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湖南师范大学学科英语,湖南大学学科英语考研经验
前文写的——本科坐标北京,二本,专业中文国际教育,英语相关证书只拿到CET-6,没有任何大赛经验,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是纯粹的交叉测试。
我是2017年的班级,快要毕业了。 我一心想着回湘北陪在家人身边,于是选择了家乡的一所私立学校实习,为工作做准备。
而且,萌发了考研的想法,也是因为在工作中发现了太多自己的短板,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是否还有突破的可能性产生了兴趣。 所以,这些也是支撑我脚步的重要因素,足以促进我的野心和冲动。
综合这些,在择校方面,我并没有太多烦恼,而是参考了报录比和考试真题,直接选择了湖大。
之后,初试成绩出来了,再回去一看,还是感谢自己当初的冲动和不谨慎。
经常听到“选择大于努力”的声音,其实不要因此而怀疑自己的选择,低估自己的努力,不断陷入内耗。
要做的只是下定初心,屏蔽外界不断提出的疑问,埋头苦干。
上不去,成不成,都没有遗憾。
一战登陆,六个字似乎可以简洁概括我埋头苦干的2021,但途中的触碰、徘徊、无力、破碎重建带来的意义,远不止这六个字。
于是,为了记录人生黑暗沉默的时间,我决定写下这段冗长而麻烦的经历。 另外,我想给看到这个帖子的你一个微弱的前进力。
对于报班报班,并不是完全看个人需求,报班就一定能参加,不报就一定不能参加。
如果个人目标不明确,在以后的考研阶段无法制定计划,或者专业基础薄弱,可以选择读报。 至少可以节约信息收集时间。
我报班,除了因为自己跨了考生,我自己觉得很容易不安,就和心火如荼的前辈交流,报了心火如荼的课。
因此,上完班后,在前期的读书打基础阶段,如果有心火课的辅助,入门会很顺利,不会那么痛苦。
另外,在心里遇到很多超级好的前辈,会一直给予鼓励和帮助。
在此特别感谢前辈。 在考试的后期,她真的给了我很多能量继续下去。 每次模拟考试都会给我建设性的意见,不断鼓励我。
即使是后期复试,也会提供考试意见,无偿地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我介绍。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选择心火都是我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定。
政治( 78分)7-9月(与徐涛老师强化班视频和肖秀荣老师1000题(不写在书上,用配套的刷子写问题单) )见章做题一章。
( ps )你最好把看课的时间和刷问题的时间错开。 例如,白天看课晚上做题,前一天看了课后刷第二天的问题等等。 通过这样做,可以保证自己制造问题是因为理解了知识,而不是因为马上记住了。
这个方法也是我从以前的前辈那里学来的。
其次,纠正错误的问题,回顾和总结知识点。 这几步是磨练问题最重要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刷1000题的时候不要害怕失误率高。
首先,错误率与期末考试无关,是检测知识的工具,其次是“错误都是财富”。 错误多意味着要避免的漏洞很多。 好好修正总结就可以了。
我刷的时候非常错误,但这真的不是坏事。
10-11月:我这两个月印了1000道题,开始做一些老师出现的押题卷。
1000题的二印可以选择写在书上,也可以选择转战几个印刷软件。
但是,在刷两次之前,请看看自己刷的时候写的笔记并回顾一下。 这样的话,刷两次很有效,心情也不会太崩溃。
我主要集中在小程序上。 如果想弄床的话,可以直接在被窝里完成每天的刷刷任务,也可以晚上睡觉前回顾错误和相关分析。 另外,还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多刷一点。
老师们的押题卷的故事,我刷的是脚姐,肖4肖8,徐6,王吉,余峰。
市场上有很多老师出了问题卷,但我觉得不贵。 所以,当时把这些老师的打印了两次,书面上也放了一次小程序。
12月(这个月的任务是继续盖章试卷和打印回顾1000个问题的笔记。 然后,在临近考试的两周前开始,疯狂地背主观题。
背诵主题歌我用的只有肖四肖八的两卷。 背诵的时候一起背诵问题和答案。 通读框架记忆整体背诵,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喜马拉雅听音频磨耳朵。
用这个方法,我一天能背诵两套。 睡觉前集中背诵,循环到考试前夕。
英语2(82分)这个分数在英专生中可能不能说是优秀的,但我自己对这个分数很满意。 而且,和我自己后期的模拟考试的分数一样。
考试的过程也很悠闲。
首先是记住单词。 我主要是墨和知米,每天都在这两个软件之间徘徊。
一开始可能很难坚持下去,但到了后期就会慢慢习惯,所以继续记单词就好了。
接着,我把英语的一个主题打印出来读到了7月。 上了课,在唐迟老师的公众号上只听了免费的技巧班。 它也被用作入门。
我们都知道英语二在一定程度上比英语一难度低,所以前期负重训练和考研阅读问题思维的培养对以后刷英语二有相当大的帮助。
从暑假到考试前集中练习英语问题2,逐步填补题型和题型。
练习、回答、分析、总结,也是一步必不可少的。
刷一遍后刷第二遍,刷第二遍主要注重保持手感和练习效率。
不用担心磨不完。 暑假开始英语第二已经足够了。 所以,读英语第一不能偷懒。
