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中国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河南大学)
“1952年的分裂,折断了和达的脊梁;前段时间的搬迁,连根拔起和达的根;这场大火,让和达失去了灵魂。”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高校北方民国建筑风格的代表
“松岳山青翠,河水清澈,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一百多年来,河南大学闪烁着太多的光彩和荣耀。
2006年6月,河南大学近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继承了明清传统建筑技艺,中西合璧,古朴典雅,既洋溢着西方艺术气息,又彰显了灿烂的文化传统。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现代建筑鸟瞰图
翟玉佳/《教育建筑遗产的消防与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以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为例》,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河南大学现代建筑群的建设时间跨度从1915年到1952年长达37年。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36年,河南明伦校区目前的校园布局就已基本确立。这些建筑历经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放战争的考验,屹立不倒,成为人们心目中校园文化最美的印记。无数的河南大学学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和大校园里那些美丽的建筑,了解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
(一)南大门——承载着百年河大的至上追求
到达河大明伦校区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南门。它古朴、典雅、宏伟。 1936年由时任校长刘继红所建。
1936年4月11日向省政府辞职。
刘继红
《大公报(上海)》:1936 年4 月12 日版本:0004
南门采用传统的牌楼结构,古色古香,非常美观。南门作为赫达的第一眼,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门作为和大大学的历史见证,多年来经受了风雨的洗礼。
南门上的“河南大学”四个大字选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作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门
米芾,原名苻,后改苻,字元章,湖北襄阳人,时号海岳外士。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工诗文,精书画,书画风格独特。他创办了《米甸山水》。他是一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和收藏家。他性格怪异,行为疯狂。遇到石头,就称他为“兄弟”,崇拜不已,故称“米甸”。
宋徽宗授予他书画博士学位,又称“米向阳”、“米南宫”。他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擅长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 《研山铭》等。
南门上的几只小兽,称为“脊兽”。脊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屋脊上的雕塑。
中国古代先民将五脊椎上的六兽称为神兽并加以崇拜,说这六兽能“护脊消灾”,是镇压脊椎的神兽。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部分是木结构的。这些脊兽的放置,其实是为了保护建筑物、防火,同时也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另外,脊椎兽也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北京故宫内的宫殿根据不同等级可设置一到十座。
河南大学南门初建时,屋顶上安置了一尊脊兽,以示河南大学在当时省教育界的尊贵地位。
(二)六号楼——充盈着百年河大的浪漫新风
6号楼位于校园中轴线东侧南部,距南门约100米。它是河南大学最早一座融合中西建筑技艺的教学建筑。它是河南大学现代建筑群的“老大哥”。
1、6号楼建设
1915年破土动工,1919年竣工,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据说,该建筑是由当时的李敬斋校长指导下一位名叫吴长发的设计师设计建造的。当时它被用作教室和办公室。
吴长发四十岁左右,身材略瘦。他经常穿着蓝色布袍,戴着旧毡帽。他虽然没有正式学历,但勤奋好学,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在专家的指导下,他终于画出了教学楼的蓝图。
据说,他参与了学生宿舍东西工作室、7号楼、礼堂等建筑的设计。
教学楼动工不久,袁世凯复辟称帝,林伯祥老师愤怒辞去校长职务。
林伯祥早年经历
接任的丁德和校长主张新文化运动,主张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
为了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他组织师生装修校园,带头参加劳动。丁校长对预科学校的第一个大型建设项目尤为关心。
1918年初,校长丁德和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李静斋老师接任校长。建筑出身的李校长高度重视学校的基础建设,对预科学校的建设布局进行了规划和调整,并宣布今后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都将由学校设计建造它本身。由于当时没有建筑公司,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工程监理等全部由学校负责。这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
李校长经常深入教学楼施工现场,就施工技术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建筑工人非常钦佩他的专业知识。
