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辅导作业,都是一次修行
记录于 2024-12-25
最近下班回家,晚饭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陪旺仔写作业。辅导作业,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家长的“宿命”,以至于网上屡屡爆出有家长因辅导作业,被孩子气到呼吸困难、心梗而被送医、抢救的传闻。我自己虽然没被气到心梗,但也切身体会到,给孩子辅导作业,是一件无可避免且很难熬的事情。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也慢慢发现,每一次辅导作业,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观察自己情绪起伏、行为习惯甚至起心动念的机会。夸张一点说,每一次辅导作业,都是一次修行。
辅导作业,是&34;的修行
旺仔现在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功课在我看来,无疑是非常简单的。如果按照成年人的“正常”理解,应该在二、三十分钟以内就完全能够完成。而实际上,我们每天耗在作业上的时间可能要在两个小时甚至超出了两个小时。想来,很多在辅导作业时学生和家长之间发生的激烈矛盾,可能根源就在于家长预期的“正常”完成时间和孩子写作业实际花费的时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随时随地陪同在侧,以备随时为孩子提供辅导。而孩子,的确也表现出了这样的需求。当他觉得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时,情感上,他很依赖有一个人一直坐在旁边看顾着他。另外,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不认识,确实读题目都有困难,可能随时都会碰到一个字不认识,或一个题目不理解,随时随地他都有可能会发问。这也就说,辅导作业时家长是完全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全程待机,这也导致了家长的心态有时候着急上火,甚至暴跳如雷。
站在家长的视角,过往十几二十年的学生生涯,让1、2、3,a, o,e, A,B,C…….在家长们的大脑中几乎形成了本能或形成了肌肉记忆,变得就好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很多家长的心声可能就是&34;
如果以孩子的视角来体验一下这个过程:刚开始求学生涯,还在懵懵懂懂中的他们,看到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汉字、每一个标点符号或预算符号可能都是一个很陌生的面孔,他们弄不懂这一个个的数字、字母、汉字它们究竟长什么样子?它们代表什么含义?它们为什么出现在这一页?它们为什么排在一起?更别提连握笔都握不紧的时候,还要学着去把这些一个个长得奇奇怪怪的符号画在纸上。
对孩子而言,这些大人需要他们做的事情,真是难上加难,苦上加苦了。而更难的是,还有一个爸爸或妈妈在旁边对他们又催又吼,嫌自己做得慢,嫌自己做得不好。还记得旺仔在经过多次的眼泪和挣扎之后,终于认识了a、o、e…….,b、p、m、f…….,也学会了b-a-ba, p-o-po,但是在经过多次的错误之后,他还是常常分不清楚&34;和&34;,&34;和&34; huo 和 hou之间的区别时,忍不住哭着喊&34;
两种视角都衡量一下,可能就能够理解,有的时候确实不是孩子在磨蹭或者浪费时间,而只能说为人父母之不易,辅导作业要放宽心怀了
辅导作业,是&34;的修行
身为学生家长,大概都会有一种意愿,希望自己的小孩学得又快又好。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在按时按量地完成老师要求地作业之后,能够学得更熟练、学得更多。这种心态,有些可能是出于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有些可能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跟进老师课堂上的进度。但不管是哪一种动机,家长们都是陷入了一种&34;的心态,然后如果孩子有反抗的话,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是一种蛮横的态度“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比如旺仔的英语老师布置了一项每天读绘本并录音打卡的任务。我们选择了Dr Suezz的绘本《one fish,two fish,red fish, blue fish》。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按照每天读1页(one page)的进度,打了将近2个星期。所以,我就在心里默认了每天他打卡的任务量就是one page。因为前面的内容相对简单,比如page one 只有4句”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34;这页也太难了,为什么一定要学会这一整页?我就新学会这一句不行吗?"刚开始,我是拒绝的,觉得他想偷懒,想快点读完了去看电视。后面发现他实在是读得很痛苦、关键是和他讨价还价、说服他继续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终于妥协了,按照他的方案,每天都只新学一句,然后学会这一句新的内容之后,再把前面已经学会的连起来读一遍,然后录音、打卡。结果,这样的改变之后,我们彼此都觉得读绘本打卡这个事情变得相对轻松了许多,虽然偶尔也有眼泪、抗议和说教,但毕竟进展顺利了很多。虽然进度慢了,但读绘本的行为习惯坚持下来了。
在一次一次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每当觉得心浮气躁的时候,我都会深呼吸,盯着自己胸口上似乎压抑不住要浮上来的一团气流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又陷入了成见、我见?是不是应该记住了,把每一次辅导作业,都当作一次修行,磨练心性?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