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人教版丑化教材上热搜:扭曲的课本插图背后是下一代人道德的崩坏

二零二二年五月二十六日,人教版教材故意丑化少年儿童,在教材插图中添加性暗示的新闻上了热搜,该课本不仅让家长们感到后怕,更令常年从事编辑出版的业内人士感到离谱和匪夷所思。

插画中的小孩不仅眼睛宽、眼睛小、发际线高,还有吐舌头的性感表情,包括蓝颜色的眼睛,让网友们一致认为作者是以“唐氏综合征”的标准来刻画中国儿童。

与之前人教版大眼睛长睫毛的形象相差甚远,同样的,在英语课文中的小孩却是正常形象。大众一致呼声:居心叵测。

教材对每一个孩子而言都起到了启蒙性的关键作用,如今却这般翻车,令家长们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担忧,童书的选择需要费心费力,大众都普遍相信相关人员有努力在做筛选。结果没想到这次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很无奈,下一代人的道德观,竟然是从教材插图“审美”开始崩坏的,扭曲的课本插图背后是下一代人道德观的崩坏。

今天就来和各位家长科普一下,不良教材有何弊端。不良插图究竟会给儿童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严重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学前期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和优势,也就是说,儿童更为关注表象,依靠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

在一本教材里,除了文字外,插图是最直观、最活泼有趣、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大胆奇特的,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喜欢动画片和漫画的原因。

教材插图的教育功能,对于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正义感、道德感、是非感、审美感、羞耻感等心理认知都可以通过插画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父母是被首先模仿的对象,其次就是直观的,新鲜的、具体的事物。

如现实中的积木,虚拟的插图、动画等,儿童通过模仿这些来获得许多认知经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发展环节。

教材插图中的不良情节会让儿童无意识地进行重复、模仿。

比如人教版教材某页,玩游戏时小男孩从肩膀以下抱住前面的小女孩,以及拉扯裙子,做不良表情吐舌头等,儿童的道德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就是通过模仿。

健康的教材让儿童通过这些“有意练习”与坏习惯做斗争,为幼儿重复和模仿提供具体的&34;,起到良好的纠正作用,而不良的教材不但不能改善儿童的坏习惯 ,反而助纣为虐,引导孩子向“劣质、低俗化”学习发展。

伟大与崇高、鄙俗与渺小等所谓的人格形成与产生,都离不开教材插图、动画片、动漫潜移默化的教育。很显然,这次人教版教材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误导孩子注意力发展

俄罗斯教育家乌审斯基曾说道:&34;。儿童如果打不开这扇大门,或者无法正确打开这扇大门,就无法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

对于儿童来说一切智力活动,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与才能得到发生。

儿童的注意通常都是通过无意识进行的鲜明、直接、形象的刺激物以及刺激物的突然出现最易引起幼儿的无意识注意。教材插图正具有引发幼儿无意注意的这些&34;。

如教材中隐晦的性暗示,往往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注意,儿童本身具备一点的性意识,对“性”探索有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早的涉及“性知识”只会让他们的认知注意力发生歪曲,朝着不好的方向关注和学习。

这次人教版事件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心理偏差,让他们产生恐惧,尤其是小女孩,也有可能会助长男孩行为上的攻击性,引发一些灾难性事件。

更有可能助长某些潜在“恋童癖”的监护人和成年人利用教材漏洞,对儿童进行性骚扰,而孩子却天真地认同课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让人想想都后背发凉。

儿童知识贫乏、辨别能力差、认知过程带有感染性和情绪性、天真又好奇、好幻想,且求知欲强。

如今我们生活中网络、信息非常发达,孩子们有各种渠道去了解感兴趣的复杂信息。

所以这些教材中的“性困惑”产生之后他们一定要得到解答,如果老师隐晦不谈,父母不讲,儿童就只有上网查、问同学,甚至是浏览不良网站获得答案,没有谁能保障这些没办法控制的信息到底是好是坏。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中,美育教育也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插画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培养审美志趣,帮助他们传承文化、塑造民族魂,而“毒插画”将误导孩子们的审美,塑造畸形美的认知。

这次人教版插画事件后,插画作者方并未作出回应,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将着手立马改正,教育局也也将介入调查。

但不得不说,一切太过于姗姗来迟了——如今的05后孩子都是用的这套毒教材,早在2012-2013年审定就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如今已有十年之久。究竟是谁利用了国内隐晦的漏洞,刻意毒害祖国的花朵,我们不得而知。

面对这次教材一案,教师包括家长在内唯一能做的,便是及时地想出应对措施,主动询问孩子的感受和心路历程,引导他们说出内心的困惑,学校也应必要地引入心理、生理老师进行正确的科普和纠正,避免不良认知对他们产生二次伤害。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