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大学语文徐中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中玉。

上面的照片

我也很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但是没能上徐中玉老师的课,我感到终生的遗憾。

今天凌晨,徐中玉老师去世了,享年105岁。

传来消息,我很难过。

老师丰富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个人品德在此无需赘述,其主编《大学语文》更是无从谈起。

1981年,由徐中玉主编的全国首部《大学语文》教材出版。

近40年来,仅全日制本科《大学语文》套教材,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

要记住的不仅是教材的发行量,还有老师写《大学语文》的初衷。

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很低。

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掌握不了,怎样才能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完美展现科研成果? ”

1978年,恢复“大学语文”课程的另一位倡导者苏步青也就任复旦大学校长后表示:“如果允许单独招生,那就意味着我要全部先考语文,考后判卷子。

不合格。 以下科目不参加考试。

语文你不行,别的不能学。

但现实是,语文学科的地位逐年下降,已经退出了教育舞台中心。

如果说因为高考的指挥棒还在,中学语文的重要性还不能忽视的话,大学语文的价值就几乎被遗忘了。

越来越多的大学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或者干脆取消。

我的朋友中,有不少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但对大学语文的印象几乎为零。 这个现象恐怕不是偶然的。

最近,又到了申报高考志愿的季节。

毫不意外,在各热门专业的排行榜上,文科专业的竞争力不值一提。

事实上,这几年,“理科看不起文科”的说法屡见不鲜,逐渐深入人心。

原因并不复杂,无论从就业角度还是“钱途”角度,文科专业都不占优势。

文科尚且如此,何况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实用价值的大学语文又如何呢? 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的“失语”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回顾当时,徐中玉老师恢复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不足、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

那么,30多年过去了,这种情况有好转吗? 这个问题,总是让人心旷神怡。

说起徐中玉老师,人们的总会谈和过去的——老师在担任华东师大中文系系主任期间表示,在创作中取得成绩的学生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毕业论文。

改变了以往严格的单考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华师大中文系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作家的摇篮,与徐中玉老师开明的决定不无关系。

只是,一时之间,当今学子能坚持人文学科的理想主义,把创作进行到最后吗? 功利化价值观太强,即使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像徐中玉老师,也能为后辈遮雨吗?

当然,在各大学中小学校园里,读英语、学奥数的学生远远多于读语文课本。

更有甚者,在100字的短朋友圈和微博发言中,也能看出无法顺畅表达自己想法的年轻人在增加。

为什么要学习中文? 国语对中国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徐中玉老师留给我们的问题。

如果这位大师去世后,我们只记得他的名字,不想实践他的理想,纪念就是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