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早恋、亲子关系紧张……这几点,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

据说青春期是孩子从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要完成蜕皮就必须破茧而出。

破茧的过程是痛苦的,充满希望。

他们开始探索自我,构建对自我的认识,寻找自我的生命价值和方向; 他们渴望获得与成人平等的社会地位,社会给予他们成人仪式上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想要完成寻找伴侣的任务,得到团体的认同,可能会对异性感到兴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赋予孩子力量? 来听听专家的声音吧。

关承华

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师范生

戴耀红

上海市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王占郡

北京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自我探索与认知《教育家》 )青春期儿童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可能高估或低估自我,成就感和挫败感交替出现。

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视、接受、享受自己? 关华(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破茧成蝶”这句话特别贴切。

“茧”是指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出现的矛盾、困惑、躁动等。

破茧的过程是痛苦的,他们在挣扎着,与自我作比较。

茧还有另一个意思。 青春期、青春期现象和成人社会对青春期孩子的误解。

我和青春期的孩子们接触得太多了,我发现青春期的问题往往要追溯到父母身上。

那么,为什么会“破”呢? 我认为主要是包括自律、自省、自我治愈在内的“自我破坏”。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提供辅助和鼓励,而不是强行打破。

那么,关于“蝴蝶”,破茧而出的是普通的生命体。 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值太高的话,反而会把茧包得很重。

青春期的孩子挫败感大于成就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谴责,自己做什么似乎都是错误的。

挫败感会加强青春期的反抗心。

想让孩子正视、接受、欣赏自己,在我看来,这不是如何引导的问题。 父母和老师不能有先树敌的意识。 不应该设置防御墙,而应该正视青春期的孩子,接受他们的瑕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 孩子自然会正视和接受自己。

我经常用五指说明评价孩子的五个标准。 大拇指,第一名是健康。 接下来的食指表示心理健康; 中指,最高,指质量和人格; 无名指,代表能力,这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小指才是学习成绩。

希望父母和老师能用这个标准重新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耀红(青春期是充满人生矛盾的时期。 成功时得意忘形,受挫时自暴自弃,有时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有时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这就是青春的写照。

青春的经历是最好的教科书,大部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自觉,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聚集生命的力量,明确人生的方向。

有些孩子可能会陷入自己无法忍受的困境,陷入迷茫无法自拔。

许多教师和父母认为同情、安慰和鼓励是最好的帮助。

他们对失意中的孩子说。 “你已经努力了。 你已经很优秀了。 一次失败也没什么。 你有很长的未来。 还有很多机会再来。

但是,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们过不了心中的坎。 他们内心的独白是,虽然还有很长的未来,但这次是最重要的。 我很努力了,但还是失败了。 本来我就不优秀。

教育者不愿意用无关痛痒的大话和空话安慰孩子。

他们要的不是如何看到轻微的挫折,而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面对同样的挫折,不同成长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引导方式,有的需要类似的方法,有的需要激将法,有的只需要陪伴就足够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同情。

有些孩子非常敏感,个性很强。 容易蔑视他人的同情,误以为自己被看不起,从此陷入更深的自卑感。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鼓励。

有些孩子特别软弱,越是被鼓励,压力就越大。 对于“通情达理”“听话”的孩子来说,教育者的一句“我相信你能行”会成为很大的负担,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往往会陷入更深的自卑感。

《教育家》 :“00后”拥有更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物质的充足,视野的广阔,使他们更加独立思考,更加重视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在“00后”青春期,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方向? 王占郡: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00后”孩子的生理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更为突出,他们需要在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获得尊重和认可,追求平等公平。

此外,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丰富,目前孩子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已由家庭转向社会,主要转向互联网,尤其是一些父母不爱学习的家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父母不能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完全融入虚拟空间

同时,随着知识的快速增长,学科的细分,未来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量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孩子在校学习阶段的延长,进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晚,从而使孩子心理青春期的持续时间长于生理青春期。

关承华: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方向,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是父母以身作则,父母的三观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很大。

有些孩子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传播了负面能量,是怎么引起的? 虽然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家庭。

另外,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减少压迫和否定。

特别是老师们,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另外,不能过度按压叛逆心强的孩子。 老师不经意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信,陷入深渊。

关键词(亲子关系《教育家》 )青春期,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种挑战和蜕变。

面对孩子的种种变化和反抗,很多父母都“手足无措”。

对父母来说,他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对待孩子的模式,重新定位? 关华(很多父母的“手脚不方便”,其实是源于孩子没有变化之前的“什么都不做”。

