笑在国内其他地区打不开知名度。

同样类型的人,还有李伯清。

方言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真正的艺术可以跨越这一切。

无数语言圈之外的人受到了栋笃笑的影响,例如周立波。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一定程度上便受到栋笃笑的影响。

而栋笃笑在两广地区的流行,也推进了脱口秀行业在两广地区的发展。

黄子华的栋笃笑在香港被捧上神坛,不仅在于它演绎的是喜剧,更在于它的悲剧内核,以及内核中展现的香港的众生百态。

在《娱乐圈血肉史》 中,黄子华把自己多年以来的郁郁不得志、演员梦做了很久一直是个梦的经历,融入到栋笃笑中,加入了大量市井小市民的日常段子,把自己的伤口和痛苦层层剖开,辅以笑料,

让观众有共鸣的同时而无厌恶。

在他后续的栋笃笑中,陆续出现了一个天天等着刮台风不用上班的男性友人阿强;

化妆化成乔装的女性友人Mary,还有一个下馆子吃饭一定会打烂碗的爷爷,以及一个永远不走运的“茄喱啡”。

这些角色永远都那么倒霉,能连续四次投资投中金融危机,能一跟别人起冲突就遇到对面车子下来五六个彪形大汉。

但他们倒霉中又有一丝丧气的乐观,在失败后永远会告诉自己输少当赢。

这里面的阿强、Mary、爷爷,“茄喱啡”,其实都是黄子华自己,也是舞台下,屏幕前那些看着他表演的无数香港小市民。

他们狡猾世故,斤斤计较,见不得他人好,但又天真善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乐观的豁达。

栋笃笑的对象是众生,而内容,则是这个世界。

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的通透,也或许是因为哲学带来的思考,黄子华对喜剧的思考超出了一般的喜剧人,他总能够在夸张戏谑的同时,表达对世界的疑问。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香港回归,面对日益紧张的社会关系,面对突然而至的非典疫情,黄子华用他的栋笃笑,将香港大众长期以来那种期待、焦虑、挣扎混杂而成的情绪,以喜剧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在引发共鸣的同时,

完成消解。

他的栋笃笑,表层是自身是对自己痛苦人生的自嘲,核心是对社会和世界的思考,而呈现出来的,是一副容易被大众接纳的港式“饮食男女”的群像。

他嘲笑自己的人生,是“茄喱啡”的一生,但“茄喱啡”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这种自黑式的嘲讽和戏谑式的升华,让无数香港人笑出眼泪的同时,看到了那个一心想着干翻世界却被世界干倒,然后有气无力的说一声“系但啦”的自己。

一如现在那些一心想着超度资本家,最后被打得哭天喊地的佛系打工人。

心酸吗?心酸。

痛苦吗?痛苦。

好笑吗?太TM好笑了。

你是主角,你会想哭,你是旁观者,你会想笑。

这就是喜剧,就是解构。

说起解构,黄子华演出每到精彩之处,台下的观众不会喊安可,不会欢呼,而是大喊“除裤”“回水”。

除裤,回水在粤语中分别代表脱裤子、退钱的意思,在黄子华的栋笃笑中,除裤,代表安可,回水,代表欢呼。

这是黄子华和粉丝中独有的互动,类似于跟B站弹幕中的“下次一定”,是一种基于群体共识的解构。

正如黄子华一般,剖开自己,将悲剧解构,化作笑料,呈现在大众面前。

6

90年-10年,这20年间,是周星驰封神的20年,也是黄子华演员梦碎的20年。

凭借《娱乐圈血肉史》 爆火的黄子华一下子成了香港娱乐圈的当红炸子鸡。

他靠自己赢得了一张娱乐圈的入场券,他想以此完成自己的演员梦,但娱乐圈却从没有将他当作一个普通演员看待过。

黄子华栋笃笑大师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形象已经被定型,这就导致作为演员的黄子华接到的角色始终单一定格在喜剧角色这一特定类型上。

有一段时间,黄子华想要做一场类似相声形式的栋笃笑,于是邀来张达明做搭档。

后来张达明成名,被TVB钦点为《状王宋世杰》 的主演,而黄子华拿到的却是作为配角的反派角色,很难说这是巧合,还是命运的捉弄。

2000年,一部为黄子华量身打造的情景喜剧《男亲女爱》 在TVB播出,剧中黄子华饰演男一号余乐天,一个日常摸鱼,歪理频出,金句不断的港式打工仔,几乎就是栋笃笑大师黄子华的真人复刻版。

该剧一经播出便大受好评,成为了当年的现象级电视剧,收视率高达50点,并在次年获得TVB年度“最佳剧集”奖。

剧中黄子华的各种金句,成为当时香港年轻人中最流行的话题,并被网友制作成表情包,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用。

甚至由于剧中黄子华扮演的角色喜欢养蟑螂,剧集播出后使得饲养蟑螂便在香港成为一种潮流。

这部剧,让黄子华更加火爆,但同时也让他喜剧的形象被进一步定型。

很多人眼中,他不是演戏,只是在戏里继续讲栋笃笑。

之后的数年,黄子华一共出演了近十部影视剧,但能够引起大众关注的依然是《栋笃神探》 和《奸人坚》 这些偏喜剧色彩,跟栋笃笑联系紧密的电视剧,即便只看名字都看得出来。

