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共享:在美术馆、学校、社区间建立多元互动的当代美育机制
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在《美育与人生》的文章中谈到美育的宗旨,他说:“完整强健的人格培养,不在于知识的注入,而在于感情的陶冶。
这种陶养在于美育塑造全面完整的人,也是美育的宗旨。
这也成为中国现代美育工作者的共识:通过美育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塑造健康的社会。
一百年后的今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文化艺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还是对社会阶层人士艺术教育、素质培养的重视,还是对“美育”的认知和社会实现有了更多维度的理解和更多样的实践
其中,美术馆、学校和社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艺术共享”已发展成为当代美育的重要方面,构成了所谓艺术生产与语境的关系。
艺术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创作实践活动,艺术共享通过美育的各种方式、方法将其成果传播并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们。
从艺术生产到艺术共享,把艺术从个人创造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从曾经的小圈子拓展到大众生活,陶冶更多的人,培养更多的审美心灵,构建美丽的社会,是现代美育的主要宗旨和使命。
20多年来,国内美术馆事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馆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现象和新需求而不断补充、完善和拓展。
通常,美术馆作为艺术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功能于一体,其中艺术教育功能主要是向社会传播美术馆前几项功能——艺术收藏、研究、展览成果。
国内美术馆艺术教育功能的建设,象征着公共艺术教育部门设在美术馆,这一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这方面,上海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美术馆(今天的中华艺术宫)是国内最早设立教育部的美术馆。
此后,从公立到民营,教育功能在美术馆的功能中逐渐标准化。
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如何展开? 在借鉴国外美术馆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美术馆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不同的美术馆有不同的做法和特点。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美术馆的教育功能从理念到方法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发展。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实践形式越来越多样灵活,“无墙美术馆”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接受,教育功能从美术馆用地内向外拓展。
许多美术馆与高校建立了“文教结合”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中小学和少儿审美培养为重点的合作机制,同时,一些美术馆的展览和艺术活动也积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辐射到当地社区,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这些美育实践中,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案例,由于接近或嵌入了社区、街道、城乡等最基础的社会单元,与居民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里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和由策划人、评论家王南溟创办的“社区枢纽”为例。
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由刘海粟美术馆创办,“粟”取自刘海粟的“粟”取其原型“塑性”。 “粟上海”于2018年成立于愚园路公共市场内二层空间,此后拓展社会合作模式,发展成为虹桥地区的“粟上海大厦书店”、闵行江川路“粟上海红园”
刘海粟美术馆以美术馆的专业力量支持社区的平台建设和独特的独立空间的构建,探索能够独立运营的模式。
通过空间改造、社区文化的结合,组织各种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的展览和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在进入艺术的同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如《家常说:社区影展》、《致愚园路匠人》、《行走的都市视点》、《Beyond Re t r o :上海制造》等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在社会上也深受好评的展览和活动,激发了老城区、古建筑的活力
2019年,“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建设计划”获得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被认为是“专业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获得更大社会效益的延伸途径”。
“社区枢纽”是由艺术评论家、策划人王南溟发起,并得到专家和在校生支持和参与的公共文化项目。
王南溟认为,“社区枢纽”的功能具有“不仅社区化美术馆,而且社区美术馆化”的二重性。
他通过以学术理念开展的项目策划方式与社会各组织、社区开展了广泛合作,交流了美术馆化的社区文化艺术和学术界。
“社区枢纽”通过联动各方面资源,在社区和乡村组织策划展览、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形式,吸引艺术家、专家学者和社区居民参与。
一些展览增加体验环节,邀请社区居民,与艺术家一起完成的创作,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王南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时候,艺术工作坊的市民和艺术家是互相理解、对话的关系,鼓励通过某种主题和创作手法的开放想象和市民自己的作品形成,而不是被动的教育。
社区展将艺术家的作品送到市民的家门口,市民可以利用所在地社区美术馆的运营方式,包括参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而不需要去离家很远的美术馆,就能轻松获得体验艺术。
”
“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和“社区枢纽”的策划理念和实践方式各具特色,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策划,打通专业与大佬之间看不见的“墙”,将美育真正落实到社会最基础的层面
美术馆、学校、社区资源有效结合,各展所长环境条件灵活策划活动,这一美育实践,“下沉”社区、城乡各方参与度特别高,刺激了人们的艺术感知力,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无论公立民营,上海美术馆近年来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都比较重视,它们结合自身场馆资源优势向外拓展,开展各类公共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自身特色,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机组成部分
期待美术馆美育、校园美育、社区美育。 三者进一步携手,构建资源整合、合力共享艺术的社会美育共同体,让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大众,以艺术之美推动人与人与社会关系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江梅(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