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问世40年:塑化剂之恶、资本之争、特许经营套路,为何依然失败?
好文章,大家一起复制吧!
作为岛上最大的混浊剂公司,御神香料公司30年来在产品中秘密添加DOP(通用增塑剂),其副作用是“三聚氰胺”的20倍。
赖俊杰夫妇被捕
宝岛塑化剂曝光当天,国际巨头沃尔玛下架所有进口饮料;广东东莞下架80%食品;中国香港甚至发布报告称“200名市民中99%检出塑化剂”。报告。
一瞬间,“DOP”成为一个改变世界色彩的术语。
然而,这起震惊世界的公开事件背后,隐藏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岛内奶茶彻底溃败,行业制高点转移至内地。
在这场行业变革的前奏中,有文艺青年梦想的破灭,有各方资本的贪婪竞争,有新茶饮的使命,也有奶茶的终极定位:
不管味道好不好,这都是一门好生意……
1、草莽的狂野时期
国内第一代网红奶茶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宝岛的“珍珠奶茶”。
有趣的是,关于珍珠奶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台南的“翰林茶馆”无意中在奶茶中添加了一种白色粉球,看起来像煮好的珍珠,并命名为“珍珠奶茶”。
另一种是台中“春水堂”的店员在奶茶里放了粉红色的小球。他诗意地引用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遂将其命名为“珍珠奶茶”。
为了争夺“大师”的称号,两家店不惜对簿公堂,大战了10年。
最终,法院无奈之下,选择了和解:
乾隆下江南时从未喝过,所以不是专利。
在两家店争夺“大师”称号的同时,珍珠奶茶却在东南沿海地区遍地开花,就连名字也越来越狂野。
有一家奶茶摊贩专门将粉团做得更大,并从20世纪80年代著名演员叶眉那里汲取灵感,将其命名为“波霸奶茶”。
更有野商家把饭团做成青蛙蛋大小,称其为“青蛙包小三”……
休闲驿站、快客利、50澜等品牌纷纷涌现。
其中,快可力率先进入内地,成为第一家正宗奶茶店。宝岛成为全球第一奶茶玩家。
虽然“奶茶+粉丸子”的创新让台湾奶茶在世纪之交登上了王座,但珍珠奶茶在民间的无序扩张也为自身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2、奶茶的“供给侧变革”
2016年,与建国老师激战的希拉里去一家华人奶茶店拉选票。她点了一杯珍珠奶茶,说道: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结合了牛奶和茶的产品。
希拉里喝奶茶(右一)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珍珠奶茶就已经成为“非奶非茶”的劣质产品。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奶精,具有浓郁的奶味。
关键是,与鲜奶相比,奶精硬生生将行业毛利率提升至70%,轻松击败海天、伊利,几乎与五粮液并驾齐驱。
本质上,珍珠奶茶仍然是“奶精+茶”的混合体。两人只要站一段时间就会分开。为了保持混合状态,必须添加一种称为“混浊剂”的食品添加剂。
混浊剂
但混浊剂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保质期短等缺点。
很快,岛内最大的致云剂公司裕神香料惊讶地发现,通用增塑剂(DOP)可以替代致云剂,不仅效果极佳,而且成本更低。
直到2011年,隐藏了30年的DOP才浮出水面。奶茶被直接贴上“橡胶珍珠”、“添加剂”等标签。曾经红极一时的珍珠奶茶,如今却成了“骗小孩子的东西”。
更离奇的是,岛上的生育率持续处于全球最低,乳腺癌患者增加等健康问题也找到了罪魁祸首——奶茶。
御神口味“长期投入”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奶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3、行业迭代
2011年后,珍珠奶茶因增塑剂争议而受到打压,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迅速崛起的“新茶饮料”。
“新茶饮料”和“珍珠奶茶”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它们既含有奶,又含有茶。
新茶饮将“粉+水”的冲泡方式升级为每四个小时更换一次的现泡茶。店里甚至还出现了手工剥葡萄皮的场景。成本成倍增加,单价也一夜之间上涨。突破了20元大关。
喜茶员工
早些年,媒体曾偷偷调查过珍珠奶茶的制作:奶精0.3元、红茶0.1元、珍珠0.1元、糖0.1元,加上水、电和房租,成本只有1元左右。
