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烂大街的书,却不是烂书
前两天整理书架,我点了点买过的畅销书,有十几本之多,比如《终身成长》《掌控习惯》《原则》《纳瓦尔宝典》等。这些书在豆瓣和微信读书里在读的人非常多,在路边的书摊上也有这些书的身影,说是烂大街也不为过。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愿意读这类书,只是作为一个读书博主,我必须大量阅读,才一本接着一本读完。不过有些烂大街的书也不见得就是烂书,比如这本《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合作写的,岸见一郎专门研究阿德勒心理学,而古贺史健擅长用对话体写作。
两人通过一个“哲人”和一个“青年”的对话,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说得像聊家常一样简单。
阿德勒是和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对人格完整性和社会需求特别关注。
和弗洛伊德、荣格不一样的是,阿德勒更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会把人生的烦恼都归咎于童年经历,而是强调人要主动去改变自己。
书中的“哲人”就代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派,和那个迷茫的“青年”聊天,一步步帮他走出困境。这位哲人知识渊博、智慧过人、幸福自由,而青年则内向自卑、纠结痛苦——就像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样。
在读这本书时,发现里面有两段我很喜欢。
一段是“你想变成别人吗?”,哲人告诉青年: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是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你之所以想变成别人,就是因为你只看重“被给予了什么”,而不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这话听着扎心,我自己不也是天天羡慕别人有什么,却从不好好利用自己已有的东西吗?说到底还是不够相信自己,不够爱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其实最应该重视的,还是利用好已有的东西啊。
另一段是我经常跟别人聊天时说的“课题分离”。在人际关系中,关键是要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开,只做好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这让我想起自己以前爱管闲事的毛病,别人的事我都想参与,觉得这样才显得关心别人,甚至为别人的事操碎了心。其实这种过度关心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干涉,反而伤害了彼此的关系。
其实生活中的困扰,大多源于我们给自己强加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课题。比如你辛辛苦苦给孩子补习,希望他考上重点中学,可孩子却整天玩游戏。你越着急,他越抗拒。
想考上重点中学是孩子的课题,你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于他愿不愿意学习,是他的课题。
我把这个观点用在工作中,不再为同事的工作效率而烦恼,把精力放在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上,心里反而感觉轻松了许多。
我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大多数都写得像教科书,堆砌专业术语,读起来特别累。
可《被讨厌的勇气》不一样,它用的都是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邻居不打招呼啦,老板不赏识啦,朋友圈没人点赞啦,这些小事都能让人心烦。
哲人就从这些小事入手,一点点引导青年,让他明白这些烦恼都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
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不会教你一些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而是教你怎么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阿德勒的理论。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不再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别人或环境,而是开始思考&34;。这种改变,不就是一本好书应该带给读者的吗?
你一定看到这本书无处不在,不是书商推荐,就是自媒体博主鼓吹,让这本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烂大街的书。可是你若认为它是一本烂书而不读,那么你就错过了一本好书,甚至是改变你生活的一本书。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