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双减”一周年深调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效果立竿见影;减轻家长教育焦虑,仍然任重道远

不知不觉中,“双重削减”政策落地一周年了。

近日,羊城晚报、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发起“双减”一周年深度调查,邀请“双减”涵盖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和老师填写问卷。

截至8月3日12时,共有1066名主要来自广州的家长和207名老师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羊城晚报记者还就调查结果采访了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和专家。 希望大家一起洞察,为教育改革提出更多的可行性方案,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以“双减”效应“诊脉”。

关键词:负数

课外补习和校内作业都变少了

问卷调查显示,——工作量大幅减少

“双重减少”会减少什么?

按照“双降”政策要求,负面目标是校内作业、校外培训、家长教育支出、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过度劳累。

一年间,“减少”了吗?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减少”效果显著。

86%的老师承认所教科目的配置工作量减少了。

59.2%的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没有参加课外补习,比“双减”前课外补习费用大幅削减。

主管部门:课外培训有效遏制

“双降”后,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部门应运而生。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校外教育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工作负担过重和校外教育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人均资费比“双薪”政策出台前平均下降4成以上。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指出,“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管理校外教育机构,有效缓解社会教育焦虑。

“双降”政策实施一周年,切实有效地治理了校外教育机构。 许多学科类校外教育机构关闭,仍然经营的教育机构依法经营,无法暴露“销售焦虑”,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学生参与校外指导的频率和家庭教育经费大幅减少。

以广州为例,“双减”以来,相关部门严格办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变更和撤销,依法依规平稳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退出,全市减息率达98.7%,职工、培训课时

在开展常态化校外培训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市区两级定期合伙制执法机制。

“双减”以来,广州市区二级累计共执法检查416次,暗访1012次,常态化日常巡查2484次,检查机关3.7万次,下达整改通知书519次,查处隐形变异问题63次,关闭无证机构404次,通报违规

关键词:焦虑

家长仍有升学焦虑

问卷调查显示,——父母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努力

父母“安灵儿”告诉羊城晚报,“双减”一年来,孩子的作业明显减少。 该写的和该练习的都在学校完成了。 “回家后父母就不用担心了。 孩子回家后重视弱项专项训练,能多读。

我研究自己兴趣的时间增加了。

“二年级学生家长小王也表示,“双减”后,孩子的同学基本上不再参加课外辅导,休息日家长带着孩子去户外,“锻炼孩子的身体,增进亲子感情,我觉得焦虑感确实缓和了很多。

但是,只有12.3%的父母认为自己的负担减轻了,孩子学习少了,轻松了。

57.5%的被调查父母表示,“双减”后,自己应该更专注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57.7%的父母认为“双减”后,学生和父母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有更好的升学机会。

学者“升学的压力是‘自发不安’在作祟。

陈先哲认为,教育焦虑可以通过“双减”来缓解吗? 应该理智地看待。

对社会教育焦虑的来源进行分类,主要有两类。 一个是外因性,主要代表是校外教育机构有意“卖焦虑”,不少学校也有机构节奏,产生“附带焦虑”。 另一个是内因性,主要代表是家长群体的教育参与过度带来的“自发焦虑”。

另一方面,由于“双重减少”,外因性的“伴随不安”减少了。

但是,另一方面,父母对升学的不安依然存在,这是“自发不安”造成的。

“在‘双重削减’政策出台之前,如果问一个城市中小学生的父母‘你最不安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我家的孩子几乎都在课外辅导班,所以我家的孩子不能不参加。 但是上了辅导班,这只鸡的程度更猛了,反而更不安了。

”今天问了同样的问题,答案也许是:“现在很多课外课程被取消了,学校也没怎么参加考试,还得参加中考高考吗,还有其他人逃跑了吗?” 请参阅。

“自发焦虑如何消除? 一方面等待家长自我适应,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优化以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教育学家熊丙奇指出,“双减”也要求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

但是,很多双职工家庭并不多见,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初高中入学考试评价体系按学生分数录取学生,家长难免感到不安。

关键词:教育

八成以上的老师觉得责任更重

问卷显示,——老师备课时间增加

“双减”要求学校教育发挥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要创新,课后服务要全覆盖。

推行课后覆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在校时间延长、负担增加的问题。

此次老师调查显示,81.2%的老师觉得工作压力增大,63.2%的老师备课时间明显增加。

关于课后托管,75.8%的老师希望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减少老师的工作,69.1%的老师希望增加相关补贴。

校方: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挑战,学校们普遍正面积极应对。

越秀区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陈老师说:“从‘双降’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探索‘提质增效’。 “双降”是一个很好的改革契机,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也是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硬要求。

老师们广泛坦言,工作压力的增加主要来自放学后,希望学校能更科学地安排课后托管服务。

熊丙奇认为,如果课后服务压在老师头上,可能会影响教师对课程的投资,难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关键字:主机

七成以上的父母选择放学后托管

问卷显示,——校内放学后托管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在“减少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过度劳累”方面,学校通过开展课后托管,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的问题。