但高昂的价格依然无法阻止新式茶饮成为年轻一代的宠儿,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门店正在迅速崛起。
喜茶上海店开业当天,蜂拥而至的顾客分成6条长队,等待时间长达6个小时。
茶颜悦色的武汉首店甚至出现了长达一公里的史诗般的排队。花了8个小时才喝到一杯奶茶。
更离奇的是,一杯20元的奶茶,被黄牛卖到500元。
茶场前的人群
到2021年,奈雪茶IPO在港股上市,成为“奶茶第一股”;不久之后,喜茶估值也达到了600亿。
伴随着新式茶饮的兴起,是一种无奈:
喝一杯奶茶比吃一顿饭更满足。
事实上,这种无奈的背后,是新茶饮料快速突围行业的财富密码。
4、资本捧杀的乐章
打开新茶饮菜单,从草莓到芒果,从椰子到香蕉,从珍珠到面包,一应俱全,简直就是大杂烩。
以喜茶六大品类为例:果茶、冰棒、奶茶、咖啡、面包、纯茶。
除纯茶外的五个品类本质上都是“奶茶+”模式。
奶茶+水果,健康的大旗成了都市丽人的安慰剂;
奶茶+冰淇淋,面包冰淇淋蛋糕直接拍死在沙滩上;
奶茶+米饭也被称为“可以喝的粽子”。
新茶饮料让奶茶变成了“奶茶+一切”的生意。
该模型有两个主要优点:
1、奶茶可以与万物融为一体,赋予新茶饮品品类无限拓展空间;
2、所有品类的基础都是奶茶,加工流程可以标准化。只要拥有稳定的供应链,就能快速扩张。
总之,新奶茶店具备奶茶店、甜品店、水果店、冰淇淋店、面包店的属性。
一个企业同时占领五个市场,足以让任何人笑出梦想,因此成为资本争夺的场所。
但奶茶作为一个配方开放、口味差异小、几乎零门槛的行业,注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完全竞争市场”。
自新茶饮料诞生以来,各大品牌都试图通过推出新产品来摆脱竞争对手。
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抄袭”现象,导致整个行业严重同质化。
不看包装,没有人能分辨出喜茶和奈雪的同一款产品有什么区别。
在此形势下,行业只能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当缺乏资金时,就会引入外部投资,继续扩张……
然而,在这场以“卷”为主题的战争中,倒下的不仅仅是同事,还有无辜的普通人。
5、大分化:镰刀与突围
2016年,新茶饮料玩家处境尴尬:一次操作猛如虎,一天还亏了两块半。
事实上,这就是后期完全竞争市场的铁律:每个企业的利润无限趋于0。
因此,整个行业在肉搏战上分成了两个极端:一是猎人派,二是突围派。
所谓狩猎,猎物不是同行,而是终端门店。
当卖奶茶不赚钱的时候,一大批品牌把目光投向了“加盟费”。
寻找明星做广告,依靠其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并吸引加盟,已成为大多数品牌的“主业”。
而他们的盈利模式也从依赖客户消费,转变为向下游吸血者收取巨额加盟费的一锤子买卖。
更重要的是,加盟商的采购通过协议限制在内部系统,原材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他们,并且培训频繁收费。就连店面装修的材料也必须从总部采购。
当一个品牌被毁掉后,企业主就会换一个品牌再尝试,直到所有的利润和水都被榨干……
与行业内的特许经营乱象相比,突围派却走了另一条路。
喜茶和奈雪采取直销模式,将单价保持在20-40元区间。整个生产过程均在现场手工进行,专注于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茶饮料。
茶颜悦色作为中档茶饮料的代表,同样采用直营模式,但不同的是,所有门店都集中在长沙。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封锁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顾客只能选择自己的产品。
如今,茶颜悦色在长沙已拥有300多家门店,核心商圈一个路口甚至有5家门店。
而蜜雪冰城则避开了一线白领群体,在三四线城市开设了门店。凭借庞大的供应链,将客单价控制在8元以下,成为“奶茶界的品喜喜”。
与此同时,通过“直营+加盟”方式收购门店1.5万家的蜜雪冰城也成为创业、艺术年轻人的“头号竞争对手”。
当价格战和特许经营乱象的硝烟慢慢消散,新茶饮料的高端价位段已被喜茶和奈雪牢牢占据,中端价位段涌现出大量区域品牌,而中低价位段则出现了大批区域品牌。 -最终价格区间由蜜雪冰城领衔,名列前茅。
在新茶饮料独特的竞争格局中,所有品牌的终极命题只有一个:如何成为中国的星巴克?
6、中国的星巴克
当咖啡品牌给VC讲故事时,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喝一杯咖啡.
