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骂声哭声,你若当真,便除了焦虑一无所获
大家好,我是多乐西。
过去一周,几乎每一个有家长的群,都在讨论英语新教材。
今天文章的前半部分,插图、建议,也基本是来自我们英语群的热心家长们。
之前咱对新教材的讨论,还属于参考着网传版本(后面证实都是真的)各种分析、交流。
但开学后,当娃拿到扎实的纸质书回家,加上各路自媒体渲染“英语难”,淡定如你,也开始拷问自己,给娃的基础够不够学新教材?怎么都在说难?
我就不止一次刷到过,家长分享娃子朗读第一单元课文,试了几次都读不下去,破防大哭……
▲看内页是人教版 三上 图源网络
群里的热心妈妈研究了英语新教材,给出真诚建议,先听说+抓阅读,但晚启蒙的家长们看完似乎更难受了……
我认为没必要太过焦虑,虽然错过启蒙黄金期,但still,英语,是毋庸置疑最好出成绩的学科,大孩子学英语也不妨碍高考140。
英语这块,难的是提能力。至于提分,其实还好。
我们要警惕的是,现在中、高考,在逐渐偏向考查能力了。
说回教材。有家长说,被学校老师“暗示”了,现在急得想各种班给报上。
课外机构老板看到这,估计笑yue了。
课时有限,难度增加,英语重要,家长搞不定,老师也建议家庭抓一下……这不就是致富的商机?教书法的做托管的,统统给我教英语去!Y情和双J这几年失去的,这盘要一把拿回来!
写下这句玩笑话,我立马警惕了起来。如果好的教材最后变成了,校内读PPT划水,校外纯靠家长激情燃烧钱包,这个生态就特别不好。
新教材真那么难吗?难在哪?需要课外补什么?
我沿着群友@蜗牛散步 的问题准备了这篇文章。
力求把“新教材时代”的小学英语学习,其中关键及应对,一文写完写尽。
花几分钟看看,或许,做好手头的事就行,或许,需要课外补一下,但也要目的明确,没有必要花钱花时间让娃去踩坑。
1. 新教材主要影响哪些孩子?
2. 校内学英语,有三个“默认都会”
3. 新教材对娃的挑战具体是什么?
4. 如何应对?
1
主要影响哪些孩子?
这几类孩子,直接受新英语教材影响,但程度不太一样(以下图片来自英语群的家长们供图):
1
三年级,三起学英语,0基础的孩子
必定遇到新教材,但新的英语教材,对0基础娃有挑战,且相对旧版有难度,这就造成了娃难适应,家长觉得巨坑。
具体原因稍后细说,先看一波家长分享的实图~
这是深圳今年的新教材,上教版,三上,学情绪相关的形容词:
广州新教材,外研社新思维,三上,小短文阅读:
覆盖地区比较多的人教版,属于最让人破防的版本。
这是三上,P里P气的(P,剑桥原版教材Power Up):
课文长这样,
Plants need air, water and sun.
They help plants grow.
(人教版英语课本 三年级上)
好家伙,这不是外刊和原版科普的常用句式——一词一信息?给大家看个类似的:
Fish live in water. Fins help them swim.
Gills help them breath.
(《时代周刊儿童版》幼-1年级的级别)
从大家的分享里,我发现另一件事:不同地区使用的英语教材本身难度就有差异。
比如家长们提到的,人教精通版“鸡娃搭子已经崩溃”、译林版“看着不太行啊”:
新人教版相对老人教版,确实是全面发力了,对娃有一定要求。使用人教版的家长注意下,是真的难了。
开篇那位读哭了的娃儿,也不算特别夸张,确实有生词,连外国人名都变长了。
喏,北京部分学校在用的人教PEP版本,新一上册:
不过呢,根据我多年经验看,难or简单,家长们的观感和标准,是很不一样滴。
比如北上广深,课内教学不划水,课外家长再推一把,英牛基数大。还有,万一你是群里那种,2岁儿歌3岁动画4岁分级5岁复述6岁KET的娃?7年级英语新教材给你,你也觉得不太行。
牛娃故事听听就好,咱还得以娃为本,真要去参考人家对于简单和难的定义……铁定踩坑。
2
今年上4、5、6年级,弱基础的孩子
根据新教材的更换三步走,这三个年级的孩子今年不用新教材的(部分学校或许有安排,但大范围如此),喏:
意味着,后年(2026年),
现在的4年级娃,将直接使用新的6年级教材,接着面临小初衔接。
今年上5、6年级的,更坑,小学阶段一直使用老的教材,然后去衔接更难的7年级新英语教材。
要知道,英语的小、初衔接,本来就难度落差大,现在还得加上新、旧衔接。如果娃是纯校内水平,或者校内也不太上心。
那么大概率跟不上初一的进度,更大概率是,还没开学就遭受暴击
(理由小声说:明里暗里,小学毕业后的暑假都有分班考)
这是人教版新教材,7上:
这是译林版7上:
外研社版7上:
今年,4、5、6这三个年级的孩子,完成课内任务后,建议直接以“7年级的英语新教材”作为赶进度和衔接的标准。
这样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更清楚每个模块要学啥,到什么程度,要补啥。
