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考试压力,从“育分”转到“育人”
【试验评价的变化】
光明日报记者姚晓丹杨飒刘博超
课内更有效率,课外更开心。
学生笑容多,教师自信强,父母眉飞色舞。
“双减”实施一年来,随着一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基础教育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评价的变化、均衡的变化。
从“育人”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衡量标准,教育均衡发展迈出稳健步伐,推进综合改革,家长育儿观念和学校教育理念也在深刻变化,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基础教育发展
在这一年中,“双降”对考试评价“指挥棒”有什么影响? 教育均衡如何更上一层楼? 光明日报记者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1、细化专业指南:引导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记者:这一年,义务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有很多生动的场面。 如果让你选“最”,你觉得最可喜的变化来自什么方面?
负责人:义务教育学校和广大教师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落实“双减分”作出重要贡献。
一年来,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作业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地方和学校普遍建立作业管理制度,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从“双排”前的46%上升到90%以上。 另一方面,工作设计水平不断提高,17个省专门出台了工作指南或工作设计指导意见,教育部组织专业力量开发了《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指引》和8个学科24册基础性工作,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各地免费使用。
第三方调查显示,87.8%的学生家庭作业量明显减少,85.9%的父母觉得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6月24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四小学生放学后学习打腰鼓。
刘贵雄摄影/光明摄影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学校全覆盖”,全国97%的县区建立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开展课后服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努力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课后服务不仅能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的难题,也是展现学校特色、促进全面育儿的重要手段。
第三方调查显示,88.3%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放学后的服务。
课堂教学中,坚持管理求质,围绕“教师教完、学生学足”的目标,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已有21个省专门提出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或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指导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加强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有效支撑“双降”工作,我们升级开发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内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升级后的平台包括10个版块、53个栏目,资源总量达到3.4万条,是改版前的3.1倍。
其中课程板块涵盖各年级、各学科,涉及教材30个版本,19532课时; 课后服务板块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等六个栏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去年秋季学期,平台月访问量达到4.5亿人次,今年3月改版后,4月份的访问量达到12.7亿人次,截至7月份的平均月访问量为8亿人次左右,在社会上好评如潮。
超过380万份随机问卷显示,平台满意度超过85%。
平台已有3.1万条资源获得用户赞誉,占资源总数的90%。
记者: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教育部对学校“双降”的落实和推进起到了什么作用?
负责人说:“一年来,教育部把‘双降’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双一号工程’作为党组织和教育督导,全力以赴、强力推进。
校内坚持一手减负、一手提质,用“两手减负”撬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让学校实现“三个提高”,大力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水平,成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主要阵地
一是加强工作管理、加强课后服务、规范考试管理、探索暑期档存管等,制定出台配套措施,督促落实“双减息”。
二是推进综合改革,教育部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改革指导,强化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化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造工作的质量评价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作用,帮助更好落实“双减分”。
三是利用数字化能源。
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加强资源供给。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
搭建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降”活动直报监测平台,形成双周举报、月度日程管理、社会监督抓落实机制。
2、调整考试评价:撬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记者:考试评价一直被称为“指挥棒”,其背后对教育生态的深刻影响和引领。
入学招生制度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
“双减”一年来,在考试评价、招生入学等方面有哪些改革?
负责人:“双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通过“双减排”,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整体变革,系统推进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和招生管理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重塑基础教育生态。
切实加强考试管理工作。
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推动各地各校大幅减少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开展考试等级评估、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今年年初,又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切实做到针对性命题、难易程度、学习考试衔接,坚决不考高中阶段、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内容,“双反
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相继发布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幼儿园三个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提出了评价的重点内容、关键指标和考察要点,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和组织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构建了注重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
推进各地各项校对、审核、审核、规范整治,可持续提高办学质量水平。
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引导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6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为学生考研提交了规划方案。
康红军摄影/光明摄影
严格规范招生管理。
实现义务教育豁免,实现就近入学全覆盖,从实际出发,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充分的地方,稳步推进多校划片,采用随机派入学,集体办学、中小学强弱和对口直升机、高质量普通高校招生指标成为区域内薄弱环节
深入推进中小学“公民同招”和普通高校属地招生,坚决遏制违规现象,缩小区域招生力度,维护良好招生秩序。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双主、双缴、居住证为主要依据”,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含购买政府学位)达到90.9%。
为有效推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设立首批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和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等,结合不同实际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各实验区在加强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实行“双减排”、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推进教育数字化等方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正从深水区突围。
3、改进质量评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不仅是考试评价的变化,“好学校”和“高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在变化。
其实大众最关心的,就是一言以蔽之,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那么,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均衡、提高整体水平,这一年有哪些积极举措?
负责人: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办好每所学校,是确保“双减分”全面落地的治本之策。
2021年底,我国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县域基本均衡。 这是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里程碑。
按照国家“十二五”纲要和2035愿景目标部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求学心切”的美好期待。
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也是深入落实“双减排”的重要任务,一年来,我们认真谋划,积极推进。
6月26日下午,广西南宁市考生在中考结束后,冲出了考点。
喻泉摄/光明写真
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四个更”,即实现全面发展理念更加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师资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2021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从全国范围内组织遴选135个县区率先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前期编制工作,提出20个攻坚清单,着力破解重点难点,探索实现优质均衡的路径和有效措施。
教育部还指导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制定了评估工作计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整治和能力提升等重大项目,补短板、补底线,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完成这项工作今年,教育部将推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在实施途径上,重点是通过“四化”缩小“四个差距”,即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地区教育差距。 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以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师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关怀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集体教育差距。
到2035年,总体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平衡发展,让适龄儿童享有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