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校有哪些别称,古代学校的官职和老师的称谓
古代学校
【校】是夏代学校的名称,是进行祭祀仪式和培训、射击、传授书数的地方。
【庠xi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诚慎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滕文公》 :“到厦序学校任教。
“古人常以庾顺称呼地方学校,指学校和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大类。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而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要么设魏晋明清,要么设太学,要么设国子学(鉴),名称不同,制度也不同,但都是教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都叫太学生、国子生。
《张衡传》 :“因为进了京师,所以看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 :“东阳马生在太学两年了。
”
【乡学】与国学相对,指的是广泛设置在地方的学校。
【国子监】见《太学》条。
汉设太学,西晋又称国子学,隋朝称国子监,自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均由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明代设立了《国子监》,《送东阳马生序》称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之一,是个人或官府设的聚生讲学、研究的地方。 宋代着名的四大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不畏阉割党权势、正直刚直、清正廉洁的进步人士。 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
学习取得政治,从地方上保证,或者给皇帝授予专利,后来徒有虚名,捐钱就可以获得监生资格。
《祝福》的“四叔”是“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的严监生是吝啬鬼的典型。
【各位学生】明清时期通过考试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学生。
学生有增殖、附生、厦生、例生等,统称为诸生。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学生学太学”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种监生。
古代学官
【学官】掌管古代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总称。
祭祀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师等。
【祭酒】主管古代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荀子曾任三位稻下学宫祭酒,相当于现任大学校长。
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生铁( 《记王忠肃公翱事》作者)都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以前是官名,现在是学位名。
秦汉时期是掌管书籍文典、精通史事的官职,后来成为学术上精通或精通一技之长、教学生、弟子的官职。
《三国志•;吕蒙传》 :“孤岂欲卿治经是博士邪! ”《送东阳马生序》 :“司业,有以博士为师的人。
”
【司业】学官名。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司长,相当于现任副校长,协助祭酒担任教务指导的职务。
【学政】学官名。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被朝廷任命到各省主持院试,监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促织》 :“又指示学使进入邑庙。
“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左忠毅公逸事》 :“乡先代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指左光斗负责首都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听课,后来成为学官名。
汉唐以后,各级学校都设教授,负责学校的课程,考验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姓名。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的学生,也被称为国子助教。