1919年,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河南大学第一座教学楼终于在校园内拔地而起。
1922年,张鸿烈任校长,李景斋任校长。在李敬斋的带领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精心绘制了中州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蓝图。
扩建后的校址分为四个区,占地500余亩。该设计将沿着校园中心的道路两侧建造。所有建筑物均统一编号,道路东侧为偶数,西侧为奇数。未来在某个地点建造的建筑物将被称为某个建筑物。
第一栋教学楼建在校园规划图上的6号位置,因此以后称为6号楼。
在殖民主义时代和欧美建筑理念和风格向东方传播的背景下,6号楼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并没有机械地模仿西方建筑。相反,他们努力保持和发展中国建筑风格,同时吸收外国建筑的优点。充分考虑教学需要,初步尝试中西结合。
6号楼建成后,成为预科学校的教学、实验、科研中心和举办各项活动的主要场所。
由于三楼设有报告厅,可举办大班授课、演讲、报告、文艺演出等。因此,许多以往不方便举办的大型活动也得以开展。
2、6号楼的革命印记和学术氛围
河南大学建校以来,师生有着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探索真理、追求革命、揭露黑暗、批判时弊的光荣传统。
1925年7月,李大钊任中共北区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建立河南省党组织,指导工农运动,争取国民第二军,建立广泛的统一大业。前面,第二次来到开封,受邀去6号楼拜访何老师。学生《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
中共河南省委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部署河南革命斗争。
王国荃、马可、王实伟从这里走向革命;
殷达、白守义、石章儒在此求学,最终成为历史学、考古学的大师。
1932年3月,刚从中央苏区参加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回来的王国华同志,立即在6号楼三楼组织进步青年学生秘密聚会,传达中央精神。在众多热情的听众中,有一位是科学科第三名的学生。中国著名外交家王全同志考入河大大学,后转入社会学系。当时,他已加入左翼联盟和反帝联盟。
在礼堂建成之前,6号楼上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种思想和教义相互碰撞、激烈冲突。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几乎每一件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得到强烈反响。师生们高呼五四运动。为5月30日大屠杀呐喊,弘扬抗日救亡……
6号楼不仅是传播革命真理、唤醒人民的场所,也是探索科学、进行学术交流的课堂。
学校经常邀请知名人士来6号楼做学术报告、演讲或讲座,让师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增长知识、丰富知识。许多学术和文学社团经常在这里举办讲座、辩论或戏剧表演。
1929年12月,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先生来到开封,与河南省政府洽谈合作开发安阳殷墟。学校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邀请他到6号楼做学术讲座。
1951年秋,鉴于6号楼年久失修,学校决定对6号楼进行大整修。
1952年初,当学校师生出城参加土改检讨归来时,映入眼帘的是新装修的六号楼。 -三楼有带顶棚的海湾阳台。围合的外廊虽然扩大了室内空间,但这次改造使得6号楼三层与原来的建筑风格极为不符。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6 号楼一直是学校图书馆。图书馆搬出后,河南大学出版社、《史学月刊》编辑部、《中学生政史地》编辑部等单位在此办公。此后数十年,又经历数次修缮,才得以完整保存。
(三)七号楼——积淀着百年河大的典雅气韵
教学楼7号楼于1925年竣工,日寇占领开封时在此楼设立指挥部,建筑遭到破坏。 “四旧”十年内乱期间,建筑再次遭到破坏。后来它们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所在地,以其优雅的外观和动人的魅力吸引着大批路人。
7号楼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重檐屋顶。建筑物周围有约两米的额外屋檐。屋檐下有色彩缤纷、雕刻精美的挂板、悬花柱、麻雀。
7号楼不仅完美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还巧妙结合了西方建筑的浪漫元素。厚重有力的塔斯干式壁柱、古朴精致的塔形空中塔、精致丰富的镂空挂件、活泼生动的木雕,曾引起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的高度赞誉。
(四)东西十二斋——体现着百年河大的不饰浮华
东、西间为学生宿舍。 1921年,建成西一、二号和东一、二号。 1926年,建成东3号、4号、5号、6号。 1952年,修建东7号至10号。
《红楼梦》号称“金陵十二佳人”,河南大学校园内的斋坊正好组成“河南大学十二斋法”。斋坊原本是师生们停留的地方,许多大师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活动痕迹。
事实上,根据中州大学(1927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最初设计的校园规划蓝图,校园内应建有二十个食堂,沿校园中轴线对称分布。但由于抗战爆发、时局动荡、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只完成了十二栋建筑,形成了今天校园的东西十二栋建筑。
每栋寨房建筑面积553平方米。都是三层楼,布置在一个内部走廊里。走廊北墙设有取暖壁炉、烟道、防火墙。走廊的尽头有一个木楼梯。每层走廊两侧各有三个房间。二、三层两端各有一间小房间,共20间。每层都是木地板,底层为高架。高架区域的南北墙上均设有通风孔,防止地板受潮损坏。为砖木结构,屋顶三横脊,周围有城垛式女儿墙。
