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金投入,各高校资金
4月2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关于下达2022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
根据预算表,“预发行金额”和“本次发行金额”合计约为393.9亿元。
据地方高校面临的两大“路障”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270所,除去116所“中央安置高校”和147所“双一流”高校,全国仍有上千所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不仅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它们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
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国家一直高度重视。
2020年,教育部曾明确,要结合编制“十二五”、系统研究和规划,集中清理和解决困扰地方高校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
今年1月,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建议,支持地方高校聚焦内涵式发展,支持地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此次出台的《关于下达2022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也是,各地结合本地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加大统筹力度,突出支持重点,向困难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向服务地区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
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长期以来地方高校面临着“经费”和“人才”两大发展瓶颈。
经费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地方财政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也持续加大,但与中央安排高校和“双一流”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经费仍然捉襟见肘。
到目前为止,我们整理了近三年75所教育部直属大学的预算数据,发现很多大学的经费有上升的趋势。
从经费角度看,2022年,15所高校经费超过100亿,23所高校经费在50-100亿之间,只有8所高校经费不足20亿。
地方的高中方面,情况完全不同。
以财政状况较好的地方“双一流”大学为例,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022年经费预算只有20亿左右(分别为18.5亿、19.42亿、20.2亿、21.7亿)。
我觉得很多地方“双非”大学的经费状况更不容乐观。
除经费外,人才短缺是困扰地方高校发展的又一瓶颈。
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关系到高校的综合实力。
但近年来,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人才流失严重,高水平人才不断被经费充足、待遇条件优越的高校挖掘出来。
但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遏制这一现象的继续蔓延。
2020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达地区不能单方面以高报酬高待遇竞价抢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东北地区挖掘人才。 要合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前期培养投入补偿机制。
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地方高校的发展道路在哪里? 地方高校经费少,人才短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地方院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呢? 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指出地方高校应该在办学定位上明确发展方向。
地方高校要结合办学历史、办学现状、发展前景、位置取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办学定位。
之后,围绕这所学校的定位制定并贯彻落实学校发展的目标、战略。
他还指出,“双一流”建设以来,地方大学有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和上升通道。
“双一流”建设注重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我国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高校提供了竞争类似一流的机会。
“双一流”名单显示,在众多服务地方建设中,实现自身学科优势发展的学科特色高校入选。
在没有被选为“双一流”的高中中,也有不少大学在教师有限的情况下走出了自己的路。
看了第四次的学科评估结果,就会发现很多没有被选为“双一流”的地方大学都被评为A级。 东北财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的学科评价分别为A和A-;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评估获A-级,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评估获A-级……有专家认为,地方高校在分类发展大趋势下,要坚定办学定位,提炼办学特色,彰显办学风格,打造办学品牌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各高校网站、财政部网站、教育部网站、深圳商报、新京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