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更名为“信息科学技术课”的原因4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在新的《课标》中调整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 其中,“信息技术科”更名为“信息科学技术科”,从综合实践活动科独立出来,享有独立的权利
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包括信息科技课在内的16门课程标准,要求细化课程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和教材编制的基本要求,开发学业质量标准以评价各学科学生的学业成就。
根据中央要求,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也就是说,信息科技课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这是中央的要求,是国家的意志。
如果把以前修过的“信息技术科目”比作“0”,那么现在必修的“信息技术科目”就是“1”。 0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 现在教育部把信息技术变成信息技术,使之成为必修课,是从0到1的重大转变,会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吧。
信息素养应与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具有同等地位,信息科技课程在中小学应与数理化学生一样成为国家课程。
今年到2022年,信息科技课终于进入国家课程,成为必修课。
多少年来,中国一直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奋斗。
目前,中国不仅要追赶,还要同步、跨越、引领,所以将信息科技课程从“0”升级到“1”,是中国的一小步,是世界的一大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希望中国
那么,为什么要把“信息技术”变成“信息技术”呢? 这个名词的变化会带来教育思维的巨大变革。
关注“技术”的指导、操作和知识点,训练的方向是熟练度和技术,这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但不知道其原因; 而“科技”的导向是如何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是直面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技导向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技术导向不能支撑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所以必须把原来的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化为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技术。
另外,原来的信息技术、重精英、重城市,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只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现在变成了“信息技术”,其覆盖面也覆盖了整个城乡、精英和普通学生。
大概念是一门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束着一门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结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
例如,信息科学技术课的新课程有六个学科的逻辑主线,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通过知识网络螺旋状上升。 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二、信息科技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编程与人工智能信息科技课应承载中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功能。
创新教育落地,需要课程,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
信息科学技术课程确立为国家课程后,其可能带来的教、学、评方式的变革。
信息科学技术新课程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 编程是信息科技新课程中的“隐形脊梁”,将核心素养目标碎片拼接起来,人工智能是信息科技新课程中的“可视脊梁”,也是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
“人工智能代表了解决我们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思路,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了新课程的指导,信息科学技术课的具体实施应该让老师们开动脑筋,勇于尝试。
不一定非要成为人工智能专家才能开设相关课程。 如果能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其创新性、重要意义和潜在价值在哪里,挖掘其教育价值,就可以为学生开课了。
新课程为老师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教师要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道路的挑战,打破以往教学经验的套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建议老师们不要拘泥于经典案例,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灵感和素材,改写经典案例,创造全新的课例。
三、如何实施信息科技新课程,敬畏课堂,实施信息科技的学科大概念、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要体现在课程主题中。
“我们不要把重点放在技能方面。 例如,在算法这个模块中,不一定要谈编程。 谈编程,也侧重于算法如何实现。 编程只是算法实现的一个环节。
作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我们要敬畏,站在为国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高度学习新课程,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培养人才的使命,认真学习、精心准备,把信息科技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
四、无需一步一个脚印,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定位是为国家输送人才、为国家战略服务。
人工智能在这次信息科学技术的新课程中出现了81次,分布在课程的各个部分,可见人工智能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
信息、数据、算法,这些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数据的处理,它们相辅相成的一些经典算法,表面上看很高,实际上这些算法的原理很简单,十几分钟就是原理
因此,编程并不是信息科技课程的中心,而是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如数据思维、计算思维、创新思维等。
学生们要有数据思维的基础才能学习人工智能,这样他才能意识到人工智能算法前的基础性工作。
这些集合在一起,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构建的意识,既是人工智能素养,也是信息科技“学科大概念”的核心目的。
信息科技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提出了要求,所以至少在人工智能环节,我们小学的中学老师有很多需要不断充电学习的内容。
但在充电学习过程中,不应该追求新的算法。 因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这几十年来,特别重大、划时代的算法其实并不多。
“不应该追求新的(算法),但是需要知道最基本的算法原理在哪里。
例如,专家系统如何解决问题? 知识地图怎么解决问题? 机器学习怎么解决问题? 那些思想脉络是什么? 为什么深度学习可以比机器学习的一些算法更好? 我们理解这样的思想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