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鸡娃和教育焦虑,鸡娃背后的教育焦虑

数据图

最近,两张课表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这两张课表中的一张是10岁小学四年级的哥哥的课表,周一到周日,除了学校以外还要参加各类补习班,做相应的练习。

另一张是五岁上幼儿园初中的妹妹的,琴棋书画什么都要学。

这两个孩子现在有俗称的——“鸡娃”。

什么是鸡娃? 就是让孩子流鸡血。 “虎妈”“狼爸”们为了让孩子能看懂好书,不断安排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不断让孩子努力。

( 12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

对“鸡娃”们来说,除了每天上学的时间,不是去补习班,而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这几乎是他们最好的照片。

大家好像都坐上了没有刹车系统的马车,埋头赶路,完全忘记了路上的风景,甚至忘记了目的地在哪里。

“鸡娃”问世的时代,既源于家长对教育的不安,也源于对未来社会竞争的不安。

对许多父母来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重点中学、重点高中入学名额有限,要想享受有限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好是基本的“敲门砖”,要想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有钢琴、唱歌、舞蹈、绘画、主持等多种“加分”

父母给孩子报不同兴趣班、艺术班时,往往是从自己的经历和主观意愿出发,完全无视孩子的兴趣、特长、才能等因素。

这样一来,很多孩子在研修中疲劳得一点乐趣都没有,或者明明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不精通,最终“特长不长”。

显然,这种完全违背教育和儿童成长规律的学习和训练方式往往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反而失去了童年,得不偿失。

我们理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竞争焦虑、生存焦虑,但不要忽视教育和成长的规律。

教育的根本含义不是“教人成才”,而是“教人长大”。

培养以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并具备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所以,三观端正,人品好,个性成熟,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能够尊重他人,只有大写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