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这样的课后辅导,孩子上了真的值吗?

一个30平米的房间摆上了15张课桌,弄上大约三间这样的教室再添上一个办公室,一个简单的课后辅导场地就建立起来了。然后在Boss直聘上挂出“某某托管招聘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再加上一个运营,业内称之为“某某校长”,这样一个教师团队便建立起来了。最后开始地推工作,在校门口发上了带有“某某托管”的单页进行招生工作,你的孩子或许因为单页也或许因为熟人的转介绍加入了这个托管中心,那么孩子进去后所收到的效果如何呢?

首先从这些托管中心的教师团队说起,大多数的教培机构主管人会选择在Boss直聘上招聘学科老师,选择去应聘的大多都是体制外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少部分的社会人员。我们避开这些教师的教龄不谈,这些托管机构教师每月的平均工资分日常班和暑寒假班两种类型来算,日常班学生在学校有课,所以这些教师工作时间是每天下午2:00到晚上22:00左右,一个月工资3k到5k,大部分3k到4k。或许你认为这些工资也还可以,毕竟日常班学生在学校,2点上班了也没有事干,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很多机构都要求的是:2点上班,首先打扫前一天的卫生,然后要求分析学情,然后备课、磨课(也就是模拟上课内容),然后要求去做招生工作,再要求去接学生放学,给学生打饭,给学生上课、讲解作业、加练、检查背诵,最后还要给每个学生写上反馈。

到这里,你还觉得那些工资很高吗?事实上这只是托管机构的一种压缩成本的方法,将教学和招生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利用教师招生,节约招生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下,托管老师面临的是钱少事多。这些都反馈了到教学质量上:草草备课完成一天任务即可;作业讲解集体化,以部分听懂学生为标准;检查背诵敷衍化,得过且过,早早下班;反馈公式化,每个学生的情况大差不差的套用万能模板。所以你看到每天给你孩子的反馈大概是“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能积极配合老师”、单词还要多背诵”、“要提高效率”等等,这些反馈真的能落地吗?很显然它们可以套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但你所期待的给学生上辅导班不应该是因材施教,抓住学生不会的然后再努力提高吗?在这种集体化、公式化的学习中学生的成绩真的很难得到提高。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率问题,学生每天早晨6点起床去学校,经过一天的学习到晚上五六点放学,好不容易能结束一天的学习,可是迎接他的是那30平米的托管机构,在里边还得听辅导班老师重复白天学校老师讲过的内容,这时即使是托管老师按着学生的头去好好听课,学生的精力也已经减半了,对于那些不会的知识点依然听的是懵懵懂懂。讲完课学生才开始写今天学校的作业,这个时候确实已经变得很疲惫了,看着那一个个不会的计算题目开始讨厌数学,看着那一个个记不住的英语单词开始讨厌英语。

当学生写完作业,以为可以回家的时候,托管的加练给了学生当头一棒,本就疲惫的身心经受了三连击。这里的加练内容质量和教师团队的质量形成了一个闭环,托管老师在钱少事多的环境下,印来的加练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大部分的加练统一而果断,就是当天学校内容,选自“涂教材”、“必刷题”或是任意一本教辅资料。但是学生的基础并不一样,初二学生可能初一知识点就落下,可是为了集体进度,不会为了他去讲初一的内容。并且很多托管为了赶进度,知识点一带而过,老师讲完和学生听懂完全是两个概念。由此当初承诺的补基础落空,因材施教完美错过,所以学生出现了越补越差。

最后是家长的心力憔瘁,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获取进步,希望孩子能上高中、能上大学,所以觉得所有的投资都是值得的,但是也希望每一份投资都能获得相应的收获,但是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成绩真的提高了吗?数学初一70左右初二还是70左右,英语单词依旧只记住了那几个。很多家长也会很谨慎的去试验,这个托管不行跳到另一个托管,可是事实却是每一个托管都已经成了模板化,一样的运营结构,一样的教师团队。当然我们不排除有托管真正的做到了针对每个孩子的基础因材施教,可是那确实是犹如大海捞针,遇到不易。经过来回的换机构学生时间浪费了,精力消磨了,成绩却也没有起色,因为真正学不会的原因、真正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对待学生的教学问题,我们是否有停下脚步来认真的思考一下呢?学生成绩提不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吗?真正的了解过他们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冷静思考的问题。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花了,不能让结果是事倍功半。每位家长工作都忙,都想着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保障,望学生能成才,可是在孩子的教学问题上我们却没有冷静下来思考过,孩子学会的也许不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学会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核所在,教给学生的是具体的知识点,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律。自律很难,难在坚持,可是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带着学生慢慢自律起来更是不可或缺,学生是具体的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没有公式可套,别让流程化耽误了孩子一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