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0周年版本区别
太荒谬了! 他们说《哈利波特》不是JK罗琳写的吗?
最近,再次由外国演艺界的操作更新了“三观”。
正当娱乐还在声讨“手术刀之类的”、“女权主义”、“死亡凝视”的时候,海外却进一步升级“变性人群体”的权益,将其推向“政治正确”的高度。
《哈利波特》的原作者JK罗琳不能出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公开20周年的纪念活动。
也许是因为舆论的压力,制作方在《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播出前发表了特别声明。 她并不是故意“剪掉”的,而是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出演。
罗琳的个人采访也出现在了《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年,也明确了当年角色的细节。 当我第一次看到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时,大家都非常兴奋。
因为丹尼尔自己和罗琳的书里的哈利波特几乎一模一样。
《哈利波特20周年》的制作和上映极为罕见,20年前很多人还是孩子,20年后却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对影迷来说,那每一帧都是情感,也是无限的回忆。 但是,创造这个魔法世界的原作者的缺席,对《哈利波特20周年》表示遗憾,成为了2022年最大的闹剧。
罗琳自己引起巨大争议的经过就是这样。
2001年11月6日,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登陆美国。
电影上映后,瞬间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地的电影院。
人们第一次通过这部电影发现了特别的“魔法世界”。
这里有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 学生们正在用猫头鹰传递信息。 学院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奇怪的魔法。 那个有好的也有坏的。
多亏了这部电影,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背负着很多秘密的神秘少年“哈利波特”、别人家孩子的“赫敏”妹妹、吃着奇怪糖的精神小伙子“罗恩”。
正是这部电影,让世界知道了制作这个“魔法宇宙”的母亲JK罗琳。
但没人想到,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20年后的2021年,电影制作人准备制作纪念电影的特别节目时,却“开除”了原作者,称《哈利波特》并非出自罗琳之手
仅仅是因为两年前,网上就有关于“变性人政策”的讨论。
01 .“变性人”大讨论这场“惹祸”的“变性人”大讨论的起因是罗琳所在国于2019年9月通过的政策法案。
主要针对变性人认定计划实施简化的调整政策,目的是让没有做过变性手术的人只要在心理层面认定自己的性格,也可以被视为变性人。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从外表还是生理状态都是男性,只要心里觉得自己是女性,他就是变性人。
这样的认证结果是,被“认证”为“女性”的人,在社会上可以作为“真正的女性”去女厕所、参加女性体育项目,或者被允许其他女性做。
JK滚动“引起的”大灾难就是由此而来的。
一位名叫玛雅福斯特的英国商业国际发展研究员得知政府的这一政策后,在自己的社交账户上首先提出了反对方的质疑。
玛雅表示,这项政策的制定涉嫌压缩和侵犯女性的生存空间。
为了证明自己的意见,玛雅在社交账户上接连转发了跨越性别的人们的争论事件。
其中包括2017年因伤人罪被判有罪关押在女子监狱,两个月内连续侵犯4名女子狱友的51岁白人男子卡伦怀特案。
作案前,卡伦怀特已是一个变性人,曾作为“女性”生活了两年,法官读作“心理是女性”,将他送进了女子监狱。
但是,没想到留下男性生理器官的凯伦会克服心理障碍,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
接下来是2018年参加女子田径比赛的变性人伊尔伍德。
他同样在没有进行性别手术的情况下,以男性生理状态参加了女子田径比赛。
毫无疑问,他轻松获得了那场比赛的冠军宝座,并因此打破了比赛记录。
因此,玛雅的不满是,让有“男性体魄”的变性者参加女子体育是不公平的,无限制地放宽变性者对人的权益也会对女性群体造成威胁。
面对玛雅的疑问,网络上没有回应大批群众,很多人指责玛雅的发言过激和歧视。
玛雅所属公司也第一时间辞去了她。
只有著名作家JK罗琳在玛雅被解雇事件发生后,在网上公开声援玛雅,说:“不管怎么打扮,怎么称呼,怎么和人睡觉都是你们的自由。 反正大家都生活在和平安全的美好环境里。
但是,不能用“性别事实”来压迫女性的事业吗? ”
说实话,罗琳的发言从东方人的角度来看一点缺点也没有。
一个小集团的出现,并不等于取代另一个集团,而应该让小集团融入主流大佬,成为其中无差别的一员。
但是,无论是玛雅还是罗琳,在西方人看来,她们的发言明显充满了歧视和敌意。
2020年,当人类被瘟疫左右的时候,傲娇的月亮如期到来。
网上《疫情之后,为来月事的人创造一个更平等的世界》的报道很普遍,罗琳就是转发者之一。
罗琳作为一位有见识的作家,在转发这篇文章的同时,也不忘对文章观点的评论。
她对于文章中用“来月事的人”来指代“女人”一词持有保留意见。
相较于说“我是女人”,说“我是来月事的人”更加让人羞于出口,罗琳的质疑基本符合大众认知。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这个表态,瞬间被视为是对“跨性别者”的无视。