但背后却有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中国自古就是饮茶大国,5000亿的茶叶市场远远超过800亿的咖啡市场。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
之所以这个问题被忽视,是因为茶叶是一个“大市场、小品牌”的行业,至今还没有诞生任何垄断品牌;而咖啡则是“市场小但品牌大”的生意,过去也有很多。星巴克和雀巢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后来又出现了打击资本主义的瑞幸咖啡。
茶饮料难以做大的原因在于生产和销售过程。
茶树讲究地形、土壤、温度;采摘和加工依靠工匠大师的经验;即使是喝茶,也需要你去“品味”。如果你尝不出茶的味道,并不代表茶不好。
这种缺乏标准、与玄学挂钩的特点,严重制约了茶饮料的发展。新茶饮料的本质是打破限制,实现茶饮料的产业化。
首先,新式茶饮“奶+糖”的融合,淡化了茶叶的口感、品级和产地,给了产业化的基础。
其次,新茶饮料中“糖+脂肪+咖啡因”的成瘾组合,大大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最后,新茶饮消除了餐饮行业“消费集中在中午和晚上”的痛点,将消费时段延长至早餐、下午茶、夜宵,并且几乎可以全天候营业。
早年,茶颜悦色史诗般的万米长队植根于手工现场制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流程无法精简。
如今,随着供应商解决了糖、奶盖的自动化问题,手工现场剥皮被机器取代,生产环节被上游取代,品牌商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
能不能成为中国的星巴克,就看一杯奶茶的制作有多像星巴克。
当我们回顾奶茶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莽撞时期的狂野、扩张时期的惊心动魄、迭代时期的恶战,还有资本的争夺、加盟的镰刀、以及低谷的突破,但更重要的是,一个行业在国潮复苏背景下的——的使命是复兴和壮大中国茶饮料。
新茶饮料进军“中国星巴克”还有另一种模式。
在星巴克里,经常有穿着西装、皮鞋、神情紧张的上班族,一边面无表情地喝着美式食物,一边不停地敲击着键盘。
咖啡已经成为一种工业兴奋剂,整个环境都充满了焦虑。
但在经济增速放缓、黑天鹅飞来飞去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真正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剂,来治愈内心深处的彷徨和焦虑。
用户评论
娇眉恨
哇,看了这个标题,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喝奶茶的情景。那时候总觉得奶茶是健康的饮品,没想到现在竟然会有塑化剂的问题,真是太失望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40年了,奶茶还是那个味道,但塑化剂事件一出,感觉喝奶茶都成了一种罪恶。资本之争和特许经营套路更是让人寒心,真是失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采姑娘的小蘑菇
标题里的“塑化剂之恶”让我想起了那个新闻报道,真的是触目惊心。不过,我觉得奶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它可能永远不会失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特许经营套路太坑了,每次去不同地方的奶茶店,味道都不一样。塑化剂问题也让我对奶茶失去了信心,感觉失败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这个标题太犀利了,把奶茶行业的问题都点出来了。不过,我觉得只要消费者有意识去选择,还是能找到安全健康的奶茶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40年啊,没想到奶茶还有这么多争议。资本之争和特许经营套路,感觉这个行业太乱了。奶茶真的能成功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塑化剂事件曝光后,我对奶茶的态度就变了。现在看到“塑化剂”三个字,就联想起不好的回忆,真的让人失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奶茶是年轻人的最爱,但塑化剂问题真的让人担忧。资本之争和特许经营套路,感觉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初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每次看到奶茶店,就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珍珠奶茶,那时候的奶茶才是最纯真的。现在呢?唉,失败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标题里的“特许经营套路”让我想起了自己开店的经历,太不容易了。奶茶行业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我觉得它还是有机会成功的。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40年过去了,奶茶依然是年轻人的心头好,但塑化剂和资本之争让它变得复杂。失败吗?我觉得它还在努力适应市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瓜贩子
每次喝奶茶都会想到塑化剂事件,真的让人不放心。奶茶行业真的要反思了,不然真的会失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情小火鸡
我觉得奶茶这个行业就是资本的游戏,消费者只是其中的棋子。塑化剂问题更是让人对奶茶行业失去信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初
奶茶的失败,不仅仅是塑化剂的问题,还有资本运作和特许经营的乱象。这个行业真的需要整顿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标题太扎心了,感觉奶茶已经不再是那个美好的存在了。塑化剂、资本之争、特许经营套路,都是压垮它的稻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40年的奶茶,见证了太多变迁。塑化剂事件、资本之争、特许经营套路,它真的还能成功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看完这个标题,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喝奶茶了。这个行业太复杂,太让人失望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奶茶的失败,让我想到了其他行业。是不是所有的快速消费品都会经历这样的困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