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出版社当编辑有前景吗

一位出版者故事商务君说,前不久,第十四届韦勇出版奖颁奖大会在邹韬奋老师的故乡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举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理事长兼总经理何龙获此殊荣。

这不是何龙第一次获得出版业的全国性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入行33年,从普通编辑到出版社一把手,何龙手中的图书和他个人获得了众多荣誉。

但是,最喜欢的角色是什么? 当被问到时,何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编辑”,说:“选择事物,结束一生,真是万幸!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何龙自1990年入行以来,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何龙坚持“以编为本”,始终把发现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作为自己的出版信条。

33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编辑做起,先后负责湖北科技出版社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两家出版社,成为细分出版领域的佼佼者。

他出版的作品获得国家级出版“三大奖项”,入选国家重点出版项目,打造了上亿元的图书产品线和图书品牌。

在主题出版、精品出版、融合出版、出版管理、人才培养、“走出去”等方面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第二届湖北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多项荣誉。

在众多荣誉和成绩面前,他对自己的身份依然是“编辑”,“选择事物,结束一生,有福了! ”。 何龙在第14届韩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上获得误打误撞入了行

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浪潮的席卷,新旧交替,从社会经济到大众娱乐,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张之路的《活着》、曹文轩的《白鹿原》、黄沛佳的《第三军团》、秦文君的《草房子》、张秋生的《我要做好孩子》、郑春华的《男生贾里》等,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何龙偶然被分配到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了自己的出版《学徒期》。

初出茅庐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认识原创儿童文学的“大人物”,然后开始长达33年的编辑生活。

对何龙来说,从事出版似乎是在蒙混过关,但冥王星似乎有命运。

何龙出生于湖北随州,从小就爱动脑筋,善于学习。

大学期间,他学习了中文。

1990年大学毕业后,他先按计划分配到襄阳市委当公务员,不久就说:“正好赶上出版社,想‘做人’。” 当时,他对出版几乎没有概念,“那时能在出版社工作,是很多人都追求不到的好机会。

”就这样,错误地撞到了行上。

请不要想。 进入湖北省少儿社会后的第一个单位不是编辑。

正好赶上出版社体制的体制改革,为了实现管理规范化,加强编辑管理,何龙入职后成为编辑室的编辑工作,主要负责图书宣传工作,至今已有8年。

编辑室的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何龙精通出版管理,今后从事编辑工作善于理解宏观政策,从顶层设计考虑图书出版,策划出版,巩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选题基础。

闲暇时,他还阅读了大量叶圣陶、张元济等出版的大家的人物传记,学习了他们的编辑思想、编辑精神和编辑实践。

1998年,经过何龙的反复努力,他调到了儿童文学编辑部。

据他回忆,多亏专业的老编辑,湖北少儿社当时是国内儿童文学出版的重镇,众多名家的第一部成名作出自该社。

孙幼军的《小巴掌童话》、徐鲁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金波的《怪老头儿》、高洪波的《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等。

同年,湖北少年社在云南组织儿童文学笔会,邀请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常新港、梅子涵、董宏猷、沈石溪等儿童文学作家采风。

在那次笔会上,年轻的编辑何龙第一次认识了这些“大腕”作家,开始了自己的儿童文学编辑之路。

而在老编辑的带领下,何龙策划出版了张之道科幻文学作品《林中月夜》,成为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唯一获奖科幻作品。

当编辑第三年就拿了全国出版大奖叶圣陶将编辑责任归结为“文化成果的探索者、文化产品的设计师、作者稿件的理发师、文化传播的门卫、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

在“磨”儿童文学作家和稿件的过程中,何龙又向一位青年作家杨鹏“挖”,创作了“校园三剑客科幻小说系列”。

我没想到,这本书因品种多、影响力大而被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里程碑,至今仍是国内儿童书籍市场的畅销品牌。

1997年,杨鹏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在科幻文学界崭露头角,逐渐成名,但主要在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