青春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瞬间进入的,也没有明确的时间点。

我想特别提醒12岁以下孩子的父母们,孩子进入青春期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此之前,父母需要有所作为和铺垫。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心理诉求,要求关注、理解、尊重。 这是我在40多年与许多青春期孩子心灵相通后,深有感触的。

首先说“寻求关注”。

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一起吃、喝、玩就足够了。

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他们开始寻求关注。

表面上不想被父母管理,但内心希望父母能关注应该关注的地方。

比如,孩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心理活动,有什么小诉求,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和关注,让孩子觉得父母关心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这个人。

而且“寻求理解”。

中国的父母和老师经常抱怨:“总是让我理解他们,谁理解我们?”

确实,父母和老师的付出值得理解和肯定。

但青春期的孩子是未成年人,是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受教育者。

我的一个理念是“师生之间的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理解可以有时间差”。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理解要及时,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 孩子对大人的理解是事情一会儿过去,一会儿过去。

其次是“寻求尊重”。

成绩再差的孩子也有自尊心。

例如,有一个8岁的男孩,非常淘气,班主任对他很“蛮横”,总是抓住他的脖子往外拉。

我知道这种情况后,告诉这个男孩,当老师抓住你脖子上的衣领往外拉时,你的心有什么感觉? 他说了——这个词。

我问他:“你恨谁? ”我问。 他这样说。 “恨老师,恨笑我的同学们。

”之所以被怨恨,不是因为被老师拉得很痛,不是因为桌椅倒了,也不是因为文具被撒了,而是因为自尊心受了伤。

总之,父母和老师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接近孩子的心理通道,与孩子产生共鸣,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有效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

王占郡:孩子需要随和的顾问,我讨厌手势管家。

孩子出生后,父母自然成了他们生活的管家。

父母带着孩子去学习各种技能,孩子也会向父母炫耀自己的进步,得到父母的肯定。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们会觉得什么事都不好意思找父母,不再需要离开父母,让别人来决定。

于是父母面临着三个选择。 一是不让其做必须管理的事情,结果两败俱伤。 二是全面放手,成为所谓的佛系父母,其实是在逃避。 三是调整心态,管家不能成为顾问,从控制变成帮助。

在放手和管教之间,每个家庭都应该取得平衡。

重要的是,无论严厉还是宽松,父母都要保持与孩子的感情联系。

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节。

总的原则是长期放手,时时关怀,偶尔矫正,静待花开。

《教育家》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给孩子们带来了“成熟感”。 他们寻求与成人平等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仪式的信任和尊重,目前对孩子的发言权要求非常高。

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中会注意什么? 关承华:聪明的父母能倾听孩子的声音。

中国父母大多习惯自己说,让孩子听。

例如,装修房子、购买家具、电器时,父母如果能和孩子商量,就会非常高兴,大人真的把自己当成家里的一员。

我现在有个28岁的学生,在国外学习,经常给我心理疏导和情景再现。

她对我说了这样的话。 ——初中的时候,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 客厅里,大家都在喝茶聊天。 太扫兴了,我开门轻声说。 “妈妈,你能小声一点吗? 影响了作业。

”的时候,妈妈的回复是“只是你的事情很多,这对你有影响吗? 你注意力不集中,应该让你在车库里写。

”这件事,以日记的形式被她记录下来,而且永远留在心里,直到今天也无法释怀。

耀红(如果说人生有第二次“断乳期”,那就是青春期。

第一次生理断乳,离不开的是孩子; 第二次断乳,不能放任不管的往往是父母。

在父母眼里,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

但在青春期孩子眼里,父母不再是始终依赖、无条件崇拜、挥之不去的人。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爱你的父母,而是你的心理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应该和父母有平等的地位。

首先,家长接受孩子的成长,对“谋求平等地位”感到喜悦和自豪,理解他们“争夺话语权”的需求,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坚决接受、合理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如何应对矛盾

其次,父母要认同孩子的“独立”,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才能尝试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少犯错误,才能真正成长。

他们需要机会独自面对风雨,家庭必须是青春远航的港湾,而不是死不放手的缰绳。

最后,父母必须善于示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长大,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一定会跟不上孩子的脚步。

展示适当的弱点,不仅能满足孩子的“成熟”,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交往《教育家》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中特别重要的社会化过程。

