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重点章节

本书特别适用于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指定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报考参考文献的考生,也可以供各大学学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许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许多高校也被列为“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参考文献。

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研究生参考文献为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考生为了复习专业课,提高专业课成绩

我们从被指定为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作为考研参考文献的名牌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选取的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作为这本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针对性,紧密结合考研真题。

本书选用的研究生真题均来自以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为研究生参考文献的名校历年研究生真题,使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性。

2 .全面系统,秉承“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教材,贴近考研真题,贴近命题方向。

为了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本书选取的多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详细讲解几个关键难点,让考生全方位备考。

3 .解答详尽,条理清晰。

本书所选部分考研真题具有相当的难度,能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尽可能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清晰、易记忆,便于考生掌握良好的考研技巧和答题思路。

另外,圣才考试网编辑出版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校考题详解,本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一方面修订了原书中部分考题的错题,另一方面增加了许多名校最新考题。

然后解答。

[电子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详情[免费下载]

内容的一部分

第12章国民所得計算

一、名詞解釈

1 .宏观经济学

答:相对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变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与变动等经济宏观整体问题,又称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式。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需求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

虽然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奠定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成熟并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严重挑战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成为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因此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国内総生産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地区概念,与此相关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拥有的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采用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

以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以所得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目前,中国正在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计算GDP。

直到1991年11月,美国一直把GNP作为对经济生产总值的基本衡量指标。

之后之所以切换为GDP,是因为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使用GDP。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外净利润数据,GDP容易衡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是国内就业潜力更好的衡量指标。

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别很小,两者的使用差别不大。

3.GDP和GNP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国民拥有的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和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用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别。

GDP按国土原则统计,在本国领土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创造,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根据国民原则进行统计,本国的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海外要素支付净额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支付给外国生产要素的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是通过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因素支付净额获得的。 也就是说,GDP=GNP-NFP。

4 .国内净生产

a )国内纯生产简称NDP,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的纯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这意味着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来看,NDP的价值远大于GDP,也就是说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远远优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5转移支付

答: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它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消费者呆账、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款项。

这笔款项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作转让性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其中,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如公司对于下属非营利组织的赠款。

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

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7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和。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8潜在产出

答:潜在产出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产出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

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

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

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

潜在产出的估算方法较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出发,借助一些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对潜在产出的估算,

如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另一类是生产函数法。

前一类方法估算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

而生产函数法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9GDP折算指数

答: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公式为:

GDP折算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GDP折算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考试来源:精弘学习网-专注于全国各种考试等级、职称资格等和专业课,为您走向成功职业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