随后,在杨鹏同学的介绍下,何龙认识了杨鹏,并策划了“校园三剑客科幻小说系列”。

何龙回忆说,当时被作品中的想象力所吸引,想把这个主题新颖有趣、科学探索的作品带给孩子们。

2001年6月,也就是何龙主编的第三年,这本书正式出版,共有两本12册,此后获得了当时出版业的最高荣誉——第六届中国图书奖。

“校园三剑客科幻小说系列”谈起这位编辑生平的第一部代表作,何龙的自豪与自豪溢于言表。

在此之前,他已经两年没拿到年终奖了。 从这本书开始,他策划出版的书无论是品种还是利润都在公司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何龙看来,新编人最快的成长方式之一,就是先固定出版领域,研究和学习相关理论著作,成为能与该领域作家和评论家对话的“专家”,“也要研究同行编辑的作品。

弄清楚作者、责任编辑、美术编辑是谁,人为什么这么策划,别人做得好的根本原因,想想自己是编辑负责人的话会怎么做。

除了儿童文学,湖北少儿社少儿科普板块在当时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该公司出版的《少年科学展望台丛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书首发式,年发行量达120万套,获得国内几乎所有图书大奖。

在儿童文学领域有了良好的经历后,何龙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选择逻辑,开始将自己的编辑策划力转嫁到少儿科普板块上,并与李煜佩、刘兴诗、叶永烈等知名科普作家合作,打造少儿科普“镇社三宝”。

这几套书现在还在卖,每年卖三四万套。

《少年科学展望台丛书》的何龙发现,首都师范大学李玶佩教授的作品知名度高、体量大,但相对分散、不成体系,于是开始考虑重新策划李玶佩作品的包装,并于2008年出版了《李玶佩数学故事系列》。

根据其内容分为数学史故事、侦探故事、童话故事等,提高李毓佩作品的品牌辨识度。

该系列出版后先后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多年来,该系列不断升级改版,已累计推出10个套系,近70个品种,畅销逾500万册,累计发行码洋超1亿元。

同时,李毓佩陆续将自己的主要作品都交给长少社出版,所有作品年均销售码洋近3000万元。

“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刘兴诗是科普界声名显赫的老作家,何龙很早就想跟其合作,如:科普系列“大自然之谜丛书”等,后来,出版社的科普团队也沿用类似出版思路打造了李毓佩系列,

全新策划出版了“刘兴诗爷爷讲述”系列,其中既囊括了刘兴诗的《悄悄话》 《极限幻觉》 等旧作,也有新创作的“‘一带一路’青少年普及读本”等。

目前该系列包含13个套系,近50个品种,每年销售近3000万码洋。

“刘兴诗爷爷讲述”系列在名家IP的品牌化经营过程中,何龙萌发出更大的“野心”——出版一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影响几代人的优秀少儿科普读物,将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教育相融合,

为中国孩子打好科学底色。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共同策划了“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第一批20册出版后便获得当年的中国出版政府奖。

2021年,该书系升级改版为“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担任主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和何龙担任执行主编,分辑推出,

作品涵盖科普经典、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学考察等不同体裁和内容,引领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

围绕该书系打造了两个亿的产品线,至今仍是长少社的常销产品。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在科技出版领域“大展身手”

通过一系列的“双效”作品,何龙逐步成长为社内的编辑中坚,于2010年升任湖北少儿社副社长,后又短暂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于2012年7月就任湖北科技社社长兼总编辑。

从文学到科普,从少儿出版到科技出版,何龙也经历过“很多稿子都看不懂”的时刻,但按照自己“从细分领域最好的作品学起,从最好的作家合作起”的编辑理念,他逐步找到了抓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龙读到了美国克瑞顿大学哲学教授袁劲梅追忆已故生物学家袁传宓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国地理》 ,文中讲述了袁传宓一生为保护长江刀鱼所做的努力,

直到去世前还在为长江的环境保护问题奔走呼吁。

也是在他上任当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世界地理》 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打破了业界“科技出版无缘国家级图书大奖”的认知,

