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教材各学科内容变化与应对措施早知道
2024年秋季学期,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将开始投入使用,并逐步铺开,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一代教材。我们一起看看新教材有什么变化?
各科内容变化
一、语文 统编为基础、改动细节语文继续用统编版课本。据说目前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要调整一些细节,加重阅读技巧和思辨性阅读思维的能力。1、每单元的学习要求更清晰了:标题更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像老教材个别标题让孩子摸不着头脑。2、名著阅读要求也变得更加明确了:鼓励学生多读名著。3、最有意思的是教学方式的变化:不再搞精讲课和自读课,而是更注重单篇课文的深度讲解和群体阅读。这种授课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因此,未来的语文学习和考查题目可能会呈现出更多的形式!
二、数学有删有减、重视衔接
整体改动大致如下:
数学调整可以说是涵盖了初中所有年级。
整体调整如下:
1、调整了小初的衔接
将整数整除、分数调整为小学阶段学习,6下加入了圆柱和圆锥的内容。
2、初高衔接有所变化
强调初高中之间的衔接,调整了需要衔接的知识点;重新添加了部分被删除的内容,如韦达定理等。
3、加强部分知识内容
新教材根据新课标做了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如:加强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改动内容细化如下: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除了综合与实践这个板块没有单独成章外,其余三个板块在新的教材中比重都很大。
弱化了代数里的方程部分,优化了数与式、函数部分,强化了几何和统计部分,加大了空间观念与数据意识的关注。
1、被删除的章节:数的整除、分数,放在了小学阶段进行学习
2、被删除的章节:代数方程
这一章节被删掉不足为奇,因为全国教材中就没有无理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这两个知识点;
不过不清楚的是,分式方程可能是不学了,也可能放在了一元二次方程板块一起学掉;
总体来看,减少了方程相关的知识点,可能会对孩子的运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3、被删除的知识点:平面向量
这个知识点本来设置在初中阶段是为了初高衔接,新课本中是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了,直接放在高中学习了。
4、新加入的章节:简单的代数式
更早地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后面再顺利引入方程的章节。
5、新加入的章节:圆柱与圆锥、投影与透视
删除了“长方体再认识”的知识点,可以看出立体几何学习有加重的趋势,加重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的培养。
6、新加入的章节:可能性与统计图表、抽样与数据分析
这两个板块是对知识点的重新整合。
关于统计与概率,重在培养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分析素养,明确增加了3条内容:
· 会计算四分位数,了解四分位数与箱线图的关系,感悟百分位数的意义。
· 经历数据分类的活动,知道按照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 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一组简单数据的离差平方和、方差;
7、整式部分由一章扩充为三章
包括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这个知识板块为七上难点,这样安排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
8、函数由八上调整为八下
主要的变化在学生最早接触函数的时间点从八上调整为八下,
二次函数调整为八下进行学习,反比例函数调整为九上进行学习。
反比例函数要比二次函数更难理解,因此放后面学确实比较合理。
9、平面几何部分,变化不大
主要将“锐角的三角比”改成了“三角初步”。
10、三角形部分由一章扩充为三章
原本的三角形,扩充为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这个平面几何难点。
三、英语“ 四重一轻 ”
涉及年级:小学:一、二、三年级,初中:六、七年级,据说难度会更高。
增加阅读与词汇,更多的原版材料,外文材料,原汁原味,提高应用能力。
总结下来为“四重一轻”:重思维、重运用、重阅读、重写作、轻语法。
主要变化:
(1)重思维
课程目标尤其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察来体现。
比如写信式的应用文增加三点要求:交际谈话、描述经历及事件特征、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要求也更加灵活,不再要求模式化写作,而是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重运用
在真实语境中考察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注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重阅读
原来中考考纲要求中学生掌握1500的词汇量,现在升至2000;
明确各种阅读技巧、策略和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量,重视听读原版素材,包括非虚构类。
课外视听活动时长为每周不低于30分钟,课外累计阅读量初中毕业时需达到15万词。
上海英语本身难度就是比较大的,现在相当于难度进一步增大!所以让娃早点开始积累词汇,后期的阅读、写作等才不会那么费劲!
(4)重写作
扩大写作范围:交际谈话、描述事件、表达观点。
(5)轻语法
全国卷取消了单纯考语法的选择题,换成大阅读、长完型填空和200字写作,主要通过大作文考察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
有人说,“文章取材基本源自外文外刊”,“词汇量要求增大”“文本掌握难度增大”。
各科目如何应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重大教育改革:
1、2001版的新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育分”为主;
2、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由“双基”到“四基”,由原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育能”为主;
3、2022版的新课程标准:由“育分”“育能”向“育人”转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改革,采用的是202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目前使用的教材多为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产物,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对培养未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各学科改动重点/方向如下:
1、数理化无论是数学、物理的内容调整,还是化学学习时间的提前,都意味着对孩子的理科学习、科学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了。这一点很好理解,国家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普适教育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以后的大方向还是“得理科者得天下”。
2、语文近些年每次课标改革,语文的比重/难度都会加重;语文的学习方向表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因此,建议在学习语文时,应该避免是死读书、死背书,而是要加重阅读技巧和思辨性阅读思维的能力。这要求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外,· 还要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重视群文阅读,以及进行思考和运用;· 扩大见识和多学科知识,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家长要善于给学生制造不同的真实问题情境;· 要培养孩子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英语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声音,建议取消“英语主科的学习地位”,甚至不考英语。新课标的出现,确定了未来十年英语主科的学习地位依旧存在。因此,督促孩子认真对待“课外阅读拓展”,看外刊,来提前适应教材变化的节奏很有必要;对于原本教材基础掌握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压力更大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要齐头并进,缺一不可。而现在,和语文阅读要求如出一辙,还要加入一个“问”和“思”。
整本书阅读不仅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来自 课堂漫画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