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余音绕梁余音什么意思

那个声音,和河水一起起落,响彻了1200年。

沿河寻找散布在长江文脉上的痕迹碎片。

下次来长江涪陵江段,我想访问横亘在这里的水文古迹——白鹤梁。

这个季节的长江并不像想象中的浑黄激流,反而呈现出乌江般恬静的气质,朦胧的小雨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水的气息。

前面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沿河而建,石梁沉浸在后面的水域中。

我驻足江畔,凝视江面,思绪万千每日时光中溯——日月东升西落,水继续奔流。

我从河里升起一根石梁,像不屈的脊梁骨。

与湍急的河流不断搏斗,发出原始的自然轰鸣。

不分昼夜,石梁在河水的冲刷下逐渐变圆,时而泡在河水里,时而浮在水面上。

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工具开始在石梁上题刻。 从那以后,石梁的雕刻越来越复杂,看梁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跑着喊着,喜悦的叫声响彻岸边。 “石鱼出笼,丰年现! ”

这劈头盖脸的吼叫声打开了白鹤梁与人类文明的对话,古老的低语,随着它的背影渐渐变得温柔起来。

但是,在这片水域,已经很久没有“说话”了。

1992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启动。

三峡水库的建设使蓄水位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鹤梁将永远沉入河里。

幸运的是,眼前的水下博物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白鹤梁的题刻,保持了曾经的声音。

我刚进地秀馆,就被躺在中间的石鱼迷住了。 原刻于石梁,因石鱼与梁连接点薄弱,经河水长年冲刷,最终脱落,入馆妥善保存。

川流和岁月将它雕琢成沧桑,但它也荡涤了光泽,仿佛昔日江水起落所隐藏的灵魂的身影就在眼前。

陈列馆的墙上挂着历史介绍和题刻展品,巨幅画中,一位老仙人行云流水。

这本来是关于“白鹤梁”的传说。 在一个叫尔朱通微的道士修炼的路上,在石梁上骑着白鹤化仙去了,于是将石梁冠名为“白鹤”。

构成今天白鹤梁的美丽传说。

这些故事隐藏在历史的川流中,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它们汇聚于此,共同构成长江的文脉。

水下博物馆的精髓在于水下参观区,有两部电梯直通水下。 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无压容器,保护着最丰富集中的白鹤梁中段。

进入水中参观区,透过“潜水艇”的圆形窗口,我看到水中刻着沉默的白鹤梁的标题。 可以清楚地看到碑文,它们有光泽,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我路过“神仙福慧,山水因缘”,与“元符庚辰涔翁来”擦肩而过,又看到了“中流砥柱”。 72个枯水年的水文资料和万字碑文在潋滟水中闪闪发光,古老而生动。

尽管事先有所预料,但当看到保存完好的碑文时,内心依然是无法忍受的震惊和澎湃。

我用手轻轻掩映在窗上,冰凉的水流仿佛从指尖绕过来,长江千年的风声转瞬回荡在耳边,采石声、说话声,伴随着微弱的鹤鸣,一望无际……

白鹤梁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引领我走过那段过去——

我仿佛遇见了一个遥远的梦,梦的开始是唐广德元年,那是长江上一个普通的黄昏,暮色四合,渔歌迟了。

一只白鹤叫着飞来,停在石梁的一个题刻旁。

而旁边,时任涿州巡抚的郑令珪,命令石梁完成最后一座雕塑。

石梁上刻着他完成的申状题记。 “据左都押衙谢昌瑜等人的状申,大江中心的石梁上,有古记和水标,有石鱼两条……即年丰稔。

”白鹤梁用苍老的声音说道。 它是人与自然、水文和农业联系纽带的开始。

“石鱼出水兆丰年。

从此,人们开始根据白鹤梁长期观测长江水位。

165段题刻和18尾石鱼是涿州人民世代传承的智慧和美好祝愿。

时间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涿州州牧萧山拱廊来到白鹤梁,见唐代石鱼风化剥落,命人重刻双鲤代替唐鱼,题《重镒双鱼记》。

此情此景,如同勤劳智慧的唐朝人对石鱼的雕琢,在同一个斜阳江的阴影中,不同时代的涿州人同心同德做着同样的事。

这一千年的工程,如同奔流不息的川流,给人带来了生机,白鹤梁的声音也许会逐渐苍老,但绝不食言。

我重拾了这份思念,静静地沉思着。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现代观测手段更加丰富先进,不再需要白鹤梁进行水位监测,但梁上的历史和传承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幸运的是,在这片水域下,白鹤梁的声音并没有消失。

走近了,几千年的长水声,依然能把它灿烂的文明历史带到我们面前。

1200年后,它的余音依然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