该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描写了国内育种专家程相文的故事。

“同样是写科学领域的事和人,纪实文学能将重大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结合,更有温度、更打动人。

”这两件事也让何龙开始思考:科技出版“不能为了科技而谈科技”,科学要与人文结合,科技要与生活结合。

为此,他专门成立科普编辑部,决心做“科普人文系列”。

期间打造的“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由杨振宁、王梓坤、王绶琯、张景中、杨叔子、刘嘉麒等院士担任顾问,知名科普作家叶永烈担任主编。

6年时间该书发行码洋超5000万元,丛书“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作品之一,卞毓麟的《一步三回头》 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荣誉。

这套丛书被盛赞是“我国高水平原创科普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生动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普创作走过的光辉历程”。

同样用“小切口、大叙事”形式,何龙策划出版了一批讲述我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题图书。

如讲述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总设计师程不时的故事的《玉米人》 ,讲述我国植物学家钟扬如何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蜕变为时代楷模、国家战略科学家的《追星》 。

与其他出版门类有所不同的是,科技专业出版“急不得”,必须细火熬粥,慢工出细活。

通常情况下,一个专业科技出版重点项目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培育。

在湖北科技社任职期间,何龙策划储备了一批重点科学技术与工程出版项目。

如“中国油菜之父”傅庭栋的《腾飞之歌:一个飞机设计师的回忆》 一书,2012年组稿,2019年6月首次出版,后于2021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同样,“现代创伤医学丛书”“高光谱遥感科学丛书”“医学院士丛书”“中医流派大典”“中国历代花经国家古籍项目”等重大项目,大大提升了该社在专业出版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这些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选题,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出版思路。

在科技与生活结合方面,何龙则打造了全国市场排名第一的“绿手指”园艺图书品牌,在图书之外,还涉及国际园艺研修、国际园艺论坛、园艺一站式服务等,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注册的园艺图书品牌。

随着“绿手指”品牌的迭代,其运营主体也经历了“编辑部事业部子公司”的发展过程。

此外,何龙还尝试将湖北科技社北京中心公司化运营,联合武当杂志社成立武当书局,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成立中船书局,在时尚体育、运动医学、高端动物医学、武术、船舶制造设计等专业出版领域打造了不少好书。

在何龙看来,出版跟新技术总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青铜器、竹简、缣帛、造纸、计算机,技术进步改变的只是知识载体,让知识从达官贵人的专利变成寻常百姓的生活日常,“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好内容,

数字出版对出版人来说应当是机遇,而不是困惑,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载体和形式,满足读者需求。

”他说,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再到融合出版,出版工作者要做的,不过是“不忘编辑初心,回归出版本真”。

“科技出版应该是新技术运用的先行探索者、积极实践者。

”何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打造的“绿手指一站式知识服务平台”入选国家项目库,

先后获得资助金额500多万元;“新昆虫记:基于AR技术的青少年出版工程”则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国家新闻出版署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为了让新技术在科普出版中实现有效运用,推动专业出版“走出去”,湖北科技社承建了中国科学院“中非合作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服务平台”项目,运行“肯尼亚植物志在线”,还在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支持下,

于2016年7月在非洲肯尼亚成立公司——英爵意。

该公司以肯尼亚为中心向东非乃至整个非洲辐射,搭建中非文化交流平台,向非洲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讲好非洲故事,促进中非人文交流。

英爵意公司是中国大陆在非洲设立的第一家出版公司,已推出《至诚初心,播种未来——钟扬:青少版》 《杂交油菜的遗传与育种》 等图书;十年规划项目《肯尼亚国家遥感图集》 首批成果前不久正式发布。

何龙在任的6年时间,湖北科技社的销售规模和利润都大幅度增长,多部专业著作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级“出版三大奖”,如“中国第一条长大高速铁路干线技术创新工程”丛书等,