再次是关于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开始于11月末左右。
作文练习的宗旨是继续练习和积累。
当时开始作文的时候是可期看到的推,是按照那个推文的步骤准备的。
另外,不要死记硬背范文、背诵模板、套用范文,而要形成自己的写作体系,适应多种类型。
作文练习只要以正题作文问题为中心展开就可以了。 重点写完后,用APP (有道词典,Grammarly也可以)修改,增加可以替换或增加的亮点/句子,直接写在作文纸上,便于后期播放。
总之,练习真的很重要。
因此,考试前的晚上睡不着,又从床上起来拿起2019年的大作文练习,第二天就通过了同样的体裁。
教育综合333(125分)结合历年真题来看,湖大的333的出题方向还是中等水平,同时老师的得分也很人性化,几乎无法控制。
另外,分数大头偏重教原和教心两本书,在中外教史上所占分数比较低,以名词解释为主。
我的备考过程:3-6月:这段时间以看书为主,听课为辅,顺序可以是中教外教教心教原。
然后就是在初期形成自己的框架,分清每本书每章的脉络,背诵大框架,有意识地理解记忆中的小点。
对于小的点和细分的内容一定要理解。 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在后期背书和练习的时候扩展。 我想这比直接上手开始背诵的方法要高效得多,记忆的负担也不太重,也不会从一开始就消失内心和精力。
7-12月:从7月也就是暑假开始,正式进入整个时间背书的阶段。
另外,每天集中说明3-4个名词。 也是从以前的前辈那里学到的方法。
我一般习惯上午背333。 因为上午8点-12点这个时间没那么有精神,所以用于背书/输出可以让大脑稍微活跃一些。
在正式背书之前,要先去再看一下往年的正题,对通过一些考试的内容有印象。 这样,在背书的过程中无论多少都能成为众矢之的。
其次是不追赶进度。 另外,不要比较进展,而是掌握自己的状态就好了。
我还记得,直到9月底,我才完全记住一个环节(框架细节),然后在十一国庆假期期间进行了第一次模拟。 机关给的参考分数是100分左右。
之后,我抓住重点,打乱顺序开始背书,同时交叉背两本书。
我会把所有与真题相关的章节打上星星,先背这些章节,再背无关的章节。
但在这里,真正的问题无关的并不是考不上/不重要,而是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但需要认真背诵。
例如,去年接受的学习战略这一部分往年没有接受过,但那是接受过的。
所以,不要错过任何一章或考点,不要投机,踏实绝对不会错。
按照这个步骤,我就这样一直背诵到考试前。 在那期间,给自己安排了两次别的模拟考试。 虽然每次考试都有一半感觉远离世界,但在正式进入考场的各个方面都非常有用。
此外,根据去年存在论述问题的问题(对“双减”的看法),湖大333出题方式正在逐渐改变。
他不那么重视考生书中一字一句的背诵,开始更加关注教育现象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和运用。
在这里,前辈在讲课的时候会结合很多教育实例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所以我觉得用心的333课程比较好。
我们还可以在考研过程中关注一些教育类的公众号。 一是了解一些教育的风向,更深入地了解书本知识,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是在不断拓展外延知识的同时,积累了良好的词汇,可以潜在地进入大脑,在答题过程中真的会有一种涌起的感觉。
英语文学专业基础2(837 ) 106分)今年有837分出现压点现象,普遍反映题型发生了较大变化。
语言学的五十个头直接分配给五个简答,概况和文学不再有选题、判断和填空题,取而代之的是名词解释,而且所占分数较高,诗歌、文学作品赏析及中英双译问题不变。
因此,关于837,我认为往年的考试经验只有可以参考的部分。
因为837是门大综合,所以我会从各个类别总结我的个人考试过程和经验。 语言学:湖大外院的语言学实力雄厚而闻名,这也说明了语言学在837中的重要性。
所以前期需要仔细阅读、理解、消化参考文献。
可以与学习指南/圣才结合阅读,也可以直接阅读原书,同时一边阅读一边整理框架。
在这里,我建议你马上阅读原书。 因为掌握书的语言学并不含糊,对入门很亲切。
其次,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熟悉专业术语,可以为后期的背诵减少负担。
前期读书的时候,请试着做一下每读一章对应的课后问题。 一是把握重难点,二是检验和巩固书本成果。
我正式开始背诵语言学也是从7月开始的。 那时,机构的前辈带着我们每天打卡给我们解释两个名词。 这样暑假结束后,积累了120个名词解释,整本书合格的地方也就这么多,后期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从9月开始,每天一边默读4-5个名词解释,一边继续看教材。
所以,我认为读书是通过语言学的应试学习。 看第一次确实很辛苦。 (至少我是。 因为我没有在本科学习过)。 恶心也是真的,但坚持读下去,一定能克服。
整个语言的书我大概读了4-5遍,越往后读越容易。 而且,有时当我意识到自己经常遇到的语言现象可以在其中解释时,就非常有趣了。
