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阅读是盏灯

阅读是盏灯

「链接」吴晓珍散文选(091)『阅读是盏灯』

作者:吴晓珍

北宋皇帝赵恒写过一首《劝学诗》,语句通俗易懂——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赵恒本意是劝学,一个人努力读书,考上科举之后,粮食、房子、仆从、美女就都拥有了。在古时,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如今,也是一样。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心明如镜、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读书依然是普通人跨越阶层最简单的方式。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关于读书,先贤们留下许多诗词佳作,其中,有关于读书的方法,有关于读书的心得,我们认真研读,的确受益匪浅。唐代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贵在一个“勤”字,要趁早,莫要到老了后悔。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是告诫我们,切忌读死书,要结合实践去读书,才能获得真正的道理。学和行本来是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方能检查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持续不断地读书,大脑就像拥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永远“深”且“清”。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还说,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

有人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有这样一个绝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你的骨头和血肉,已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了。书如水一般,润物无声,却滋养着灵魂,成为你更好的自己。

清代萧抡谓有一首这样的读书心得: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浇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人的心就像小苗一样,有了滋养才能健康成长。以泉水浇苗,以义理养心。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好想法了,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书籍是养料,养的是人心。书中的历史,让人心生敬畏;书中的豪情壮志,让一个人变得坚强;书中的美丽山河,让人心情愉悦……每一次与书的交流,都会给我们心灵输入养分,让心灵变得更加丰盈而强大。所以说,书籍是我们最好的营养品。

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内在越丰富、越壮大,他就更容易获得快乐。柳宗元说:书可以治疗孤独,名和利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很多人读书是为了成长,为了知识。还有的人读书,是想能获得陪伴。陆游也曾在深夜读书,当他理想不能实现,人生的失意,令他难过。

但是,只要他开始读书,所有的不快就抛之脑后了。清代诗人宋琬旅行在外,睡在船上,蚊子、苍蝇叮咬,但他依然坚持阅读。在黄河的波涛声中,静静地读书。也许,书是他真正的朋友,在寂寞的天地之间,唯有沉浸在书本中,方能忘记周围恶劣的环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和求知过程中,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意味着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我们才能够攀登知识的高峰,并在广阔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航行,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书籍像一个老师,不断输送着知识。书籍像一个知心的朋友,与我们默默相伴。书籍中的道理,指引着我们睿智前行。如果我们以书为友,那么我们在生活、工作、情感上一定会获益良多。

当下,人们对纸质的报刊杂志读得少了,而多在手机上进行阅读。我还是建议国人多读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多读《史记》,多读科普文章,多读唐诗宋词。哪怕每天花上半个钟来读这些,也是值得的。

因为,各种书籍都是前人探索的宝贵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开拓进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捷径。阅读,也如攀登,我们思想之足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从而站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才方觉一览众山小。

平生我有这样真真切切的感受:在我受挫时,阅读如良友,给予我心灵的慰藉;在我岔路迷茫时,阅读似明灯,点亮我人生征旅;在我笔拙无语时,阅读像魔术师,让我萌发丰富想象;在我痛苦时,阅读仿佛是一位相声演员,带给我无限的欢笑与乐趣。

感谢阅读,让我的生命永远年轻向上。阅读,是静静流淌的小溪,带给我勃勃生机。是奔腾不息的河流,赐予我无限动力。是一望无垠的大海,让人生风帆尽显拼搏之美。阅读拭去了我心灵上的所有尘垢与不悦,阅读开启了我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知。

常言道:生命有限,切莫蹉跎。少年养志、中年养德、晚年养心,才是最大的智。尤其人到老年,要保持平常心,永葆童心、懂得静心。而坚持阅读,方能让我们心情舒畅地回眸过往,整理装订好一册册无憾无悔的人生日志。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