总的来看,说来说去,其实只有一种孩子深受英语新教材的影响:那就是英语这科,主要依赖校内的孩子。
大胆,竟敢传播焦虑!?OK,那我接下来从“英语教材内容本身”,来验证以上结论。
2
学英语,学校不会告诉你的三个“默认”
有一件事大家可能没留意,那就是无论新教材、老教材,我们国内英语学习,其实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秘密。
这一点,犀利的家长已经直接点出:
顺着这几位家长的讨论,我为大家盘一下三个“默认”。
✔
1. 默认听力基础,娃有300听力词汇
2. 默认小、初之间的落差,娃能衔接
3. 默认中国元素的词汇和表达,娃掌握了
挨个来看。
1、默认有听力基础,其实老教材也这样
老教材,直接开始教单词、对话、句子。这是老版英语教材的1上(人教版):
没有26个字母,没有1、2、3,直接开始:
1)听打招呼的对话
2)学、读介绍文具的主题词汇和句子
目前新版的英语教材里,只看到教科版的三上,是先从学字母开始
这没啥问题,原版教材也是先学日常高频的词汇和句式。
但这有一个前提。
前提就是听力基础,听力词汇大概300左右。
做过英语启蒙的家长们,回想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裸听句子?什么时候介入文字阅读?什么时候,娃能主动读出声呢、并且是指读呢?
是孩子有了一定的听力可理解输入,并且通过动画、分级等资源,有听力词汇积累,甚至能简单认读一些单词的时候。
什么时候娃有能力,根据读图文的对应,去猜词、去理解对话的大概意思?
是通过大量分级阅读,建立起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后。
这不就是原版娃启蒙的「听力先行路线」?!
这不就是原版娃启蒙的「先听说后读写」?!
还有,新教材里的自然拼读板块,学字母音,也建立在孩子有大量听力输入的基础上。
因此,孩子在进入小学,学课内的英语教材之前,有一定听力基础和词汇量,会更好地消化新教材。
而且我们的英语课后,也是有作业的。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默认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能力、图文对应能力、书写能力?
可是,这些、全都、不是、早期初阶的娃、应该有的能力啊!
原来,新英语教材是在倒逼我们家庭早启蒙、早重视啊。
反之的话,0基础学自拼、跳过“听说读”直接开始“写”、没有语音输入就要输出(朗读、对话)……
这就是逆语言学习的天,孩子本人会相当痛苦。并且,能不能真正学到能力?存疑。
2、默认小、初之间落差巨大,娃能衔接
小学义务教育的目标是集体扫盲,进入中学,分别以中、高考为导向,一个分流一个筛选。注定佛不了。
课时、课堂知识容量、课后作业和练习、课外阅读的要求、应试的精读和强度,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因此一些原本英语很不错的孩子,到了小高阶段也有点乱阵脚。
词汇方面,
6年级毕业,娃掌握500个左右单词即可,多的都算超纲;
而9年级毕业,娃要掌握1600个单词,翻了3倍。
阅读方面,
对词汇的要求梯度更加明显,小学毕业,英语的课外阅读量累积是4000-5000词;
而进入7年级,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提到了,是4万词,以上。
意味着小初衔接的暑假+7年级紧张的一年,要追加至少35000词的阅读。《哈利波特》7本书一共才用1.2万词呢。
能力方面,
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学成什么样,7年级开学第一天,听、说、读、写四大能力,默认达到这个标准:
▲以上截图来自《新课标2022版》
3、默认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娃是会的
这部分,上周聊“小学英语规划”的专场直播时,压低声音给你们抖了个干净。
新教材增加了相当明显的中国文化内容,我们官媒关于新教材的解读,也都明确提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这说明啥?
重点来了。高考命题组专家在采访中提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是默认孩子会的。
高考,关注更宏观的中国话题。
比如建国的成就、交通运输发展史、共享经济、智能支付等。
而中考,偏爱本省、本地的中国元素。
那么北京的孩子会不会读、写紫禁城和国粹京剧?上海的娃知道怎么介绍外滩么?成都的李华能不能针对都江堰的灌溉系统聊上几句?