今年题型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我想我的语言学里没有匡瓢,虽然都是以简单的答题形式来考察,但是应试过程中记住的名词解释、框架、仔细阅读的书无形中帮了我很多。
所以,我认为语言必须进行应试学习。 请参考一下过去的经验。
英美文学(英美文学去年主要考察作家作品的匹配问题,删除了选题,增加了多个名解。 虽然文学赏析和诗歌赏析的问题没有变化,但赏析的文学作品逐渐冷却。
以下是我的备考过程。 3-7月:制定读书框架问题。
选择首次阅读成套学习指南中的中文,请先入门理解。 因为从一开始就插手原书的话容易打消积极性,读的东西也会马上变成过眼云烟。
先读英文学,再读美国文学,在读书的过程中组合的任务是组织和有意识地记忆作家的作品、流派特点和相应的篇章问题。
在这个时间刷问题,就能刷学习指南和圣才的问题。
8-10月中旬:打磨整理问题。
这个时候,开始打磨世界、星火、华研这些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问题。
并且,对于错误的问题,在订正后,请务必返回教材(英语)并找出说明。 纠正错误的问题,其次,在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书的熟悉,同时也可以看到第二批全英的教材。
然后从8月开始着手整理文学观赏。 1-2天写一篇。 结合各种资料和磨练问题过程中的一些素材,可以整理出各流派重要作家的作品。
既然无法预知考试中可能会有哪些考试,一成不变、适应变化、不断练习和词汇积累,无疑是同一时代/作家的不同作品之间的共同点。
到10月中旬为止,我大概准备了50篇左右,然后开始背诵。
10月下旬-12月:背诵整理。
背诵的是整理后的文学赏析、各流派文章的特征、不同时代重要的作家及其对应作品。
整理是指整理文章写作手法、流派、流派等重要名词解释。 这些出现在全球和任何资料书中。 自己一边整理一边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就好了。
同时从11月开始练习2天左右的诗歌观赏(可以是重要的诗人)。 虽然一开始很棘手,但是练习到第4篇左右的话会很快。
最后将这些程序继续到考试前。
英语国家概况: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综合,综合了几个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内容,往年都是在选题、填空题、判断这一客观问题上进行考察,但今年只剩下选题和五分之一的名词解释问题。
我第一次用的书是张本的英美概况,到7月份我一直在看书做对应的课后习题。 7月以后将大量打印习题、市面上的试题和网络上的试题,进行修改、总结,积累和扩展知识。
关于名词解释的准备,我认为今年重点放在张本每句话后面的中文释义上,在理解名词的含义、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做得更细致,不要囫囵吞枣和追赶进度。
翻译依靠积累。
虽然没有多少应试技巧,但分数也占了30分。
中译本英可以使用专八翻译的资料本,英译中建议使用英语第一的阅读资料进行练习。
你可以每天练习几句,也可以每天练习。 这个灵活的安排就可以了。
有时觉得学习累了,可以通过翻译放松。 这可能比用手机放松更好。
后来的——研究生院形势确实很严峻,水涨船高,年年年年不容易。
特别是在当前疫情的大背景下,晴耕雨读的现象更加突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但这些是大背景,是时势,不会成为决定你成败的根本因素。
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选择读书这条路,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受了太多,只有多次摔倒,结了很多痂,才能得到一点点的成长和提高。
但是没有任何关系。 至少我们在这条路上每天都会比昨天好一点。
为此,能做的就是好好选择,合理计划,埋头于前进,不去想结果是好是坏。
我们必须相信,所有现在的付出都会通向你未来的道路。
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的选择能听到太多不同意的声音,你也有勇气跟随自己的心。
把经验贴在这里,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
那时,这些经验帖感觉轻松解冻了,但当我再抬头一看,岸上的人早已大步流星走远了,自己却还在一片扁舟上,孤单容易崩塌,不想说话,也不想听故事。
那样的话,干脆接受这种状态,不用勉强让步和解。
努力,坚持,同时勇敢地接受自己很多想要放弃的懈怠时光。
备注期间,我一直用forest记录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其实从中级开始,我的整体能量就一直在消耗,没有什么补充来平衡这些高级输出。
但是,我也很少抱怨。 因为,所有这些问题,能解决的人都知道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坚持,好在跌跌撞撞地走到了最后。
经验仅供参考,但登陆经验无法复制。 希望这边麻烦的帖子能给你一些考研启发和坚持初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