自此,JK罗琳与网络喷子展开了“文攻墨斗”,却依旧没有平息网络的口诛笔伐。
在网友的眼中,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意愿生活。
即便是“跨性别者”,也应该享有自由生活的环境;而在罗琳眼中,“跨性别”不是什么护身符,挡箭牌,更不是损害女性权益的托辞。
让人担心的除了“世界的公平性”,还有女性的人身安全。
毕竟在欧美国家,化妆成女装大佬侵犯他人的案件不是没有发生过。
一时之间,罗琳成为舌战群儒的网络战士。
02.众叛亲离,孤军奋战就在罗琳的网络大战愈演愈烈,身为《哈利波特》 丛书作者的她,必然会牵连《哈利波特》 系列电影的主演们。
然而,讽刺的是,不管是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还是出演罗恩的格林特,大家似乎是统一口径,一致将炮口对准了捧红他们的Jk罗琳,一面在网上大赞“跨性别群体”,
一面用激烈的言辞怒怼罗琳。
此外,被罗琳选中才得以出演电影的“小雀斑”艾迪雷德梅恩,同样以长文回敬罗琳的观点。
而电影合作方华纳面对如此敏感的议题,也迅速站出来对罗琳进行切割。
要说,在“卸磨杀驴”这件事情上,“哈利波特”剧组真的是把事情做绝。
仅有的两个站在罗琳身边的“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和马尔福“汤姆费尔顿”还因为此事而被网民们大量声讨,让罗琳身边的人噤若寒蝉。
最搞笑的是,罗琳所属的文学公司里的四位作家也来凑热闹,公开抨击罗琳言论,大有墙倒众人推的意思。
站在第三者角度来看,不管是华纳,还是电影的几位主演,不过是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担心受到牵连的不讲义气,至于四位作家的联合声讨,更有些盛名之下占便宜,蹭热度的意思。
反正到目前为止,不管罗琳的观点是否正确,只要跟着网络风潮一起骂,就一定是“正义”的一方。
老实讲,这已经不是罗琳第一次被网络风向所绑架。
早在互联网兴盛的2005年前后,罗琳就针对《哈利波特》 中的诸多细节进行过修改,主要的目的就是迎合大众的“自由与包容”。
比如,她说邓布利多是断背,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对于平权的拥护;她声称霍格洛兹学院有犹太同学,以及哈利波特的亚裔女友,都是兼容并蓄的表现。
艺术创作为了“政治正确”提供服务几乎已经成为西方娱乐圈和艺术圈的共识。
不然,就会沦落成罗琳这般,不仅会被自己的作品“踢”出局,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寒蝉效应。
这不,当大家还在讨论华纳兄弟拍20周年纪念影片不找罗琳、以及《哈利波特》 两大粉丝网站破釜酒吧和麻瓜网一起发声明删除罗琳相关信息的时候,
在家的罗琳已经收到了可以装裱成册的“恐吓信”和来自三名跨性别人士的示威。
当一个人成为网络声音的少数派,那么就应该被大众凌迟,这让“罗琳事件”已经不单单是个娱乐八卦,更是一件严重的社会问题。
03.被裹挟的网络言论实际上,罗琳不是第一个因为言论而被大众无视贡献的创作者。
在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下,欧美娱乐圈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被这种言论价值观裹挟,不得不作出调整。
比如,为了体现种族平权,漂亮国的电影电视剧里必须要为白人主角配备黑人上司,有亚裔的同事,有有色人种的朋友。
不管社会现实如何,这种大众传播产物一定要遵守这样的“角色平等”。
如若不然,就会成为下一个《老友记》 剧组,连制片人都要被骂得连妈都不认识。
而放眼我们国内,从罗琳事件所呈现出的效果来看,我们的群众显然理性地占了大多数。
一边对罗琳打抱不平,一边为被道德绑架的小众圈层而担忧。
毕竟,中国的老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凡事一旦极端了,就会出现反效果。
当然,不是说内娱的群众们在三观上高于西方群体,而是我们的言论暴力完全是站在反方向。
从“肖战227事件”“某大学怒怼虞书欣粉丝”以及各种水军漫灌的影视剧,都体现了“内娱式网暴”的特色。
与西方“政治正确”不同,内娱走的是“粉丝正确”的路线。
但凡是自家偶像,“对是对,不对也对”是粉丝们根深蒂固的核心思想。
谁说我家“哥哥/姐姐”坏话,即便是疑似,也会被粉丝群起而攻之。
正如2021年八月,蔡徐坤因专辑曲目不够被官方点名。
还没等热搜下来,蔡家粉丝已经愤怒至极,大举围攻。
在粉丝的推波助澜下,让粉丝网暴不再是因为专辑缺失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粉丝监管不力的层面。
而在这件事情之后,因为某艺人在社交账户上传了一个表情包,便被蔡同学的粉丝认定为“黑子”,在网络上遭到数日“言论攻击”,最后不得不以“退圈”了结此事。
网络的发展给了人“言论自由”的空间,也让很多人变得“大言不惭”。
不用付出代价所换来的就是某些人肆无忌惮地对他人的谩骂与指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我们斥责西方娱乐圈,站在第三者角度当吃瓜群众的时候,也应该从对方的迷惑行为反省我们自己。
最后,翻了翻罗琳的社交账户,虽然有粉丝对她不能参加电影20周年纪念活动而惋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罗琳的心情。
同时,她还在发文:“真相,是我在书中写到的另一个主题,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更好地生活比谎言和逃避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