为该社争取到文教出版资质、养生图书出版资质、电子音像出版资质等至少5个出版资质,以及湖北省中小学免费地方课程《中非建交一甲子》 《肯尼亚国家植物志》 两门全学段教材,为后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因为在科普出版方面取得的成绩,何龙个人当选为第六届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回归少儿出版“再出发”2018年7月,在科技出版做得风生水起之际,何龙被调回长少社。

当时,长少社已成为国内率先成立的少儿出版集团,控股海豚传媒,还培育了一个新三板幼教上市公司——爱立方,加上异地子分公司和幼儿园等业务,集团化运营的新挑战摆在何龙面前。

在对内外部进行充分调研后,何龙提出了第一个发展目标——做大做强本部,突出主业。

在内容建设、渠道建设、融合出版、“走出去”、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发力,打造“长少”精品出版品牌。

内容上,一方面,坚持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并举, 《生命安全教育》 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 《心理健康教育》 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连续4年实现了每年都有作品入选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不断斩获国家级出版“三大奖”,2022年共4部作品入选“中国好书”月度榜单,2023年截至目前也有4部作品入选。

另一方面,从去年底开始发力畅销书,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今年有《冷湖上的拥抱》 《马兰的孩子》 等作品跻身开卷少儿类畅销榜。

何龙表示,精品出版和市场畅销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最大的难点在于作者能否坐得住“冷板凳”,花很长时间去创作一本经得起读者推敲的好书;出版社能否不求“短平快”,下功夫打磨一部市场认可的精品。

“在当下能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作品,要经过‘放大镜’”,禁得住‘显微镜’来审视的。

比如,将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历程与中国石油工业史相交织的儿童小说《少年聂海胜》 ,光改稿会就开了三次;讲述‘天眼之父’南仁东和天眼射电望远镜背后故事的《沈石溪动物小说画本》 ,

作者王宏甲是成人作家,这是他第一次给孩子写书,经历了从排斥到欣然合作的过程;展现白鳍豚特别生存故事的长篇小说《冷湖上的拥抱》 ,更是七八个编辑群策群力做出来的。

”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 《追寻》 《马兰的孩子》 在优质产品线建设方面,各板块齐头并进:儿童文学板块,一是在“镇社之宝”“百年百部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的基础上加码,

致力打造“百年百部三大工程”:亿元销售工程,连续4年年销售码洋过亿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出版工程,每年输出一个语种,10本书;有声读物融合出版工程,不只是将图书内容进行有声化,

还与国内高校合作建设中国儿童文学文献数据库。

二是高举中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生态文学两面原创旗帜,培育“金凤凰名家原创儿童小说”系列、“红蜻蜓新锐作家”系列、“小溪流童诗”系列等品牌产品线。

三是从2019年开始,以统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板块推荐阅读的名著书目为开发对象,打造了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名著阅读产品——“整本书阅读”项目。

该项目以逆向思维,只做线下不做线上,打造了两个亿的产品线。

科普板块,在上文提到的“镇社三宝”稳住科普出版基本盘的同时,打造“院士科普”系列、 “写给孩子的高科技前沿”“农院士给孩子话农事”系列等科普精品出版项目。

图画书板块,2019年策划推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首批作品近50种,围绕该书系积累原创作家作品。

原创精品板块,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的指导下,“长江杯”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是长少社培育和发掘原创精品,体现社会担当的重要举措。

连续两届“长江杯”收到参赛作品近800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赵菱、孟宪明、胡永红、杨娟、王巨成等多位名家的作品。

在内容建设方面有所储备之后,何龙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渠道发行和营销推广工作:仅2023年就走访了6个省,做市场调研,联络合作渠道。

为推动党建工作与青少年阅读深度融合,他领队将“楚天少儿悦读季”阅读活动与长少社“红扣子”党建品牌融合为“红扣子楚天少儿悦读季”,释放党建与业务融合1+12效应,

目前正以“政府引导、业界整合、社会参与、师生受益”的模式,开展各项全民阅读工作,逐步搭建起全面展示湖北省中小学生阅读风貌的平台。

“红扣子”党建品牌荣获“全国党建创新十佳案例”银奖,致力于从党建品牌到出版品牌、文化品牌的探索。

今年上半年,长少社还牵头成立“南方七省童书阅读联盟”,与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湖北省中小学阅读现状调查……目前,长少社正在筹建长江阅读研究院,推动少年儿童智慧阅读成果转化。

