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解读,《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临床医学、口腔、麻醉、影像选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医学遗传学和选修课程药理学、 机能学实验总学时48总学分3教材《病理生理学》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建枝主编参考文献2-5部1. 《病理生理学》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北大医学出版社唐朝枢、 刘志跃主编2. 《病理生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桂源主编3. 《临床病理生理学》 (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人民卫生出版社肖海鹏、杨惠玲主编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主讲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与病例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简介(课程意义、教学目标、内容简介等)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课程,是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
桥梁课程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成因、发病机制和疾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防治疾病,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使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要适应新世纪对医学生的要求,要适当注意相关学科的联系与进展,使学生跟上医学新的发展趋势。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分配表章下一章名学时备注第一章绪论1讲义第二章疾病概论2讲义第三章水, 电解质紊乱8讲义第四章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障碍5讲义第五章糖代谢障碍0课外自学第六章脂代谢障碍0课外自学第七章缺氧3讲义第八章发热2讲义第九章应激2讲义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2讲义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讲义第十三章休克4讲义第十四章凝血与凝血平衡障碍2第十五章心力衰竭4课第十六章肺功能衰竭3课第十七章肝功能衰竭2课第十八章肾功能衰竭4课第十九章脑功能衰竭0课外自学理论课总课时48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病理生理学定义。
2 .基本病理过程概念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
熟悉:
1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
1 .病理生理学发展史。
2 .病理生理学学习方法。
[重点和难点]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课时数] 1小时
[教育内容]
一.解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生理学是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二.病理生理学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动态变化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揭示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三.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四.病理生理学学习方法。
第二章疾病概论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概念。
2 .脑死亡概念、植物状态和脑死亡差异。
3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熟悉:
1 .疾病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 病因种类及其病原特征。
2 .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的概念。
了解:
1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2 .传统死亡概念与死亡新概念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
健康、疾病概念; 病因种类和病原特征;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一般规律; 疾病的转归,脑死亡。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二.病因学:
1 .病因和条件概念。
2 .病因种类(生物性、物理、化学、营养性、遗传、先天性、免疫、精神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及其病原特征。
三.发病学:
1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1 .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关系。
四.疾病转归:
1 .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2 .传统死亡与脑死亡的区别,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3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2 .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中毒和水肿的概念、病因及机制。
3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特别是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
熟悉:
1 .体液含量分布和电解质含量分布特征; 水的生理功能和水的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知识。
了解:
1 .防止各种水、电解质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和难点]
三型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发生机制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影响机制; 几个重要概念:异常性碱性尿、异常性酸性尿、超极化阻滞、去极化阻滞。
[课时数] 8小时
[教育内容]
一.水、钠代谢的生理学基础:体液容量与分布、体液渗透压、水、钠平衡与调节。
二.水、钠代谢紊乱:
1 .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 )临床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类型(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病因及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水中毒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水肿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三.钾代谢紊乱:
1 .钾的生理功能、钾平衡与调节。
2 .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特别是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变化及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主性、收缩性变化特点,以及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防治原则。
3 .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以及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特别是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主性和收缩性变化的特点。
4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2 .血液pH、PaCO2、SB和AB、BE、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关系和病理情况的变化及其意义。
3 .四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点和机制、机体代价及对机体的影响。
.
熟悉:
1 .体内酸碱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2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3 .各类型酸碱中毒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
1 .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
2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3 .单纯型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重点和难点]
机体对酸碱平衡调节方式与血气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几个重要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阴离子间隙( AG )、P50、肾小管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
[课时数] 5小时
[教育内容]
一、反映酸碱概念和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 .体内酸的来源、分类及指标(动脉血CO2分压)。
2 .体内碱的来源、分类及指标(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和碱残余( BE )。
3.pH和h浓度。
二、机体调节酸碱平衡包括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以及在肺、肾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三.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1 .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代酸时机体代偿调节、气血特点; 阴离子间隙( AG )的概念、标准值及其意义、氨基酸分类、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代谢碱时机体代偿调节、血气特点; 碱对机体的影响、分类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 .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胆酸时机体代偿调节、血气特点、胆酸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 .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复碱时机体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复碱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双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
五.单纯型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课外自学第六章脂代谢障碍
课外自学第七章缺氧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常用血氧指标含义、正常值及影响因素。
2 .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特点及皮肤黏膜颜色特征。
熟悉:
缺氧分型、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氧疗。
了解:
是缺氧的基本发病过程
[重点和难点]
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特征、皮肤黏膜颜色特征; 呼吸、循环、血液、组织缺氧时的代偿方式及意义; 氧分离曲线变化的含义缺氧对2,3-DPG的影响及2,3-DPG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不同类型缺氧氧疗效果。
[课时数] 3小时
[教育内容]
