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关键看怎样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关键看怎样阅读

王营

曾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的李希贵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件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在山东潍坊工作期间做了一次小规模问卷调查,请41名学生回答: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如“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校刊的编辑”、“积累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等。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教得好。他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一观点没有任何人怀疑。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就无法听懂别人说话的弦外之音,更谈不上用丰富形象的词语进行表达(说、写)。但是,现实生活中令人疑惑是,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与人交谈也往往词不达意,看上去语文能力并不高,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原来阅读是分等级的,按照美国学者阿德勒的说法,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超越读者理解力的阅读。“你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就能毫不费力地完全理解,书上的文字往往只是表达了你与作者相遇之前就具有的共同认识,或者是一些资讯。”另一类是能够提高理解力的阅读。即需要读者思考和探究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水平,只要通过研究和钻研,才能逐步从茫然不解到茅塞顿开。

第一种类型的阅读是用来娱乐、消遣或打发时间的,例如读报纸、看小说、浏览网页等,有时候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资讯,但更多是为了消遣,比如有的人读小说,一天能读几百页,纯粹是为了看热闹,寻求情节刺激。这种类型的阅读即使一年读一百本书,也难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现在很多学生迷恋魔幻小说、新奇的网络作品等,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是只求当下快意,这样的阅读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非但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反而不利于个人成长。

第二种类型的阅读才能够全方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过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进入这个阅读阶段。因为这种阅读,不再讲求趣味性和可读性,而是特别强调内容的品质和理解的品质,所以往往显得有些无趣乏味。但是通过边阅读边思考,开拓了眼界和理解,使读者最终收获了喜悦和智慧!这种阅读最有助于人生的快乐和成功,然而这种阅读缺乏娱乐价值。

可见,学生的阅读量和语文能力之间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种类型的阅读。具体到一篇课文、一本书的阅读,并非要求教师整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去深挖文章的微言大意,而是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涵泳、品味、咀嚼文章的结构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精要之处。

张志公先生曾说“带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更是把这一传统教学经验解释得十分透彻:“游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这番话就是强调读诗文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口诵心唯,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