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的导师
刘积仁是传奇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1988年33岁的刘积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随后在争论中创办东软集团,完成了从教授到商人的华丽转变。
图为刘积仁
教授转型企业家:学“谈钱”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成立,刘积仁雄心勃勃地参加了研究室,但现实几乎是绝望的。
刘积仁只有一个半房间的研究室房间、三个人、三台坏了的电脑,少得可怜。
这意味着刘积仁需要自己提高收益,可以继续研究。
当时国内的软件市场,充斥着盗版,既没有资金也没有人才。
在贫困的现实中,刘积仁开始了他探索技术梦想的历程,但实际上最终商业实现了他的技术理想。
图为刘积仁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积仁看到了新的市场,抓住了机会。
当时,日本alpain株式会社一行来到东北大学寻求承接汽车内部软件系统的研究室,刘积仁对该技术的构想和能力得到了日方的欢迎,日方购买了技术,建议刘积仁定价。
令人意外的是,刘积仁咬紧牙关报出了自以为是的天价——30万美元,也就是150万元人民币,对方马上答应了。
要知道,当时刘积仁的研究室一年只有三万元。
那一刻,刘积仁意识到科研成果可以真正有效地转化为资本,日本市场成为东软的第一桶金。
这次“钱”的故事,让刘积仁看到了技术的资本价值。 当刘积仁开始“谈钱”时,标志着思想者开始吃人间烟火,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应运而生。
在洪水中卖救生圈是最好的生意。 刘积仁读书生气,开始从现实的角度思考问题。
创立以来,东软的发展一直很大胆,1996年东软上市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但东软仍然采取了进取的策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东软也在激进地收购。
这与刘积仁在洪水到来之前销售救生圈的战略分不开。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对世界经济的一声喝彩,当所有企业都勒紧裤腰带生活的时候,IT行业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东软此时拉开了全球化整合的序幕。
在许多企业依然收缩的情况下求生存之际,东软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布局。
图为刘积仁
2009年在美国、欧洲分别成立公司,东软一天之内收购了芬兰公司三家手机软件公司100%的股份。
通过这次收购,东软获得了很多尖端人才,还开始了芬兰的当地业务。
洪水中,卖救生圈的刘积仁打出了大一笔。
刘仁善于做生意,不仅体现在他对时势的把握和突破上,也体现在他的“东软模式”上。
“以软件技术为核心”,开始探索东软多元化发展,将业务线延伸至家庭和个人消费市场。
儿子的人生道路,在他自己行走商场的过程中,刘积仁认真改革,勇于进取,在把握时势中带领东软前进,60岁重新创业时获得了37亿投资。
在商场里无计可施的父亲,在生活中,让儿子刘峻麟感受到了父亲那深深但从未说过的爱。
小时候,刘峻麟希望父亲什么也不说,所以他专门请父亲看电影。 故事里有很多亲子亲密的场景。 电影结束后,刘峻麟不经意地说:“我觉得电影里的父子俩很好。”
但是,刘积仁的回答很硬。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 我们不是这样的。
”。
图为刘积仁
在商业上,刘积仁从来不教儿子具体的商业战略,也很少帮助刘峻麟。
但是,当刘峻麟创业失败陷入低谷时,他的父亲刘积仁也会帮助他,但决不会搀扶他往前走。
他相信做生意要看天分,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最刻骨铭心。
而刘峻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次跌倒,一次爬起来,越来越成熟。
每个父亲都像渔船上的老人一样,在你落水的时候可能会伸出手来,但他永远不会载你到终点。 因为父亲知道。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必须自己走。
教授开始学“谈钱”,离商务人士也不远了吧。 软件大佬如何打造长IT这个“短命行业”? “爱”不好的父亲怎么为儿子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内容登录喜马拉雅搜索《四十年四十个家族》专辑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