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识字教学的两种形式,识字教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唐晓敏

学习语文首先需要读书写字。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读写教育的效率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语文教育既包括古代至清末的语文教育,也包括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 有读写的教育,但没有读写的“教育问题”。

因为读写不成问题。

邓云乡讲述了那个时代的读写教育状况。 “识字一般在认字几个月或半年后,等于识字课本的”三、百、千” 《名贤集》、《神童诗》、各种《杂字》 (如《五言杂字》、0755 )

这些教科书有共同的特征。 也就是说,句子短小、句子工整、四声清晰、平仄相合,音节读起来顺口,琅琅上口,读起来很快,句子读起来很顺口,字也记得很牢。

”潘文国讲:“中国2000多年的‘三、百、千’启蒙教育,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近2000字的识字量。”

传统的语文教育一年左右就认识两千多字,孩子大致可以读书,他们进入的大量读书学习时期。

很多孩子上了一两年补习班,就自己看书。

到了民国时代,读写开始成为“问题”。

那个时期,学校语文教育摒弃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带来了西方的教育观念。 要求学生识字时要懂得“四会”,即会识、会写、会说、会用。

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住不下去了。

识字率下降。

郑国民查阅了民国时期的5种小学教材,统计了这5种教科书的1~4本的学生人数,结果如下

《七言杂字》 (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六月出版)共有1319字,

《新国文》 (商务印书馆民国八年八月出版)生字1000字,

《新体国语教科书》 (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二年二月出版)的生字为1075字,

《新学制国语教科书》 (中华民国十二年一月发行)为1170个,

《国语读本》 (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二年出版)为1055个,大概1000个左右。

传统的语文教育一年读写两千字,而新的学校教育两年认识一千字左右的汉字。

差异很大。

原因是西化的“四会”观念作祟。

对此,郑国民也分析称,时间放在“四会”上。 “每次学生字都要练习组词造句。

很多组词和造句的练习充斥着整个教科书,人们认为学生只要用一个字组合成句子就可以使用这个字。

因而,大量消耗学习时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

这是上个世纪后期的第三个时代。

这个时代,语文教育的识字教育,并没有什么起色。

关于读写的要求如下。

1963年大纲:小学总识字量为3500个。

一年级学生750人,二年级学生850人,共计1600人。

1978年大纲( 10年制)小学的总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

一年级700人,二年级1000人,共计1700人。

1986年大纲:小学总识字量3000个左右。

一年级有650人,二年级有900人,共计1550人。

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小学总识字量2500个左右。

一年级有400人,二年级有750人,共计1150人。

《国语读本》 :小学累计认识3000人,其中2500人能写。

第一学段认识1600~1800个,其中能写800~1000个。

其中,识字率最低的是1992年的纲要,两年的语言教学只要求认识1150个汉字。

最多的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1600~1800个。

似乎远远赶不上传统的语文教育,但比民国时期学校的语文教育要好一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种识字率的要求,很多一线教师都在受苦。

在一些地区,比如上海,降低识字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2007年8月22日,上海市教委发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国语件数减少了35件。

识字量减少400字,写字量减少100字,2000字识字学习时间由2年调整为3年。

去年,进一步降低了识字率,一年级教材的编辑数量从45篇急剧下降到40篇,识字率从353篇下降到296篇,写字量从296篇急剧下降到118篇。

因此,也受到了批评。

传统语文教育的识字教育是最成功的。

现代语文教育还包括民国时期的学校语文教育。 由于抛弃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盲目引进西方观念,结果破坏了识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