长少集团积极探索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对现有的出版资源进行拓展和整合,

策划推出的“沈石溪画本融媒体出版工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融媒体出版物项目”“课外时光少儿个性化数字阅读知识服务项目”等数字产品和平台获得了多项荣誉,

如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国家新闻出版署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获评首届虚拟现实新闻出版创新应用案例等。

长少集团也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示范单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双百工程’示范企业、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单位。

得益于自己在融合出版方面的出版实践和理论探索,何龙于2022年编著了《少年聂海胜》 一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在为该书作序时称,“该书的研究视角新颖。

其将科普出版置于中国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中国出版产业转型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之下,指出科普出版拥抱新技术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科普出版产业只有融入新技术的浪潮,才能冲破相对固化、僵化的业态樊篱,突出重围,获得新生。

对新技术在科普出版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思考和前沿理论探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称赞何龙敏锐地抓住了新技术给出版业应用带来新变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与了解技术在出版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也为出版从业人员提供了运用新技术的指南与手册。

并表示“书中介绍的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科普出版,同样也可以用于童书出版、科技出版、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等领域”。

日前,商务部公布了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入选公示名单,长少集团“百年百部”经典书系对外翻译工程入选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5年来,“百年百部”经典书系对外翻译工程依托该社“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和“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两大产品线,让一批少儿精品出版物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

据悉,共有90余图书品种版权输出到16个国家,如俄罗斯、日本、英国、波兰、意大利等。

当然,一切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一支过硬队伍的支撑,有效机制的保障。

长少社于2019年底正式组建精品出版工作领导小组,由何龙任组长,总编辑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分管内容生产的副社长和首席编辑,集全社之力,从人、财、物等方面全方位保障精品出版。

做了33年出版,从基层到社长、总编辑,经手的畅销书不少,所获出版荣誉颇多,当被问到最喜欢的角色是什么时,何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编辑”。

他认为,做编辑,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准定位。

既然选择从事这个行业,首先要有一种内在追求,坚守出版初心,还要吸取榜样的精神力量,坚持聚合一流资源、打造一流精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脑力和笔力。

关于一个新人编辑如何迅速入门和成长、编辑与作者的相处之道、如何实现出版“双效”、出版社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等关键问题,以下是何龙的回答:Q:做了30多年编辑,

您认为编辑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什么?对年轻编辑有何建议?

A:做编辑,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既然选择从事编辑这个职业,首先要有一种内在追求,坚守出版初心。

不能编辑了一辈子直到退休都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甚至拿不出一部代表作。

其次,要吸取榜样的精神力量,比如学习老一辈出版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做嫁衣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甘愿坐“冷板凳”,专注于文化事业。

因为出版和其他行业不同,你选择这个职业就要明白,你做的是要给自己孩子看的书,情怀和理想是初心也是动力。

现在很多编辑自己都不读书,或者说对自己从事的出版领域和门类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谋生手段,是做不好出版的。

最后,要坚持聚合一流资源、打造一流精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脑力和笔力。

过去说编辑是杂家我很认同,但我更看重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编辑。

“研究型”并不是指你要做学术,成为理论家,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或卓越的编辑,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鉴赏能力,要有跟相关领域专家对话的能力。

比如审读某部作品时,好与不好,你要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需要完善或修改的地方,你要让作者心服口服。

所以一个编辑新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定位自己的职业成长方向,比如少儿出版细分为文学、科普、绘本、文教等,术业有专攻。

第二步,完成定位后,去研究这个领域最牛的产品、作者和编辑。

无论是引进版还是原创,只有对标“最好的”,你才能快速成长。

Q:您认为,一个好编辑跟作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A: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关系。