不求完全精准,至少大差不差。
而这些词汇与表达,都依靠课后积累。
学校到了高年级肯定会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套路,但下功夫去熟悉去练习的,还是课后,还靠家庭。
之前推荐的《牛津英语话中国》、《21世纪报》都是不错的选择,没事读一读,看一看,用文章后的小题练练手,检查理解到位没。
▲ 《牛津英语话中国》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3
对普通孩子的挑战,具体是什么?
1、生词增多了。
人教PEP版英语,新教材三上的词汇是107个,而老版是64个,家长发现,新版是把下学期的编进上学期了,相当于提前学了40多个单词。
《新课标》对词汇量和阅读量的要求,本来就有微涨,新教材的词汇增多是必然的。
另外还有两个特点:
· 一串一串出现的主题词汇。比如人教前三个单元分别学,“身体主题词汇”、“家人主题词汇”“动物主题词汇”。
· 要求借助拼读规则识记单词,就是自然拼读。
自拼之于普娃,其实刚刚提到了,门槛在于有没有前期的听力基础。
还有,老师的教学能力怎么去驾驭这部分呢?也不太清楚。
2、板块更全了。
· 听说板块最为明显,有听力和口语分开练习的板块,也有听、口放一起,先听后说的板块。
到了中学,听力更偏精听,口语更偏表达了。对哑巴英语娃是个大问题。
7年级第一单元的口语板块,和我牛娃四件套的那套口语书剑桥《Present Yourself》像极了。
假如学校能带娃一起抓好这块,口语这块就轮不到家长操心了。
· 科普&跨学科非常抢眼,从三年级开始就有大量非虚构阅读。
粤教上外版的4下课本里,直接对标了《科学新课标》的内容。教材也实现了read to learn,语言和认知发展共同进步了!喜欢!激动!
每个单元的PBL都需要动手去做,或去搜集信息。但希望这亮眼的一块,最后别变成了家长做英语小报……
▲ 三年级做翻翻书
3、最大的难,课时并未增加。
这也是我们最不理解的一点,难度增加,课时不变,大部分学校还是一周2-3节英语课。
这个课时仿佛是生怕老师把新教材上完、上好。
那么这套听、说、读、写、PBL小项目、自然拼读、跨学科学习都涵盖的齐齐整整的好教材,
会不会还是落地成“讲重点单词”“讲课文”的阅读教材?
还有一个不可控因素,老师。
家长告诉我,妈妈普遍会更喜欢年轻的英语教师,因为主观能动性更强、更活跃。而新教材除了要考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得照顾广大偏远地区,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有点感慨,2024了,英语始终还是体现参差的学科。
多的就不说了,我们也解决不了。
只能提示大家,给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和执行,是跟着新课标的要求走,而不是跟着课时走。应试考的、实际用的,只会比教材更综合,更有难度。
某种程度上,我们在课外找资源帮孩子拉英语学习,也是在弥补课时不够的问题。
如果你不会找资源、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案。预约点起来,《小学实现英语自由的方案》我在直播间公开。
4
如何应对?
2-8岁的家长,首要任务,是帮娃做好【听】。
前面大家也看到了,没有听力基础,面对教材内容也觉得难。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给娃听的、放的东西,ta没法理解,那就是无效的杀时间而已。
我们可以用三类资源,给娃做可理解输入
儿歌–》动画片–》在读的分级的音频
儿歌就选SSS(super simple songs),动画片选娃喜欢的那部,书的音频最好是正在读的那套分级读物(点读或线上分级系统效果更好)。
这样的输入,基本可以保证是有效的输入。
第二件事:一定的刻意输出。
大量听、读的输入,然后静待花开,这是对的,但也是低效的。
除了少数双语家庭、国际学校的孩子,绝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是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的。
对把英语当外语来学的娃说,一些刻意的输出动作,反而能让前期的输入,更有效。
当娃的嘴部力量到了,有100词的听力基础了,就可以开始了。
1)跟读。听一遍,跟读一遍,不仅是可理解输入,也是发音最完美的一次。如果娃总是忘记跟读,(也许是惰性)家长得提示跟读起来。
▲ ABC Reading(Raz的线上APP)
2)小娃简单回应。比如跟着动画的台词,做出jump、run、cold、happy等动作,或者跟念台词。
有心的家长也可以针对内容简单提问,试试娃能不能回答~
▲ peppa pig
比如我们在看《Planet》这本书时,我会重复其中一个关键信息:Mars is so……然后做出发抖的样子,娃接着说:so…… cold!
▲ BBC Do you know系列,Level 1《Planet》
Jupiter is very cold too,and it has a big eye, it is a ……ssss
然后我哇哇怪叫化身雷公电母,娃接着说ssss……storm!