所谓女儿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周围的矮墙。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人员安全和装饰建筑立面。斋室的女儿墙被修成了城垛的形状,更是别具一格。相传古代有一位石匠工作繁忙,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去。有一天,女儿在盖屋顶时不慎从屋上坠落身亡。工匠伤心欲绝。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他在屋顶上筑起了一道矮墙,后来被命名为“女儿墙”。
1936年4月20日,张学良将军视察河南大学,亲自看望董寨坊宿舍的学生。
(五)大礼堂——凝结着百年河大的雄浑气魄
大礼堂是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一位河南大学学子挥之不去的情结。大礼堂于1931年破土动工,1934年竣工,其建筑布局、外观设计、内部结构、声光功能等堪称优秀公共建筑的典范。
1930年9月,中山大学更名为河南大学后,校长徐新武和老师李景斋对河南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和增补。学校原本只有一个大的席子帐篷作为师生的聚集场所,雨雪天无法使用。徐老师首先提出了修建礼堂的动议,得到了李静斋老师的支持。
《益世报(北京)》:1933 年6 月10 日版本:0002
为了精心修建礼堂,学校成立了由张伯英、李敬斋、杜修僧等15人组成的礼堂建设委员会,由欧美留学归来的张教授设计,任教于河南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竣工,历时三年,耗资20万元。
礼堂位于校园南北中轴线与东西轴线的交汇处。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高24.4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
整个建筑平面按功能布局,门厅、礼堂、舞台沿南北中轴线布置。
主要空间是礼堂,有2,816个座位。看台分为泳池席和阳台席,分布在上下两层。地面根据视线要求倾斜,周围的墙壁也经过隔音处理。视觉和听觉效果都不错。大玻璃窗,窗户面积为墙面面积五分之一,采光充足;礼堂四周为U型走廊,共两层、六个楼梯、七个出入口,既满足隔音要求,又满足疏散要求。
门厅是接纳和组织人流的交通枢纽空间。东西楼梯组织垂直交通,北侧两个门洞通过连廊与礼堂相连。戏台入口宽18.23米,进深12.19米。它有一个大窗帘和五个垂帘。配有维修桥,可用于讲座、放映、演出和大型会议。舞台上有木地板,下面还有地板。棱线隆起,弹性好;平台两侧下部东西两侧均设有通风口,直通屋顶,内置机械通风设备。侧露台是音乐室和休息室。侧露台两侧楼上楼下各有八个房间,可作为更衣室、办公室、储藏室等,也可作为教室。每个房间可容纳60人。
礼堂高24.4米,规模宏大。它配有八根巨大的柱子和分隔的砖墙,入口处辅以宽阔的台阶。其体态高大挺拔,雄伟雄伟,能体现“大而强”之势。其独特之处在于中西建筑手法的结合以及两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巧妙运用;其规模之大、结构之先进,不仅在河南,在河南也只有当时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可以媲美。也堪称全国现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用户评论
巷雨优美回忆
一直对中国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很感兴趣,河南大学的校园真是古朴典雅,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真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每次路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追求这些教育建筑遗产,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真的很有特色,每次看到都让人心生敬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我觉得追求中国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栀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太美了,每一座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中摇曳着长发
很喜欢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尤其是那座古老的图书馆,每次去都有新的发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保护得真好,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这份美丽。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真是让人向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追求中国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不仅是为了美景,更是为了那段逝去的历史。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太有历史感了,每次路过都会让我停下脚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真是我国文化瑰宝,一定要好好保护。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真是满满的回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追求这些教育建筑遗产,是对我国教育的尊重,也是对知识的敬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真的很值得一看,每次去都能学到很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河南大学的教育建筑让我感受到了我国教育的厚重,真是太棒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只盼一人
追求中国大学的教育建筑遗产,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