调查显示,75.8%的父母选择放学后托管孩子,58.5%的父母表示,与校外培训相比,课后托管家庭的经济负担较轻。

广州:学校课后管理服务不断升级

广州作为首个“双减”试点城市,校内托管汇聚各方校外资源,支持“提级”校内课后服务。

首先,健全非学科类教育机构规范引进机制,印发《非学科类机构规范入校提供课后服务》等政策文件,明确地区教育局遴选资质齐全、质量高、信誉好的第三方非学科类机构提供课后服务的责任,建立区级机构白名单制度

如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会同机关开设体育、无形、红色教育类等31门素质拓展课程; 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整合周边粤剧、南狮、武术、打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设多门特色托管课程。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非学科类单位348所,引进非学科类单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达到982所( 75% )。

此外,广州还将在课外非学科服务中,引导青少年宫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

市、区两级青少年宫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例如白云区少年宫与学校合作开设的学校少年宫教学点从“双降”前的2所扩大到19所,覆盖“优质与脆弱、城乡、公办与民办”等学校,提供学位从7459所增加到39102所。 荔湾区青少年宫与17所中小学合作开展课后素质教育课程,每月服务2万名学生的黄埔区青少年宫与15所中小学合作,开设430门课程。

熊丙奇强调,继续推进“双减”,必须构建课后服务长效机制。 “‘双减’一年来,最突出的效果是校外学科训练大幅减少,将休息日、寒暑假、双休日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参加美育、体育、劳动培养的时间增加。

声音

如何巩固“双减”,他们这样建言

羊城晚报的记者在调查和采访中也获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有人指出,“双减分”是一场持久战,不仅是政府的活动,也有必要改变社会现状和家长的观念。

增加高质量学位,平衡地区差异

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 陈先哲建议,一是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无论是学区房还是辅导班,都反映了家长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因此,只有基础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从源头上缓解社会焦虑。

陈先哲表示,目前的教育平衡是义务教育阶段,但学生顺延进入的高中阶段教育差距还很大。

“因此,市域内高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决策部门必须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政策行动。

据悉,近年来,广州在教育平衡方面一直不遗余力。

目前,广州全市已成立教育集团86个,市属优质教育集团实现11个区全覆盖,有好学校在家门口,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辐射。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傅荣指出,过去广州教育发展不平衡,本市主要集中在越秀、荔湾等中心城区,周边城区、新城区教育发展相对薄弱。

因此,有必要集团化办学,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平衡区域差异,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改革考试体系,倡导多元评价

熊某指出,由于初高中入学考试评价体系仍按学生分数排序录取学生,为激发学生的培训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初高中入学考试制度,切实打破只分、只升的教育评价体系。

今年是迎来“双减”后第一次参加中学考试。

记者从全国各地中考获悉,各地考生和家长普遍反映试卷难度下降。

以广州中考命题为例,6月22日,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敏生表示,广州作为“双减”国家试点城市,今年的中考命题将以解决问题为考察重点,避免题型创新、纠正问题,常规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听、读、写等基本学习能力

陈敏生说,各科题型和考查方式灵活,着力以内容形式创新承载知识点考查,避免简单做题训练中出现高分模式。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的杨老师教初中三年级已经十几年了。 他说,今年的中考试题被认为很简单,“考生一般总分比往年高20多分,但平均每科多3-4分。 并不像网上流传的那么简单。 考生们要想取得高分,除了细心之外,还需要非常坚实的基础。

父母的想法改变了,什么职业都会产生优秀的人物

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在中考中被分流到中职,“自我加压”。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停留在专科,认知度不高,就业质量不高,成为高校学生和家长的痛点。

但实际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加快构建直、横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学生通过高考、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三两个阶段的

中职教育“有学问、有远见、有奔头”,越来越多学业素养、技能素质兼备的学生开始踊跃报考。

父母必须缓和不安,从观念上自我转换,承认孩子的多种智力。 是一个“人尽其才、人尽其才”的社会,父母应该摒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相信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只要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路径,就能在未来绽放光芒。

从2021年开始,中职三二级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进入广州市中考首批录取,“试水”初试30多个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2022年,招生形势继续好转,60个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均达到100%。

据《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2)》年,2020年度,广州中等职业学校升入高级中学的人数为15970人,占毕业学生的比例为56.6%,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22.9%,升入本科大学的人数也在增加。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毕业生李依静今年591分,以超过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被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录取。

根据初高中三二阶段考试安排,进入该校三年后,通过考试后,她将继续在广东轻工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习两年。

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部副部长高武义表示,通过中高衔接三二阶段考试的学生在学习上和其他方面都很好,自我认同度也很高,约65%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升入广东轻工业技术学院,另外通过高职高考、自主招生或职业技能竞赛升入高职、本科学习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张平认为,要满足社会和地方经济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我们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地方区域产业相一致,与国家重大战略相一致,这样,教育适应性才会更强。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 )

整合/林洁

执行整合/陈晓璇蒋铮

问卷设计/蒋隈何宁

问卷整理/陈海云

采写/何宁陈亮崔文灿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制图|蔡红

编辑|杨逸艺校对|杜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