循环几次,这两个词就有效地输入进娃的脑袋里了。搞定。
不想费妈的话
3)做QUIZ。很多纸质读物、在线的绘本馆,读完一本都会让娃做几个小题,选择题居多,题量也比较少,但却可以很好地验证,娃阅读过程是否专注和用心。
小娃的quiz不会太难,涂涂画画的偏多,但如果娃抗拒或手部力量没到,可以不勉强。
但大娃最好形成固定规律哦,拿到一本读物,循环3个步骤:听音频-读内容-做quiz。
4)更高阶的输出还有复述、主题表达。娃前期的输入OK了,就可以开始了引导口头表达了的输出了。
虽然难,但建议大家做。因为中考的听口考试,就是需要复述和表达的,而且是人机对话。早准备心不慌哈。
资深娃妈可以自己做,关键在于:大量听、读的语言准备+理解内容/场景的思维准备。不是记忆和背诵哦!
市面也有很好的课程和老师成体系地带着做。比如适合小一点孩子的《口语星球》,和适合大一点孩子的《新东方比邻》。
▲ 口语星球
如果已上小学,体系课+阅读阅读【大量阅读】!
体系课,一般是找好教材和课程,让专业的老师带着。家长自鸡的成功案例肯定有的,但工作量巨大、妈妈的付出巨大。
而回到家庭里,由家长主导做的、能做、且能做到特别到位的,是阅读。它还是拿分大户。
但看到好书都想盘回来,这样行吗?我们家长心里要很清楚,娃做英文阅读的目的——
一是为了积累词汇、增加词汇量,二是为了增涨知识面。
1)如果孩子的词汇很弱,基本没有,我们要赶紧开始分级阅读。
因为分级就是母语娃的认字书,大牌分级基本全是图、文对应,容易解释。
而且分级读物的初阶就是1张图+1、2个字,这样可以快速地拉常用词和高频词,进行扫盲。
▲ 读分级=学单词的金科玉律(Paul Nation 词汇学大神)
能力强的家长可以自己搞搭配,兴趣为王。
反之, 首选RAZ,主题多、级别多,难度温柔,可以读很久,中途不用考虑换来换取,重新选书。
▲RAZ aa级(第一个级别)丑是丑了点但管用
▲牛津树 L2,一家人的趣味日常,有趣,不适合零基础
▲ 大猫 L1,分级里最唯美的,适合家庭英文阅读氛围浓厚的
▲国家地理少儿分级,识记主题词汇的一把好手,原版优于祖国版
2)当娃可以读完整句子,比如The button is round、I have a big family……家长要刻意加入Non-Ficition非虚构读物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积累科普词汇+学习识别英语里的信息。
Non-Fiction里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新的信息,对比虚构的小说、故事,语言知识含金量更大。
俗气点说,同样10分钟家庭阅读,孩子读非虚构可以接触到10+个信息,信息下有20+个科普词汇。虚构故事确实有趣,但用来学英语性价比不高,享受阅读就好。
▲ TIME for Kids 时代周刊儿童版
▲BBC Do You Know科普系列
小总结:在家专注鸡英语阅读,容易成功;阅读偏重读非虚构,成功概率更大。
3)进入高年级,娃要以阅读Non-fiction为主了,并且有目的地增加阅读策略练习,读+练真题本题。
啥是真题本题?我列几个标题你一下就懂了:
啥叫阅读策略练习?就是阅读+理解+做题:
不仅读、练到的是扎扎实实的阅读能力,受益终身,近看,在考场上也容易脱颖而出。
类似《21世纪英文报》、《Smart Reading》系列,都是高年级娃的好选择。
EASTWEST
以上,就是解决英语新教材问题的一些建议。
如果娃已经进入中学,咱还要跟孩子明说如今的英语应试——
中考,词汇+语法。该记该背该默写的,老实去做。油盐不进的娃,把新概念1、2册给背下来也好啊,老是老了点,起码咱先顺利淌过中考的分流吧!
高考,考原版阅读+语言应用能力。启蒙早,家里抓得紧的那波英语娃,说实话到了高考那关,发力更猛。
除此外,《新课标》下的英语中、高考,记住三句话:
科技,是底色
文化,是明牌
语言,是工具
分别对应三大考点:
Non-Fiction非虚构阅读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
心里有数了吧?
不管课内如何如何,热搜怎样怎样,当年闹麻了的“英语滚出主科”、“英语退出考试”,那些人可不对咱娃的学业负责。
写了这么多,我这英语博主给大家掏心窝子的真诚建议,其实就一个:
课外多少学点儿啊……
今天就写到这啦!
Yours,多乐西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