2002年的时候,机会曾经一度降临黄子华面前,国产电视剧《非常公民》 上线,邀请黄子华饰演男主溥仪。

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末代皇帝溥仪在动乱无序的年代下被命运裹挟的一生。

为了演出溥仪那种生于末世的孤独,和面对命运裹挟的无力,黄子华拼命减肥,狂瘦30斤,甚至因此一度患病。

作为演员,他的表演无疑是优秀的,但可惜剧集本身缺乏热度,即便演技在线,也依然没有收获太多的关注。

很遗憾,但不过是其中一桩遗憾。

命运的不好看还有很多。

电视剧上无法突破,电影上黄子华也不好过。

90-00年,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称霸影坛, 而同样是90年成名的黄子华,在那十年间参演了几十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无一卖座。

自编自导自演的《一蚊鸡保镖》 更是直接扑街。

曾经有一次,他在栋笃笑现场中戏称自己为票房毒药,自导自演一个现场颁奖环节,发表获奖感言,他说,他无数次的想来红馆领奖,但每次过来都是来表演。

在他原本的预想中,过去二十年,他应该已经取很多次次影帝了,但努力多年,最后的结果是一次都没有。

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要求对导演在演职表中别放自己的名字,觉得这样说不定票房肯定会更好。

他知道,是栋笃笑给了他演戏的机会,但他也知道正因为栋笃笑,他始终无法真正的去演戏。

他,只是一个说栋笃笑的人。

从来都是。

2013年,黄子华凭借《My盛Lady》 获得TVB年度视帝奖,这算是功成身就呢?还是一个慰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次颁奖,他没有出席。

在《男欢女爱》 中,黄子华借角色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定位。

在剧中女主说,你可以去做头口秀。

余乐天说,不稳定。

女主说,怎么会不稳定,有个叫黄子华的做了十年,混得还不错。

余乐天说,四、五线而已。

这是黄子华对自己作为演员的评价。

对于30岁的娱乐圈边缘人士黄子华来说,“四五线演员”曾是他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对于成名已久的栋笃笑大师黄子华来说,“四五线演员”连最低标准都算不上。

他在香港的知名度,跟周星驰、周润发近乎持平,但他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在电影里与这二人同框。

顶多是作为配角或者反派。

如果他从来没成功过,或许他会安心离开,但当成功触手可及之时,没有人会甘心离开。

比失败更让人痛苦的,是不甘。

有人说,悲凉是喜剧演员的基调,但在黄子华身上更多的是遗憾。

遗憾的是栋笃笑大师黄子华太过成功,成功到没有人会认可演员黄子华。

7

黄子华在栋笃笑中充满着对香港社会的思考,有为社会事件的发声,有对香港政府的批评,有对民众生活的理解。

是吐槽,但始于热爱,是尖锐,但只为真相。

他以犀利为民众带来快乐,以思考为民众带来思考。

但在13、14年那段时间开始,黄子华越来越不愿意在栋笃笑中表达自己的个人态度,因为香港自身作为娱乐之都,对于娱乐的容忍度却越来越低。

2014年前后,香港因贫富差异巨大,导致人们走上了不同的路。

一向爱港爱国的黄子华,在表演中表达对香港的关爱却罕见的遭遇了台下观众的嘘声。

尽管在栋笃笑中,黄子华时常会出现一些批判社会现象的桥段和看法,这更多的是出自于对民生的关注而非政见表达,实际上他个人的立场是非常中立的。

但在许多人眼中,表态不绝对,等于绝对不表态。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民众要求他为各种社会实践表达立场,而他中立的态度,在许多人眼中,就等于“背叛”,是对香港的背叛,也是对观众的背叛。

有人说要“封杀”他,有人说要“罢看”他的演出。

作为“栋笃笑之父”,这种“罢看”对他毫无影响,但作为一个香港人,他被伤到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只是说真话,就要被人咒骂;

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崇尚“面斥不雅”的香港人,如今竟可以因为意见相左,而反目成仇。

他看不懂这个香港,也看不懂这个时代,他曾经神情悲怆的对镜头说:

现在的香港已经让我笑不出来。

2018年,7月,58岁的黄子华在香港红馆举办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演出—— 《金盆啷口》 。

场内,观众欢乐的喊着“回水”,场外,敌视者高喊“罢看”,一墙之隔,两种声音,宛若两个时代。

表演结束,黄子华就此封麦。

从此,他的喜剧,留在网络供人回味,他的悲剧,只属于他自己一人。

8

在他封麦的前一年, 《吐槽大会》 正式上线,这是脱口秀在国内第一次大范围的进入大众视野。

2021年,栋笃笑再也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出现,海派清口彻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李诞带着一众脱口秀演员以破竹之势,冲到台前,摘取了那颗高悬已久的果实。

在黄子华沉默的这三年中,国内的脱口秀行业开始加速发展,成为了国内娱乐圈中一股新的潮流。

这一切,不知道他是否看在眼中,不知道他是否依旧在遗憾,但现如今,一切都无所谓了。

黄子华已经不想再说话,而时代也不想再听他说话。

笑是生活的解药,但有些生活从来无药可解。

离开栋笃笑的黄子华开始投资电影、演出、全身心投入的去做一个演员,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真的很喜欢演戏。

或许,栋笃笑,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已经圆满了,但演艺,依然是个遗憾。

他曾是蝴蝶,蝴蝶飞不过沧海。

后来他翅膀硬了。

却发现沧海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