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患:教材“毒瘤”、编排乱局与版本冗杂,何时休?
教育,本应是国之根本,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当下教育乱象纷纷,若不整顿,将严重影响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今却问题重重。首当其冲的便是“教材有毒”这一触目惊心的现象。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毒教材事件,绝不是偶然的个例。那些篡改中华文化,大肆鼓吹外国英雄的教材内容,如同隐藏在知识殿堂中的毒瘤。我们的教材,本应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可如今却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这一使命。就像我曾经发现的那本初中心理健康教材,在全书所举的十八个例子中,仅有三个是中国人。这看似只是简单的比例失衡,实则反映出一种文化的偏向。如果这样的教材流入学生手中,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怎样的扭曲?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会渐渐淡漠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过度崇尚外国文化?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趋势。
而且教材内容的编排也是杂乱无章。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第一单元学习负数,可之后直到小学毕业,都不再涉及相关内容。这种缺乏连贯性的编排,就像是建造一座大厦,却只搭了几根零散的柱子,如何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呢?初中物理也是如此,教学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系统性可言。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材相比,如今的教材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仿佛是在退步。当时的教材虽然可能没有现在的精美,但在内容编排上却有着清晰的脉络,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再看看教材版本过多的问题,这无疑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比例严重失衡,选修教材至少是必修的三倍。这意味着在教材的编写、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学校和家长也不得不为这些众多版本的教材买单。这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还让学生在众多教材面前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取舍。
然而,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乱象的批判上。教育的变革总是在曲折中前行,这些乱象的出现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但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对教材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文化导向正确,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同时,要整合教材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版本,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民族未来的明灯。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