一.缺氧概念。
二、常用血氧指标(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P50 ) )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意义。
三.缺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的原因、血氧指标变化特点和皮肤黏膜颜色特征。
四.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呼吸、循环、血液、组织和细胞)。
五.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八章发热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体温升高、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质、内生热原和热限的概念。
2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和发热体温升高机制。
3 .发热各期热代谢变化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其发生机制。
熟悉:
发热时物质代谢变化、生理功能变化及防御功能变化。
了解: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和难点]
发热机制、分期、各期热代谢特点及临床症状。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发热概念,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二、发热原因及机制:
1 .发热原和活性物质的概念、发热活性物质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发热原的种类、细胞来源及生物学效应。
2 .发热病学基本环节和发热体温升高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和作用、发热体温升高的基本环节、热限制的概念。
三、发热时相及其代谢特点: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和各期主要临床症状及热代谢特点。
四.发热体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1 .功能变化,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2 .代谢变化。 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
3 .防御功能改变,包括抗感染能力改变、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及急性期反应。
五.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利弊并存)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九章压力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全身适应综合征分期。
2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和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及表达调控。
3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熟悉:
1 .良性应激与退化应激的差异。
2 .应激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
3 .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来源、种类、生物学功能。
了解:
1 .压力及其分类,压力的生物学意义。
2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重点和难点]
压力,全身适应综合征概念有压力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反应。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概述:应激、应激原概念、良性与劣质性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及分期。
二、全身对压力的反应:
1 .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内啡肽、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等其他激素在应激时的变化状态、原因及其意义。
2 .应激时机体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物质代谢率、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变化,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变化的特点、原因、机制及意义。
三.应激细胞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组成、生物学特征、功能和表达调节; 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分类、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四.压力与疾病: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
五.病理压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细胞信号转导概念、细胞信号类型、受体概念和分类、受体上调和下调、受体增敏和减敏概念、遗传性受体疾病概念。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
3 .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基本环节。
熟悉: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在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了解:
1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意义。
2 .以信号分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和靶向信号转导治疗前景。
[重点和难点]
膜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细胞信号转导概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构成、细胞信号的分类、受体的概念和分类; 细胞传递信号的过程,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及核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
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机制: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基本环节; 遗传性受体疾病、受体上调和下调以及受体增敏和减敏的概念。
三.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介绍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和肢端肥大症发病中的作用; 介绍了细胞增值信号转导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四.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意义; 介绍以信号分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和信号转导治疗的前景。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与疾病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
2 .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
熟悉:
1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差异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
2 .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
了解:
1 .细胞凋亡不足和过度与疾病。
2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与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调控。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细胞凋亡概述: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分期、主要变化(形态学改变、生化改变)。
二、凋亡调控:与凋亡相关的信号、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凋亡调控相关基因。
三.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及细胞凋亡过度与疾病。
四、细胞凋亡与疾病的防治:针对细胞凋亡发生的基本环节,控制和合理利用细胞凋亡在相关疾病的防治中起作用。
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条件。
3 .氧自由基、钙超载的概念。
熟悉:
心肌抑制的概念。
了解: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和难点]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二、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缺血时间、侧支循环、需氧程度、再灌注的条件)。
三.发病机制:
1 )自由基介导学说: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概念、分类、生成增大机制和损伤作用。
2 .钙超载学说:钙超载形成机制和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3 .白细胞作用:缺血-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机制和介导损伤机制。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早期恢复血流,减少缺血时间,采用低压、低温、低钙再灌注液清除活性氧,钙拮抗剂和抗白细胞疗法,促进能量补充和能量生成,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第十三章休克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休克的概念、病因、启动与分类; “自体输血”、“自体输液”的概念。
2 .休克各期微循环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影响及临床症状。
3. MODS的概念、发病机制。
熟悉:
1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2 .休克时体液因素的变化和细胞损伤。
3. MODS的病因、发病经过和分型SIRS的概念、发生机制。
了解:
1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休克的识别过程。
[重点和难点]
休克病因及启动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组织灌注特点、临床症状; 休克的细胞代谢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
[课时数] 4小时
[教育内容]
一.休克的概念和对休克的认识过程。
二、病因与分类:休克常见原因、启动与分类。
三.休克的发生发展机制:
1 )微循环机制)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代偿机制及意义、临床症状; 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失代偿机制及后果、临床症状; 休克难治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临床症状、晚期难治机制。
2 .细胞分子机制(细胞损伤(细胞膜改变、线粒体改变、溶酶体改变及细胞死亡)、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
四.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物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重要器官功能受损(肺、肾、心、胃肠、肝、脑等)。
五.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概念、病因、发病经过和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整紊乱、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及其他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六、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病因学防治和发病学防治(改善微循环、保护细胞功能、拮抗抗体液因子、预防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