我编儿童文学的时间短一点,编科普作品的时间长一些,在跟作家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之间几乎都超越了工作关系,变成了朋友,甚至跟一些年纪较大的作者成为忘年交。

其中有感动,有信任,也有感恩。

比如动物小说作家梁泊,我策划出版了一套他的动物小说系列,虽然当时书卖得一般,但在得知他生病后,我们提前给他付了稿费,这件事让他深受感动,据他的老伴说,他直到临终前还在念叨这件事情。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些科普大家们,他们对于出版社的信任和看待名利时的淡泊。

和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老师合作时,每次到了审稿阶段,我们会把版权合同附在修改稿文件里一同给他,他看都不看就签了字,还乐呵呵地说“小何,我要给你们多少钱?”,他们根本不关心稿酬。

还有在邀请叶永烈担任“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主编时,不少作者已去世,资料收集和作品授权都犯难。

当时,正是得益于叶老家里一整层的图书馆,收藏了建国以来的经典科普作品,才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等的作品,也是在他的引荐下才得到授权的。

李毓佩老师亦是如此,他亲手把所有的作品交给了我,这是对我的高度认可、信任,也是一份慎重的托付!

包括最早认识的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等儿童文学大家,后来我离开少儿出版后,我们依然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也始终关心着我个人和湖北科技社的发展。

Q:在超级畅销书影响着一家社市场占有率排名的当下,出版要如何实现“双效”平衡?能否分享一些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经验?

A:我们总说社会效益优先,“两个效益”结合,打造畅销书及常销书,无论对于编辑个人还是出版社经营发展,基本思路是一致的——编辑个人要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出版社要有品牌产品。

如果编辑只想挣点小钱,出版社只想完成短期任务,而不进行长线规划,对个人职业成长和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当然,真正要把这个事落到实处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出版社从出版理念上进行顶层设计,追求特色和精品出版,选题首先应该具有价值。

我相信只要做出了真正有价值的好书,哪怕在市场上不动销,依然能取得社会效益,并给编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编辑的一本书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从省委宣传部到出版集团再到出版社,各个层级都会给予奖励。

所以,我在长少社主张编辑每年都要有一两个主打产品,可以以“中国好书”月榜等权威奖项作为参考,对自己策划的作品进行常态化检阅。

第二,毕竟优质作家和资源是有限的,好项目是需要培育的,机构负责人在掌好舵的同时,还要调整和设计好考核机制,员工才能不迷茫,劲往一处使。

我在湖北科技社任职期间,是不给编辑部下任务的,反而提高了大家的生产力,效能更高。

现在长少社绩效考核整体坚持多劳多得原则,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事不对人”,由社里统一分配给各分社,再由他们内部进行二次分配。

这样一来,以项目制培养年轻编辑,就算是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案头编辑,在项目中只是做了一些辅助性工作,仍然会有一定奖励,在让新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保证其个人收入,进而促进他的个人成长。

同时,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精品原创出版基金,每年拿出300万元来补贴精品原创作品,以激励和鼓励编辑创新。

第三,“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经营班子再将任务分给各部门”这种分包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过时,现在我们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无论是分管领导还是部门负责人,先考虑帮团队完成任务,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无论是社长工程还是总编辑工程,都需要领导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亲自参与具体项目,并要求班子成员既要在年度选题中有引领性项目,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为团队提供好的想法和思路,整合优质资源,并帮助他们去完成或完善。

Q:最后,对于少儿出版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思考?

A: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拥有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一流编辑团队;重点在于出版内容的高质量。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出版业从不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

缺的是优秀的人才,好项目、好策划。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只会让编辑的原创能力越来越具有核心竞争力。

而所谓的图书原创能力,除了原创选题外,还包括优秀作品的选编和重新包装的能力,这就取决于编辑发现、挖掘选题的眼光和能力。

我在内部经常给编辑讲:新时代少儿出版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每个编辑每年编一本代表作,出版社每年编一本“中国好书”,就很好了。

《冷湖上的拥抱》 招人啦!快来和商务君做同事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