在这个时期,他们必须得到团体的认同,在意同伴的看法,但同时他们也极为敏感。

根据现在孩子的特点,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入健全的社会,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关华: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从幼儿园刚加入集体就应该正确引领。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已经有一定的趋势。

这时,父母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同事和上司,这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埋下了不良的种子,批评别人,推卸责任。

另外,父母应该更多地推动和引导孩子与人交往,而不是让孩子自我封闭。

另外,我认为手机问题有必要引起父母的重视。 手机很可能成为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障碍。

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与人的交往也通过手机,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往越来越少。

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王占郡:在青春期,一个孩子要自己决定四项任务——,与众不同,离开父母,寻找伙伴。

在寻找伴侣的挑战中,孩子面临的压力和彷徨,很多父母都视而不见。

为此,父母必须尽快考虑这些问题,充分理解孩子,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孩子有什么爱好? 有什么特长? 性格有什么可爱的地方? 你信心十足吗? 五岁的时候去餐厅吃饭,你敢和服务员打招呼吗? 父母如果不锻炼孩子,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没有朋友,也不擅长交往,对孩子说:“不能总是在家。 多交往,大胆点,不要害怕。

不能这样下去。 今后的工作怎么办? “这些话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孩子的问题不是态度的问题,也不是决心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胆量也是一种能力。 “不要害怕”的一句话对孩子没有实际的帮助。

我女儿小时候很胆小,但三四岁的时候,我有意识地锻炼了她。

比如在公园里我口渴了,所以给你买了矿泉水。

她说:“爸爸,我打不开。

”我说。 “爸爸暂时帮不了你。 能请那位阿姨打开吗? ”她看着我,看着别人,非常犹豫。

我鼓励了她。 “试试看,爸爸能和你在一起吗? ’慢慢地,她逐渐突破了自己,而且我会鼓励她进行更有挑战性的交往。

独生子女很难获得同辈的交往体验,父母可以通过家庭交往,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尽早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要对孩子宽容,不要过度干涉孩子对朋友的选择。

另外,父母交友对孩子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父母人格健康、完美、强大,孩子就容易掌握相应的能力。

《教育家》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月经的急剧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对异性产生好感。

这时,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 关华:在此,我来说明三个概念。 第一,青春期是时间段,每个人都必须走路。

大人千万不要把“青春期”贬义化、标签化。

其次,青春期现象是生理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促使孩子们采取一些大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锁上抽屉、关门打电话、对异性产生好感等。

每个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青春期的现象。

第三,青春期问题儿童。 他们在青春期这个节骨眼前绊倒了。 例如,有投胎的孩子、轻症的孩子、伤害他人的孩子等。 但这一定是少数。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都想把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当成问题,这就盲目地扩大了打击面。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的好感,父母和老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大发脾气,反而不利于解决问题。

而且,也想提醒父母和老师,一般来说,越是外向的孩子,比如追着给异性写笔记,反而没什么大问题。

相反,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暗萌越多,越容易出问题。

总之,父母和老师不要早早就给对异性有好感的孩子贴上“早恋”的标签,不要过度紧张。

但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掌握底线。

王占郡(因子女“恋爱”而产生问题的家庭,大多具有父母长期不原谅、不说话,子女对“恋爱”很久不了解的特点。

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和害怕,觉得偷偷摸摸,有罪恶感,就会把非常美好的过程投入到非常紧张、痛苦、罪恶的境地。

许多孩子的恋爱是短暂的,并不一定指向未来。

孩子可能很好奇,但有些父母如果干预或反对,孩子反而会变得顽固。

为什么会这样呢?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决定的意愿,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我”的错误胜过“你”的正确。

所以,对孩子的“恋爱”,父母应该引导,而不是禁止,让“恋爱”成为人生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是洪水猛兽,赶快和孩子聊这个话题。

我们越尊重孩子,孩子就越慎重地考虑自己行为的得失。

耀红:一是早期教育。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还没有开始恋爱之前,父母和老师就可以和孩子讨论爱情,通过别人的故事向孩子传达正确的恋爱观,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第二,不要着急打鸭子。

孩子“恋爱”时,盲目的“用棍子打鸳鸯”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父母可以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温暖和心理支持,并妥善表达自己的担忧,对孩子进行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第三,榜样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和“三观”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处理异性交往和夫妻关系时,父母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规范。

—结束—

出处《教育家》 2021年4月号第2号,原题《拥抱“破茧成蝶”的青春》

作者|本刊记者李香玉王梦茜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