第十四章凝血与凝血平衡紊乱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AHA ),以及裂体细胞的概念。
2 .直流电的病因、发病机制、诱因。
3 .直流电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熟悉:
1 .正常凝血过程。
2 .光盘的分类、分类。
3 .临床诊断DIC常用指标的意义及测量原理。
了解: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和难点]
DIC的原因及发病机制DIC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概要
1 .正常凝血过程。
2 .凝血平衡紊乱常见类型。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的概念、病因。
2 .直流电的发病机制: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血失控; 血细胞被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活化的促凝物质大量进入血液。
3 .直流电常见诱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
4. DIC分型:根据发生快慢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根据DIC代偿情况可分为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
DIC分期及各期临床表现:凝血亢进期(血小板活化,微血栓形成)、易损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5. DIC主要临床表现:休克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MAHA; 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6 .直流电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防治原发病,改善微循环,重建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动平衡,维持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高功率性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概念。
2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3 )心力衰竭的主要代价。
熟悉:
1 .心力衰竭常见原因、诱因。
2 .心力衰竭时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
1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心力衰竭常见分类。
[重点和难点]
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机制心力衰竭时机体代偿适应反应。
[课时数] 4小时
[教育内容]
一.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概念。
二.病因、诱因和分类。
三.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1 .心肌收缩性降低(心肌收缩成分减少和序列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收缩结合障碍)。
2 .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心肌纤维化和顺应性降低,心肌舒张负荷减少和舒张被动阻力增大)。
3 .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四.躯体代偿适应反应:躯体对心功能不全的代偿机制(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代偿方式:心脏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舒张、心肌收缩性增强、心室重塑)、心外代偿反应; 代价的意义和后果。
五、机体主要影响:低排量综合征:心输出量不足(皮肤苍白、紫绀、乏力、尿少、心源性休克); 静脉淤血综合征:肺循环淤血(呼吸困难、肺水肿)、体循环淤血)、静脉淤血、水肿、肝肿大、胃肠淤血。
六.防治病理生理基础:预防和消除原发性疾病诱因,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参与心肌重塑,以及其他。
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脉血混入(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压点等概念。
2 .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血气变化特点及功能代谢变化。
熟悉:
1 .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分类。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3 .呼吸衰竭氧疗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了解: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和难点]
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型和型呼吸衰竭给氧原则。
[课时数] 3小时
[教育内容]
一.概述:正常呼吸功能、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分类。
二.呼吸衰竭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通气障碍
限制性通气障碍:原因、机制、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
阻塞性通气障碍:原因、机制、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
通气不足的血气变化。
2 .通气障碍
弥散障碍:原因、机制、气血变化。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类型、原因、血气变化。
解剖增多的原因、机制及血气变化。
三.主要代谢和功能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CO2麻醉和肺性脑病)、心血管系统改变)、肺源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改变,如潮式呼吸(陈-施呼吸)、间歇呼吸、哭虫样呼吸、叹息样呼吸等
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
五.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原发病防治、肺通气、氧疗提升、环境紊乱改善和重要脏器功能支持。
特别阐述型、型心力衰竭给氧原则及机制。
第十七章肝功能衰竭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概念。
2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熟悉:
1 .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分类、分期。
2 .肝功能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
1 .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肝肾综合征概念。
[重点和难点]
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平衡学说、GABA学说。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
[课时数] 2小时
[教育内容]
一、概述:肝功能衰竭概念,正常肝功能(物质代谢、解毒、胆汁分泌、合成、免疫); 肝衰竭病因及分类(急、慢性)。
二.肝功能衰竭全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1 .物质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脂代谢障碍及蛋白质代谢障碍。
2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腹水、低钾血症和稀释性低钠血症。
3 .胆汁分泌排泄障碍: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
4 .机体转换功能障碍:药物代谢障碍、激素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障碍。
5 .凝血功能障碍。
6 .免疫功能障碍。
三.肝性脑病:
1 .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及分期。
2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学说: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平衡学说、GABA学说及综合学说。
3 .常见诱因。
4 .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四.肝肾综合征概念第十八章肾功能衰竭
[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大师:
1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血症、尿毒症的概念。
2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型、发病机制、临床发病经过及各期功能代谢变化; 功能性肾功能衰竭与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
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期和各期变化特点、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熟悉:
1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点。
2 .尿毒症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
1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引起尿毒症的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
[重点和难点]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程及分期; 器质性与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差异;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健存肾单位学说、抗不正失衡学说、过度滤过学说、肾小管-间质损伤学说; 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课时数] 4小时
[教育内容]
一、概述:正常肾功能、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原因、基本发病环节。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
1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2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肾小球因子(肾缺血、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因子) (肾小管梗阻、原尿回流、管-球反馈失调)。
3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病程及功能代谢变化: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及各期表现; 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器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征。
4 .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1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过程。
2 .发病机制:健存肾单位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不正失衡学说、肾小管-间质损伤学说。
3 .机体功能代谢改变:尿液改变、氮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性高血压、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四.尿毒症:概念、尿毒症毒素及其作用机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九章大脑功能不全
课外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